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灌浆装置的流体控制阀、灌浆装置及灌包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2561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21
本申请涉及灌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灌浆装置的流体控制阀、灌浆装置及灌包机。流体控制阀包括:阀体,阀体内部形成有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的一端形成流体入口,另一端形成流体出口;阀杆,所述阀杆位于所述阀体内、且可相对于所述阀体沿所述流体通道轴向方向移动;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位于所述阀体内、且位于所述阀杆与所述流体通道的内壁之间以用于支撑所述阀杆沿所述流体通道轴向方向移动。本申请中的流体控制阀,支撑结构位于流体通道的内壁与阀体之间,可减小阀体与内壁之间的间隙,从而降低阀体晃动的幅度,以保证流体流到包装容器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灌浆装置的流体控制阀、灌浆装置及灌包机
本申请涉及灌装
,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灌浆装置的流体控制阀、灌浆装置及灌包机。
技术介绍
在灌装的过程中,流体需要经过流体控制阀进入到包装容器中,现有技术中,流体控制阀中的阀杆沿流体控制阀的阀体内壁滑动,但当流体流经阀杆时,阀杆容易产生晃动,从而使阀杆容易损坏,且阀杆产生晃动时,流体从阀体内部的流体通道的流体出口流出的方向会产生改变,导致流体流至包装容器的包装口外部。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灌浆装置的流体控制阀,支撑结构位于流体通道的内壁与阀体之间,可减小阀体与内壁之间的间隙,从而降低阀体晃动的幅度,以保证流体流到包装容器中。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灌浆装置的流体控制阀,包括:阀体,阀体内部形成有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的一端形成流体入口,另一端形成流体出口;阀杆,所述阀杆位于所述阀体内、且可相对于所述阀体沿所述流体通道轴向方向移动;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位于所述阀体内、且位于所述阀杆与所述流体通道的内壁之间以用于支撑所述阀杆沿所述流体通道轴向方向移动。本申请中的应用于灌浆装置的流体控制阀,包括阀体和位于阀体内部的流体通道中的阀杆,阀杆能够沿流体通道的轴向方向移动,以控制流体出口的开闭,支撑结构设置于阀杆与流体通道的内壁之间,可以支撑阀杆在移动过程中减低其晃动的幅度,以使经流体出口流出的流体流入到包装容器中,保证灌装的效率;另外,阀杆的晃动幅度的减小,可以提高阀杆的使用寿命。<br>优选地,所述阀杆包括杆体;所述杆体的一端形成用于与驱动结构连接的连接端,另一端形成用于封堵控制阀的物料出口的封堵端;所述杆体位于所述连接端与封堵端之间部位的外表面形成有用于与所述流体通道的内壁配合支撑所述杆体的支撑结构,且所述支撑结构配合形成有用于使流体由所述连接端流向所述封堵端的流道。优选地,所述杆体的外表面设有凸向所述流体通道的内壁的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配合形成所述支撑结构。优选地,所述凸起结构包括多个沿杆体轴向延伸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为整体式结构或呈分段式结构。优选地,所述凸起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沿所述杆体外表面、且绕所述杆体的轴心线进行螺旋的螺旋状的支撑板。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远离所述杆体的一侧与所述连接端的圆周面平齐;或,所述支撑结构远离所述杆体的一侧距所述流体通道的内壁的距离小于所述连接端的圆周面距所述流体通道的内壁的距离。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在所述杆体轴心线方向上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杆体长度的1/2。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端连接,另一端距离连接端的距离大于等于5mm。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距离所述流体通道的内壁的距离为6-14mm。优选地,所述阀体包括杆体;所述杆体的一端形成用于与驱动结构连接的连接端,另一端形成用于封堵控制阀的物料出口的封堵端;所述连接端的圆周面与所述封堵端的圆周面用于支撑所述杆体,以形成所述支撑结构。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灌浆装置,包括灌浆管路,及设在所述灌浆管路中如上所述的应用于灌浆装置的流体控制阀。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灌包机,具有如上所述的灌浆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应用于灌浆装置的流体控制阀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A-A的剖视图;图3为图1的A-A的剖视图;图4为图1的A-A的剖视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应用于灌浆装置的流体控制阀中阀杆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应用于灌浆装置的流体控制阀中阀杆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仰视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应用于灌浆装置的流体控制阀中阀杆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的仰视图;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应用于灌浆装置的流体控制阀中阀杆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仰视图;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应用于灌浆装置的流体控制阀中阀杆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应用于灌浆装置的流体控制阀中阀杆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3的B-B的剖视图;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应用于灌浆装置的流体控制阀中阀杆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6为图15的C-C的剖视图。