全地形车及其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3584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地形车及其发动机,发动机包括:气缸,气缸设置有排气口和第一冷却通道;曲轴箱,曲轴箱设置于气缸的下方,曲轴箱的顶部与排气口间隔预定距离,曲轴箱包括第二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与第一冷却通道相连通;水泵,水泵设置于曲轴箱的一侧;气缸进水管,气缸进水管的一端与水泵相连接,气缸进水管贴设固定在曲轴箱的顶部且与气缸间隔开,气缸进水管的另一端与第二冷却通道连通。由此,可以进一步地使得气缸进水管和排气管之间有效间隔开,从而可以避免高温排气管影响低温的气缸进水管,可以有效降低气缸进水管的冷却水温度,进而可以保证发动机的工作可靠性,以及可以提升发动机的燃油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地形车及其发动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全地形车
,尤其是涉及一种全地形车及其发动机。
技术介绍
在水冷发动机中,曲轴箱的一侧一般设置有水泵和机油泵,水泵用于冷却水循环,机油泵用于润滑油循环,机油泵轴和水泵轴一般都安装有传动轮,两个传动轮轴向间隔设置,然后通过曲轴的传动轮带动,水泵需要向气缸内供给冷却水。其中,水泵和气缸之间设置有连接管路,但是连接管路与气缸的排气管彼此靠近,在发动机工作一段时间后,高温的排气管将与低温的连接管路进行换热,从而提升连接管路内的冷却水温度,使得气缸的冷却效果较差,气缸温度更高,无法高效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全地形车的发动机,该发动机冷却效果好,工作效率高。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全地形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全地形车的发动机,包括:气缸,所述气缸设置有排气口和第一冷却通道;曲轴箱,所述曲轴箱设置于所述气缸的下方,所述曲轴箱的顶部与所述排气口间隔预定距离,所述曲轴箱包括第二冷却通道,所述第二冷却通道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相连通;水泵,所述水泵设置于所述曲轴箱的一侧;气缸进水管,所述气缸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水泵相连接,所述气缸进水管贴设固定在所述曲轴箱的顶部且与所述气缸间隔开,所述气缸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连通。由此,由于气缸进水管和气缸之间间隔设置,可以进一步地使得气缸进水管和排气管之间有效间隔开,从而可以避免高温排气管影响低温的气缸进水管,可以有效降低气缸进水管的冷却水温度,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发动机的冷却效果,进而可以保证发动机的工作可靠性,以及可以提升发动机的燃油效率。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气缸进水管包括: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一端连接连接所述水泵,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管在所述曲轴箱上贴设固定。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管为橡胶管,所述第二连接管为铝合金管。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连接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开口,所述曲轴箱封闭所述开口。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曲轴箱包括:箱体和密封盖,所述密封盖设置在所述箱体上,所述第二连接管贴设固定于所述密封盖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密封盖设置有与所述开口对应连通的凹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箱体内设置有第二冷却通道,所述密封盖设置有通水口,所述通水口连通在所述第二连接管和所述第二冷却通道之间,所述第二冷却通道还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连通。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箱体具有第一结合面和第二结合面,所述第一结合面与所述气缸相结合,所述第二结合面与所述密封盖相结合,所述第二冷却通道的进水口形成于所述第二结合面且出水口形成于所述第一结合面,所述进水口设置于所述第二结合面邻近所述第一结合面的一侧设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密封盖为铝合金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端部套接在所述第二连接管的端部且外设有卡箍。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发动机还包括:油冷器,所述油冷器设置于所述曲轴箱的前侧或后侧,所述水泵和所述油冷器之间连接有油冷器进水管和油冷器回水管。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曲轴箱包括:箱盖,所述水泵包括:泵壳,所述箱盖与所述泵壳为一体成型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全地形车,包括所述的全地形车的发动机。