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热塑料制备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92866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塑料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耐热塑料制备系统,该制备系统包括包括搅拌装置,搅拌装置连接双螺旋杆挤出机,双螺旋杆挤出机出料口连接薄膜吹塑机,所述的搅拌装置包括顶板下板面连接旋转电机,旋转电机输出端连接旋转板,旋转板下板面连接数个第一液压缸,第一液压缸伸缩杆连接固定座,固定座下表面凸起,固定座的边沿设置数个混合装置,该混合装置包括第一套筒,第一套筒上端固定连接固定座,第一套筒内侧壁下部设有内螺纹,第一套筒内螺纹套设第二套筒,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系统防止隐晶质石墨等细小颗粒在反应过程中损耗,方便在反应后将其细小颗粒进行固液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热塑料制备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塑料加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耐热塑料制备系统。
技术介绍
塑料因为其制备简单,价格便宜被广泛应用人们的日常的生活中,但是市场上塑料在使用过程中如果遇见温度较高的液体会发生变形,造成其使用受限,特别是在家用的热水管道或者厨房下水管道使用过程中,由于长时间接触高温液体或者腐蚀性杂物,管道特别容易被腐蚀,变形,老化,造成使用不便,因此,现有的塑料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在时间高温情况下不易形变的制备方法和方便方法中隐晶质石墨不易固液分离的耐热塑料制备系统。一种耐热塑料的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制备而成:(1)向隐晶质石墨加入H2SO4溶液和NaNO3并且在35-40℃下以超声功率250-300w,超声20-30min,然后再加入KMnO4,以超声功率250-300w,超声25-35min,离心后,取沉淀物,干燥;(2)将多孔纳米陶瓷颗粒和纳米银使用H2SO4溶液混合以超声功率200-300w,超声25-35min,离心后干燥;(3)再将步骤(1)中干燥后的隐晶质石墨和步骤(2)后干燥后的多孔纳米陶瓷颗粒、纳米银、2-咪唑烷酮、邻苯二甲酸甲酯、硬脂酸、聚丙烯混合进入双螺旋杆挤出机造粒,压注成型。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1)中隐晶质石墨∶H2SO4溶液∶NaNO3∶KMnO4的质量体积比为15-25mg∶20-25ml∶3-5mg∶10-15mg。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2)中多孔纳米陶瓷颗粒∶纳米银∶H2SO4溶液的质量体积比10-20mg∶15-20mg∶7-10mg。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3)中干燥后的隐晶质石墨∶干燥后的多孔纳米陶瓷颗粒∶纳米银∶2-咪唑烷酮∶邻苯二甲酸甲酯∶硬脂酸∶聚丙烯的质量体积比为15-25mg∶10-20mg∶15-20mg∶3-4mg∶20-30ml∶300-400mg∶200-300mg。进一步的,所述的H2SO4溶液的质量百分比为65%-70%。所述的制备方法的制备系统,包括搅拌装置,搅拌装置连接双螺旋杆挤出机,双螺旋杆挤出机出料口连接薄膜吹塑机,所述的搅拌装置包括顶板下板面连接旋转电机,旋转电机输出端连接旋转板,旋转板下板面连接数个第一液压缸,第一液压缸伸缩杆连接固定座,固定座下表面凸起,固定座的边沿设置数个混合装置,该混合装置包括第一套筒,第一套筒上端固定连接固定座,第一套筒内侧壁下部设有内螺纹,第一套筒内螺纹套设第二套筒,第二套筒上部外侧壁上设有与第一套筒内螺纹配合使用的外螺纹,第二套筒下部和底部还设有过滤区域,过滤区域上均匀分布防止隐晶质石墨通过的微孔,第二套筒外还套设第三套筒,第三套筒滑动设有与第二套筒过滤区域配合使用的出液孔,使用时,旋转第三套筒,出液孔与过滤区域相通,液体从过滤区域流出,第三套筒外还套设超声波发生器和加热器,第一套筒内还设有第二液压缸,第二液压缸缸体固定在固定座凸起的下表面上,第二液压缸伸缩杆还连接压力塞,压力塞可伸入第二套筒内且压力塞伸入第二套筒时,压力塞的侧壁与第二套筒内侧壁紧密贴合,顶板1通过支杆连接集液槽,集液槽位于混合装置下方,集液槽底部连通出酸口,出酸口连通收集装置,所述的集液槽内侧壁还设有热风机。进一步的,所述的过滤区域呈由数个密集设置微孔组成的圆形区域组成。进一步的,所述的固定座横向轴面呈圆形,数个混合装置沿固定座横向轴面边沿均匀等间距设置,数个混合装置的下端向固定座横向轴面外侧边沿发散状设置,形成混合装置的长度方向与固定座圆心轴线的夹角呈锐角。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三套筒的长度小于第二套筒的长度。