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超载限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93299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超载限行系统,包括限重平衡装置和至少部分安装在安置槽中的限行装置,所述限重平衡装置包括承压槽和配重槽,所述承压槽内安装有与承压槽形状匹配的承压板和限位槽,所述承压板上面板与路面平齐,且所述承压板下方设有液池,液池与承压板形成密封,所述配重槽内安装配重部,配重部底部与液池通过耐压管连接,所述承压板可在限位槽中纵向位移;所述配重部可在承压板推动下向上移动,并控制限行装置的开关开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配重部与预设重量的车辆进行平衡,当车辆超过路桥限载时,承压板以较小的位移推动配重部产生较大的位移,配重部则控制限行装置开启,提醒车辆驾驶员绕道,还可对车辆进行拍照和设置减速带、声光报警器等系统帮助驾驶员控制车速或阻止车辆通行保证路桥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超载限行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超载限行系统。
技术介绍
路桥是交通基础设施,在互相连通的道路和桥梁之间,由于设计、时间等的差异,路桥状况各异,因此根据桥梁实际情况,做出限重是一种有效保护路桥、保障安全的有效方法,比如有些成为历史古迹的路桥已明显不适合继续通行,则禁止汽车通行,一些路桥设计等级较低、状况较差的桥梁则限制超过一定重量的汽车通行。近年来,国内也曾多次发生过桥梁倒塌、道路毁损的事故,在多数人为造成的严重上述事故中,大多是汽车超载引起的。因此,对于严重超载车辆,禁止其进入相关路段或桥段是保证安全的必然选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劝阻或防止超过路桥限重的车辆通过特定路段或桥段,保护路桥安全的系统。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辆超载限行系统,包括限重平衡装置,所述限重平衡装置包括承压槽和配重槽,所述承压槽内安装有与承压槽形状匹配的承压板和限位槽,所述承压板上面板与路面平齐,且所述承压板下方设有液池,液池与承压板形成密封,所述配重槽内安装配重部,配重部底部与液池通过耐压管连接,所述安置槽设有承重台用以支撑配重部,所述承压板可在限位槽中纵向位移;和限行装置,所述限行装置至少部分安装在配重槽上方的安置槽中,所述配重部可在承压板推动下向上移动,并控制限行装置的开启。进一步的,所述承压槽和承压板形状为T形。进一步的,所述限行装置包括告警器和/或安装在安置槽中的可升降减速带,所述安置槽设在配重槽的上方,所述可升降减速带包括下底板和顶面,顶面与路面平齐,且所述可升降减速带可在配重部推动下在安置槽内纵向位移并高于地面用于强制车辆减速,所述安置槽内还安装有控制告警器的开关,开关包括上接触板和下接触板,上接触板与安置槽上壁固定,下接触板与可升降减速带下底板固定,上接触板和下接触板通过导线与告警器和电源连接,其中,所述下接触板可在配重部的推动下与上接触板接触,并使告警器接通电源。上述的限行装置包括告警器和/或安装在安置槽中的可升降减速带,所述安置槽设在配重槽的上方,所述减速带包括下底板和顶面,顶面与路面平齐,且所述减速带可在配重部推动下在安置槽内纵向位移并高于地面用于强制车辆减速,所述配重部固定有线圈,所述安置槽外壁上安装有用于线圈产生电流的永磁体,线圈两端与继电器相连,继电器与告警器电路相连。进一步的,所述安置槽成底面安装有滑块,滑块与弹簧连接,所述弹簧与滑块的空腔通过第三管道与配重部上方的配重槽连接,空腔还与液池通过细管连接,细管和第三管道均安装有单向阀。进一步的,所述限重平衡装置前方设有弹性减速带,弹性减速带下方设有凹槽,所述弹性减速带下方固定可移动柱,所述凹槽内设有与液池连通的第一管道和与安置槽连通的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一端设有单向阀,所述第一端高于第一管道的第二端的高度,所述第二管道的第三端设有单向阀,所述第三端高于第二管道的第四端。进一步的,还包括储电装置,所述储电装置与线圈相连。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的配重部通过耐压管和液池与承压板相连,且配重部与预定的重量相平衡,当承压板上的重量不超过预定的重量时,配重部的重量主要与配重槽和耐压管中的液体取得平衡,配重部不发生位移,当承压板重量超过预定重量时,液体与配重部之间的压力大于配重部的重力,配重部发生纵向位移,配重部发生纵向位移后控制限行装置的开关开启,提醒或阻止车辆驾驶员。