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发动机的立体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发动机的侧视图;图3是沿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4是图3中区域B中的放大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发动机的立体图,且在密封盖处爆炸开;图6是密封盖和第二连接管的分解图;图7是箱盖和泵盖的分解图;图8是箱盖的立体图;图9是平衡轴和泵轴的分解图。附图标记:发动机1000;曲轴箱100;箱体110;第二结合面110b;箱盖111;泵壳112;过孔113;大孔段113a;小孔段113b;叶轮腔114;密封盖115;凹部116;通水口117;第二冷却通道118;气缸进水接口119;曲轴120;平衡轴130;凹槽131;泵盖140;水泵进水接口141;气缸回水接口142;油冷器回水接口143;水泵200;泵轴210;凸块211;第一轴段212;第二轴段213;轴套220;叶轮230;密封圈240;第一垫圈250;第二垫圈260;紧固件270;油封280;发电机300;油冷器400;油冷器进水管410;油冷器回水管420;气缸500;排气口510;气缸进水管600;第一连接管610;第二连接管62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下面参考图1-图9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发动机1000,该发动机1000应用于全地形车上。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发动机1000可以包括:曲轴箱100、气缸500和水泵200,气缸500安装在曲轴箱100的上方,水泵200安装在曲轴箱100的轴向一侧,轴向一侧即左右方向一侧,例如,水泵200可以安装在曲轴箱100的左侧,其中曲轴箱100的右侧可以根据全地形车的动力类型做出调整布置,例如,该全地形车为混动型全地形车,则曲轴箱100的右侧可以设置有发电机300,该发电机300可以再与电动机电连接,电动机输出动力,带动全地形车运动;又如,该全地形车为纯燃油全地形车,则曲轴箱100的右侧可以设置有变速箱。如图3所示,曲轴箱100内可以布置有多个传动部件,包括:箱体110、箱盖111、曲轴120和平衡轴130,曲轴120和平衡轴130均设置于箱体110内,箱体110的一侧固定有箱盖111,气缸500内设置有活塞,活塞杆和连杆将活塞和曲轴120连接起来,这样可以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化成曲轴120的转动,曲轴120和平衡轴130传动,平衡轴130可以有效平缓发动机1000的震动,可以提升发动机1000的性能。如图3所示,水泵200包括:泵轴210、轴套220和叶轮230,泵轴210的轴向第一端与平衡轴130或曲轴120固定连接,即泵轴210的右端与平衡轴130的左端固定连接,轴套220套设在泵轴210上,叶轮230设置在泵轴210的轴向第二端,即泵轴210的左端。而且叶轮230止抵轴套220,以使叶轮230、轴套220与泵轴210三者同步转动。也就是说,轴套220套设在泵轴210上,然后与叶轮230相互止抵,这样泵轴210、叶轮230和轴套220三者可以同步转动,叶轮230可以搅动其周围的冷却水,从而使得冷却水供应到相应的待冷却部件。由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地形车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气缸,所述气缸设置有排气口和第一冷却通道;/n曲轴箱,所述曲轴箱设置于所述气缸的下方;/n水泵,所述水泵设置于所述曲轴箱的一侧;/n气缸进水管,所述气缸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水泵相连接,所述气缸进水管贴设固定在所述曲轴箱上,所述气缸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213 CN 2019222625408;20191213 CN 2019112857571.一种全地形车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气缸,所述气缸设置有排气口和第一冷却通道;
曲轴箱,所述曲轴箱设置于所述气缸的下方;
水泵,所述水泵设置于所述曲轴箱的一侧;
气缸进水管,所述气缸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水泵相连接,所述气缸进水管贴设固定在所述曲轴箱上,所述气缸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进水管包括: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一端连接连接所述水泵,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管在所述曲轴箱上贴设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为橡胶管,所述第二连接管为铝合金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开口,所述曲轴箱封闭所述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地形车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箱包括:箱体和密封盖,所述密封盖设置在所述箱体上,所述第二连接管贴设固定于所述密封盖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地形车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九号智能常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