本专利技术制得的塑料来制作厨房下水管道或者热水管道时,不仅具备抗菌性,还具备耐热性,耐高温性,在高温下不易变形,耐腐蚀,有较长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还针对方法设置制备系统,因为隐晶质石墨其粒径及其细小,很难做到溶液与其分离,在隐晶质石墨反应后,本专利技术使用压力塞将其液体压出,加快了液体与隐晶质石墨的分离,并且隐晶质石墨极其细小,传统的鼓风方式干燥隐晶质石墨会造成大量隐晶质石墨损失,多孔纳米陶瓷颗粒,纳米银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混合装置,也可以快速将其固液分离,减少处理过程中的物料损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混合装置的结构图;图2为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位置关系图;图3为第一套筒与第二液压缸的位置关系图;图4为圆形区域和微孔的位置关系图;图5为固定座和混合装置的位置关系图;图6为第三套筒和出液孔的位置关系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耐热塑料的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制备而成:(1)向隐晶质石墨加入H2SO4溶液和NaNO3并且在35℃下以超声功率250w,超声20min,然后再加入KMnO4,以超声功率250w,超声25min,离心后,取沉淀物,干燥;(2)将多孔纳米陶瓷颗粒和纳米银使用H2SO4溶液混合以超声功率200w,超声25min,离心后干燥;(3)再将步骤(1)中干燥后的隐晶质石墨和步骤(2)后干燥后的多孔纳米陶瓷颗粒、纳米银、2-咪唑烷酮、邻苯二甲酸甲酯、硬脂酸、聚丙烯混合进入双螺旋杆挤出机造粒,压注成型。所述的步骤(1)中隐晶质石墨∶H2SO4溶液∶NaNO3∶KMnO4的质量体积比为15mg∶20ml∶3mg∶10mg。所述的步骤(2)中多孔纳米陶瓷颗粒∶纳米银∶H2SO4溶液的质量体积比10mg∶15mg∶7mg。所述的步骤(3)中干燥后的隐晶质石墨∶干燥后的多孔纳米陶瓷颗粒∶纳米银∶2-咪唑烷酮∶邻苯二甲酸甲酯∶硬脂酸∶聚丙烯的质量体积比为15mg∶10mg∶15mg∶3mg∶20ml∶300mg∶200mg。所述的H2SO4溶液的质量百分比为65%。所述的制备方法的制备系统,包括搅拌装置,搅拌装置连接双螺旋杆挤出机进料口,双螺旋杆挤出机出料口连接薄膜吹塑机,所述的搅拌装置包括顶板1下板面连接旋转电机2,旋转电机2输出端连接旋转板3,旋转板3下板面连接数个第一液压缸4,第一液压缸4伸缩杆连接固定座5,固定座5下表面凸起,固定座5的边沿设置四个混合装置6,如图1-6所示,该混合装置6包括第一套筒601,第一套筒601上端固定连接固定座5,第一套筒601内侧壁下部设有内螺纹,第一套筒601内螺纹套设第二套筒602,第二套筒602上部外侧壁上设有与第一套筒601内螺纹配合使用的外螺纹,第二套筒602下部和底部还设有过滤区域603,过滤区域603上均匀分布防止隐晶质石墨通过的微孔604,第二套筒602外还套设第三套筒605,第三套筒605滑动设有与第二套筒602过滤区域603配合使用的出液孔10,使用时,旋转第三套筒605,出液孔10与过滤区域603相通,液体从过滤区域603流出,第三套筒605外还套设超声波发生器606和加热器607,第一套筒601内还设有第二液压缸608,第二液压缸608缸体固定在固定座5凸起的下表面上,第二液压缸608伸缩杆还连接压力塞609,压力塞609可伸入第二套筒6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热塑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制备而成:(1)向隐晶质石墨加入H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热塑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制备而成:(1)向隐晶质石墨加入H2SO4溶液和NaNO3并且在35-40℃下以超声功率250-300w,超声20-30min,然后再加入KMnO4,以超声功率250-300w,超声25-35min,离心后,取沉淀物,干燥;
(2)将多孔纳米陶瓷颗粒和纳米银使用H2SO4溶液混合以超声功率200-300w,超声25-35min,离心后干燥;
(3)再将步骤(1)中干燥后的隐晶质石墨和步骤(2)后干燥后的多孔纳米陶瓷颗粒、纳米银、2-咪唑烷酮、邻苯二甲酸甲酯、硬脂酸、聚丙烯混合进入双螺旋杆挤出机造粒,压注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隐晶质石墨∶H2SO4溶液∶NaNO3∶KMnO4的质量体积比为15-25mg∶20-25ml∶3-5mg∶10-15mg。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多孔纳米陶瓷颗粒∶纳米银∶H2SO4溶液的质量体积比10-20mg∶15-20mg∶7-10mg。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干燥后的隐晶质石墨∶干燥后的多孔纳米陶瓷颗粒∶纳米银∶2-咪唑烷酮∶邻苯二甲酸甲酯∶硬脂酸∶聚丙烯的质量体积比为15-25mg∶10-20mg∶15-20mg∶3-4mg∶20-30ml∶300-400mg∶200-300mg。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H2SO4溶液的质量百分比为65%-7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的制备系统,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胜张滕飞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得利鑫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