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车辙的沥青路面的铺设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93269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车辙的沥青路面的铺设方法,包括清理路基层,在路基层表面依次铺设环氧沥青粘结层、碎石层、第一加固层、第一粘结层、第二加固层、第二粘结层、嵌合石层、沥青面层;所述碎石层中碎石的粒径为5‑6mm,所述嵌合石层中的嵌合石为粒径9‑12mm的碎石;所述碎石层的顶部嵌入所述第一加固层内;所述嵌合石层的底部嵌入第二粘结层内,所述嵌合石层的顶部嵌入所述沥青面层内。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铺设的路面结构稳定性高,可有效防止沥青面层滑移,提高沥青路面的抗车辙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车辙的沥青路面的铺设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设计领域。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车辙的沥青路面的铺设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交通量的逐年增加,沥青路面在高温和持续荷载作用下,各面层之间容易产生滑移或者路面结构稳定性不足,均容易产生变形形成车辙。沥青路面车辙的出现严重地影响了高等级路面服务质量及行车安全,并直接影响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造成维护成本的增加,构成了交通运输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一种抗车辙的沥青路面的铺设方法,其铺设的路面结构稳定性高,可有效防止沥青面层滑移,提高沥青路面的抗车辙性。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抗车辙的沥青路面的铺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清理路基层,在路基层表面铺设高度为3-4mm的环氧沥青粘结层,然后在环氧沥青粘结层上铺设碎石层,所述碎石层中碎石的粒径为5-6mm;S2、在S1中的碎石层上依次铺设第一加固层、第一粘结层、第二加固层、第二粘结层,所述第二粘结层的铺设高度为4-5mm;S3、在S2中第二粘结层上铺设嵌合石层,所述嵌合石层中的嵌合石为粒径9-12mm的碎石;S4、在S3中的嵌合石层上铺设沥青面层;其中,所述碎石层的顶部嵌入所述第一加固层内;所述嵌合石层的底部嵌入第二粘结层内,所述嵌合石层的顶部嵌入所述沥青面层内。优选的是,所述沥青面层包括沥青下面层和沥青上面层,所述沥青下面层为HMAC-20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层,所述沥青上面层为SMA-13沥青混合料层。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粘结层和所述第二粘结层的材料均为SBS改性乳化沥青。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加固层和所述第二加固层为钢丝和尼龙编织而成。优选的是,所述沥青面层铺设过程中采用压路机进行碾压,所述压路机轮体的辊压面上设有刮料组件,所述刮料组件包括:水平设置的一对移动座,一对移动座分设在所述轮体的两侧,一对移动座同侧的一端连线与所述轮体的轴向垂直;所述移动座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轮体的轴向平行;每一移动座下底面固接有收集槽,每一移动座上顶面固接有刮板,所述刮板远离所述移动座的一端与所述轮体辊压面抵接,所述刮板远离所述移动座的一端位于所述移动座的上方;一对移动座通过支架与所述压路机车体连接,所述支架包括与所述压路机车体连接的一对支杆、水平设置的转杆以及水平设置的限位杆,一对支杆分设在所述轮体的端面两侧,一对支杆分别连接所述转杆以及所述限位杆,所述转杆和所述限位杆的轴向均与所述轮体的轴向垂直;所述转杆的两端设有螺旋方向相反的螺纹,每一移动座的一端设有水平贯穿的螺纹孔,另一端设有水平贯穿的通孔,每一移动座一端螺接在所述转杆上,另一端同轴套设在所述限位杆上;所述转杆通过驱动件与所述轮体传动连接。优选的是,还包括一对吸尘组件,一对吸尘组件与一对移动座一一对应,所述吸尘组件位于对应的移动座和所述轮体之间;所述吸尘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轮体的轴向平行;所述壳体两端设有贯穿的安装孔,所述壳体一端通过一安装孔固接在所述转杆上,另一端通过另一安装孔固接在所述限位杆上:所述壳体朝向所述轮体的一面上设有毛刷,所述毛刷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与所述轮体外壁抵接;所述壳体内侧壁上设有多个安装座,多个安装座间隔均匀设置,多个安装座朝向所述轮体;每一安装座上同轴转动连接有一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远离所述安装座的一端固接有叶片组,所述叶片组包括多个叶片,多个叶片位于同一竖直面内,多个叶片呈发射状,所述旋转轴上位于所述安装座和所述叶片组之间的杆体上同轴固接有一齿轮;所述壳体上设有毛刷的一面贯穿设有多个吸风口,所述壳体顶部设有多个通风孔,所述壳体顶部铺设有一层透气过滤布;其中,所述转杆上同轴固接有一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与多个齿轮通过链条传动连接。优选的是,所述转杆上设有螺纹的杆体两侧均同轴设有一环形限位块。优选的是,所述限位杆与所述移动座的连接方式为,所述通孔内壁上设有滑块,所述限位杆的杆体上设有滑轨,所述滑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限位杆的轴向平行,所述滑块与所述滑轨相匹配,所述滑块位于所述滑轨内。优选的是,所述驱动件包括:与所述轮体的中心转轴同轴固接的第一斜齿轮,与所述第一斜齿轮啮合的第二斜齿轮,所述第二斜齿轮竖直设置,所述第二斜齿轮同轴固接在所述转杆上。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铺设第一加固层和第二加固层,可增加沥青面层与路基层之间的平移预应力,进而提高沥青路面的耐压程度;通过铺设小粒径的碎石层和大粒径的嵌合石层,可使碎石层的顶部嵌入第一加固层内,使嵌合石层的底部嵌入第二粘结层内,使嵌合石层的顶部嵌入沥青面层内,最终使整个路面结构形成一个互锁的结构,提高了路面结构的稳定性,可有效防止沥青面层滑移,提高沥青路面的抗车辙性。