(2)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个压力调整回路,包括设在限重平衡装置前方的弹性减速带,弹性减速带下方设有凹槽,弹性减速带下方固定可移动柱,凹槽内设有与液池连通的第一管道与安置槽连通的第二管道,第一管道的第一端设有单向阀,第一端的高度高于第一管道的第二端,第二管道的第三端设有单向阀,第三端高于第二管道的第四端,且在配重部未发生位移时,第三端不与耐压管中的液体接触,正常情况下,凹槽中的液体不与第一管道接触,当承压板上车辆超载严重时,承压板快速下移,配重部上升,当液体漫过第三端时,液体从第二管道进入凹槽中,配重部收到的压力减小,防止配重部撞毁设在安置槽的限行装置,部分液体通过第二管道进入凹槽后,后车进入弹性减速带,减速带回弹带动可移动柱下移,此时,液池中的液体进入凹槽,可移动柱下压,将凹槽中的部分液体通过第一管道压入液池中,从而进行循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示意图;图3为图1的开关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2第一种可升降减速带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2第二种可升降减速带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限重平衡装置;101、承压槽;102、配重槽;103、承压板;104、限位槽;105、液池;106、配重部;107、耐压管;108、承重台;109、密封圈;2、安置槽;3、限行装置;301、细管;302、第三管道;303、导线;304、齿条;305、齿轮;306、安装槽;307、电机;308、告警器;309、可升降减速带;310、下底板;311、滑块;312、弹簧;313、空腔;4、单向阀;5、开关;501、上接触板;502、下接触板;6、电源;7、弹性减速带;8、凹槽;9、第一管道;901、第一端;902、第二端;10、可移动柱;11、第二管道;111、第三端;112、第四端;12、线圈;13、永磁体;14、继电器;15、储电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参照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包括限重平衡装置1和安装在安置槽2中的限行装置3,限行装置3设在限重平衡装置1的后方,限重平衡装置1包括承压槽101和配重槽102,承压槽101内设有与承压槽101形状匹配的承压板103以及限位槽104,承压板103上面板与路面平齐,且承压板103下方设有液池105,液池105中放置水或者液压油,液池105与承压板103形成密封,承压板103可在限位槽104中纵向位移并挤压液池105中的液体,配重槽102内安装配重部106,配重部106底部与液池105通过耐压管107连接,配重部106可在承压板103推动下向上移动,并控制限行装置3开启,限行装置3可包括用于向驾驶员告警的声光报警器,限重平衡装置1前方的用于帮助车辆减速的可升降减速装置比如可升降减速带309,还可以包括高清摄像头,控制限行装置3开启的方式可以包括开关5,配重槽102中具有承重台108,液池105的底面积大于配重部106底面积,由于相对于预定的限重所产生的压强,液体自重或不同深度的压强可以忽略,因此可以认为液体中任意一点的压强相同,根据公式,压力等于压强乘以受力面积,因此配重部106与承压板103底面受到的压力相比为两者底面积之比,在本实施例中,配重部106与承受预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超载限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限重平衡装置,所述限重平衡装置包括承压槽和配重槽,所述承压槽内安装有与承压槽形状匹配的承压板和限位槽,所述承压板上面板与路面平齐,且所述承压板下方设有液池,液池与承压板形成密封,所述配重槽内安装配重部,配重部底部与液池通过耐压管连接,所述安置槽设有承重台用以支撑配重部,所述承压板可在限位槽中纵向位移;和限行装置,所述限行装置至少部分安装在配重槽上方的安置槽中,所述配重部可在承压板推动下向上移动,并控制限行装置的开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超载限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限重平衡装置,所述限重平衡装置包括承压槽和配重槽,所述承压槽内安装有与承压槽形状匹配的承压板和限位槽,所述承压板上面板与路面平齐,且所述承压板下方设有液池,液池与承压板形成密封,所述配重槽内安装配重部,配重部底部与液池通过耐压管连接,所述安置槽设有承重台用以支撑配重部,所述承压板可在限位槽中纵向位移;和限行装置,所述限行装置至少部分安装在配重槽上方的安置槽中,所述配重部可在承压板推动下向上移动,并控制限行装置的开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超载限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槽和承压板形状为T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超载限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行装置包括告警器和/或安装在安置槽中的可升降减速带,所述安置槽设在配重槽的上方,所述可升降减速带包括下底板和顶面,顶面与路面平齐,且所述可升降减速带可在配重部推动下在安置槽内纵向位移并高于地面用于强制车辆减速,所述安置槽内还安装有控制告警器的开关,开关包括上接触板和下接触板,上接触板与安置槽上壁固定,下接触板与可升降减速带下底板固定,上接触板和下接触板通过导线与告警器和电源连接,其中,所述下接触板可在配重部的推动下与上接触板接触,并使告警器接通电源。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晓河董玲娇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