图标:1-阀体;10-流体通道;2-阀杆;20-连接端;21-杆体;22-封堵端;3-驱动结构;4-支撑板;5-凹槽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考图1-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灌浆装置的流体控制阀,包括:阀体1,阀体1内部形成有流体通道10,所述流体通道10的一端形成流体入口,另一端形成流体出口;阀杆2,所述阀杆2位于所述阀体1内、且可相对于所述阀体1沿所述流体通道10轴向方向移动;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位于所述阀体1内、且位于所述阀杆2与所述流体通道10的内壁之间以用于支撑所述阀杆2沿所述流体通道10轴向方向移动。本申请中的应用于灌浆装置的流体控制阀,包括阀体1和位于阀体1内部的流体通道10中的阀杆2,阀杆2能够沿流体通道10的轴向方向移动,以控制流体出口的开闭,支撑结构设置于阀杆2与流体通道10的内壁之间,可以支撑阀杆2在移动过程中减低其晃动的幅度,以使经流体出口流出的流体流入到包装容器中,保证灌装的效率;另外,阀杆2的晃动幅度的减小,可以提高阀杆2的使用寿命。其中,本领域通常所使用的控制阀,其流体通道10的直径50-80mm,阀杆2的长度100-400mm。作为一种可选方式,请继续参考图2-图4,所述阀杆2包括杆体21;所述杆体21的一端形成用于与驱动结构3连接的连接端20,另一端形成用于封堵控制阀的物料出口的封堵端22;所述杆体21位于所述连接端20与封堵端22之间部位的外表面形成有用于与所述流体通道10的内壁配合支撑所述杆体21的支撑结构,且所述支撑结构配合形成有用于使流体由所述连接端20流向所述封堵端22的流道。连接端20上可设有用于与驱动机构连接的安装槽,以使驱动机构与连接端20连接,驱动机构驱动连接端20沿流体通道10内壁的延伸方向移动,以使封堵端22将流体通道10的流体出口密封,从而控制控制阀的物料流出,支撑结构设置于位于封堵端22和连接端20之间的杆体21上,一方面可以保证杆体21在受到流体的冲击时晃动时不会与流体管路内壁接触,且能够减小杆体21的晃动幅度,保证流体经流体出口的流出方向,还可增加杆体21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支撑结构配合形成了流道,可以使流体的流速减缓,还能够使沿着流道的延伸方向流动,形成层流,以便于控制流体的流速。作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灌浆装置的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n阀体(1),阀体(1)内部形成有流体通道(10),所述流体通道(10)的一端形成流体入口,另一端形成流体出口;/n阀杆(2),所述阀杆(2)位于所述阀体(1)内、且可相对于所述阀体(1)沿所述流体通道(10)轴向方向移动;/n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位于所述阀体(1)内、且位于所述阀杆(2)与所述流体通道(10)的内壁之间以用于支撑所述阀杆(2)沿所述流体通道(10)轴向方向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灌浆装置的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体(1),阀体(1)内部形成有流体通道(10),所述流体通道(10)的一端形成流体入口,另一端形成流体出口;
阀杆(2),所述阀杆(2)位于所述阀体(1)内、且可相对于所述阀体(1)沿所述流体通道(10)轴向方向移动;
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位于所述阀体(1)内、且位于所述阀杆(2)与所述流体通道(10)的内壁之间以用于支撑所述阀杆(2)沿所述流体通道(10)轴向方向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灌浆装置的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2)包括杆体(21);所述杆体(21)的一端形成用于与驱动结构(3)连接的连接端(20),另一端形成用于封堵控制阀的物料出口的封堵端(22);所述杆体(21)位于所述连接端(20)与封堵端(22)之间部位的外表面形成有用于与所述流体通道(10)的内壁配合支撑所述杆体(21)的支撑结构,且所述支撑结构配合形成有用于使流体由所述连接端(20)流向所述封堵端(22)的流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灌浆装置的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21)的外表面设有凸向所述流体通道(10)的内壁的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配合形成所述支撑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灌浆装置的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包括多个沿杆体(21)轴向延伸的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为整体式结构或呈分段式结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灌浆装置的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沿所述杆体(21)外表面、且绕所述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雪
申请(专利权)人:康美包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