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车辙沥青路面铺设时使用的压路机,沥青路面摊铺完毕后,压路机在碾压时会有部分骨料或灰尘粘附在轮体上,影响压实效果;通过设计移动座、收集槽、刮板、转杆、限位杆,一方面在轮体移动过程中,刮板可刮除粘附在轮体上较大的骨料并收集在收集槽中,既可避免骨料粘附在轮体上影响压实效果又可避免骨料掉落至路面,影响路面平整性;另一方面在轮体两侧均设置了刮板,当其中一刮板与轮体抵接时,另一刮板远离轮体,这样可避免刮板长期与轮体接触引起的磨损,提高了刮板的使用寿命,也避免了一些大颗粒骨料卡设在其中一刮板与轮体之间引起的轮体故障,同时在压路机后退或压路机在不方便掉头的路面施工时,可后退对沥青路面进行压实,提高了压路机的使用范围;通过设计壳体、通风孔、透气过滤布、毛刷、吸风口、安装座、旋转轴、叶片组、主动轮、齿轮、链条,当轮体转动时,毛刷可清扫轮体上粘附的灰尘和细小的骨料,同时通过轮体自身的转动,可带动多个齿轮转动,进而带动多个叶片组中的叶片旋转,在吸风口处产生吸力,将毛刷清扫的灰尘和细小的骨料吸进壳体内,并收集在壳体内,避免其掉落至路面影响压实效果和路面的平整性;整体上设计合理,利用轮体自身的转动作为动力来源,刮料组价可刮除大颗粒骨料,吸尘组件可清除小颗粒骨料和灰尘,可有效清除粘附在轮体上的骨料和灰尘,避免了灰尘飞扬,改善了工作环境,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使用此压路机进行碾压,可显著提高路面的压实效果,适用路面范围广。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抗车辙沥青路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钢轮压路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钢轮的主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钢轮的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钢轮的侧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俯视图;图7为图6中A处侧剖视图。附图标记:1-车体;2-轮体;3-中心转轴;4-第一斜齿轮;5-第二斜齿轮;6-转杆;7-移动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抗车辙的沥青路面的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清理路基层,在路基层表面铺设高度为3-4mm的环氧沥青粘结层,然后在环氧沥青粘结层上铺设碎石层,所述碎石层中碎石的粒径为5-6mm;/nS2、在S1中的碎石层上依次铺设第一加固层、第一粘结层、第二加固层、第二粘结层,所述第二粘结层的铺设高度为4-5mm;/nS3、在S2中第二粘结层上铺设嵌合石层,所述嵌合石层中的嵌合石为粒径9-12mm的碎石;/nS4、在S3中的嵌合石层上铺设沥青面层;/n其中,所述碎石层的顶部嵌入所述第一加固层内;所述嵌合石层的底部嵌入第二粘结层内,所述嵌合石层的顶部嵌入所述沥青面层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抗车辙的沥青路面的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清理路基层,在路基层表面铺设高度为3-4mm的环氧沥青粘结层,然后在环氧沥青粘结层上铺设碎石层,所述碎石层中碎石的粒径为5-6mm;
S2、在S1中的碎石层上依次铺设第一加固层、第一粘结层、第二加固层、第二粘结层,所述第二粘结层的铺设高度为4-5mm;
S3、在S2中第二粘结层上铺设嵌合石层,所述嵌合石层中的嵌合石为粒径9-12mm的碎石;
S4、在S3中的嵌合石层上铺设沥青面层;
其中,所述碎石层的顶部嵌入所述第一加固层内;所述嵌合石层的底部嵌入第二粘结层内,所述嵌合石层的顶部嵌入所述沥青面层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车辙的沥青路面的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面层包括沥青下面层和沥青上面层,所述沥青下面层为HMAC-20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层,所述沥青上面层为SMA-13沥青混合料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车辙的沥青路面的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结层和所述第二粘结层的材料均为SBS改性乳化沥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车辙的沥青路面的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固层和所述第二加固层为钢丝和尼龙编织而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车辙的沥青路面的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面层铺设过程中采用压路机进行碾压,所述压路机轮体的辊压面上设有刮料组件,所述刮料组件包括:
水平设置的一对移动座,一对移动座分设在所述轮体的两侧,一对移动座同侧的一端连线与所述轮体的轴向垂直;所述移动座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轮体的轴向平行;每一移动座下底面固接有收集槽,每一移动座上顶面固接有刮板,所述刮板远离所述移动座的一端与所述轮体辊压面抵接,所述刮板远离所述移动座的一端位于所述移动座的上方;一对移动座通过支架与所述压路机车体连接,所述支架包括与所述压路机车体连接的一对支杆、水平设置的转杆以及水平设置的限位杆,一对支杆分设在所述轮体的端面两侧,一对支杆分别连接所述转杆以及所述限位杆,所述转杆和所述限位杆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佳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