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式油压调节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2536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式油压调节器,涉及流体压力调节技术领域,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设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内部设有薄板,所述薄板与外壳内壁活动连接,所述薄板顶部和底部均阵列设有缓冲弹簧,且缓冲弹簧的一端与薄板顶面和底面固定连接,且缓冲弹簧的另一端与外壳内壁固定连接。采用薄板代替膜片,薄板不会拉伸,但是薄板可以在缓冲腔上下移动来平衡系统压力,而且通过设置内外校正弹簧增强了产品对弹力的要求,这种设计增强了产品的使用寿命。采用缓冲弹簧的设计,利用弹簧的缓冲功能,防止了进油管瞬间增大压强破坏燃油平衡,这种设计使产品高压时压力稳定,提高了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式油压调节器
本技术涉及流体压力调节
,尤其涉及一种新式油压调节器。
技术介绍
油压调节器应用在汽车燃油供应系统中,安装在汽车燃油供应系统中的回油系统中,起到保持系统内部预定的油压值,以使燃油泵实现快速启动以及在汽车工作状态下系统油压过高的时候泄压来调节系统油压以及在燃油泵关闭时迅速关闭阀门保持剩余压力的作用。油压调节器金属外壳的中间通过密封膜片将壳体内腔分成两个小腔,一个是空气腔,内装一个带预紧力的宝塔弹簧作用在膜片上;另一室为燃油腔,直接连入供油总管。当供油总管的燃油进入燃油腔的油压超过预定的数值时,燃油压力就将密封膜片、阀球座和阀球一起往下移,克服弹簧压力,使阀门打开,燃油腔内过剩的燃油通过阀门内通孔进入回油管回流到燃油箱中,因而使燃油系统的压力保持在预定的油压值上。根据专利号为CN208778130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喷油器用油压调节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膜片,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燃油箱接口且所述壳体一侧设置有燃油分配管接口,所述燃油箱接口的内端通过回油阀与支撑板相连,所述支撑板和壳体内腔之间设置有膜片,所述膜片将壳体内腔分成上下两个腔室,还包括进气管和设置在下腔室内的调节板,所述调节板和支撑板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内螺纹孔,所述进气管顺次贯穿内螺纹孔和调节板连通至下腔室。通过结构改进,可以对油压调节器进行调节,提高其通用性,且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提高控制精度。现有的油压调节器调节核心都是采用膜片拉伸来控制燃油压力,但是长时间使用下,膜片会产生金属疲劳,使用时其承受压力值会产生变化,系统压力可能会偏离要求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式油压调节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式油压调节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设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内部设有薄板,所述薄板与外壳内壁活动连接,所述薄板顶部和底部均阵列设有缓冲弹簧,且缓冲弹簧的一端与薄板顶面和底面固定连接,且缓冲弹簧的另一端与外壳内壁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外壳内部设有弹簧腔,所述弹簧腔内部设有上弹簧板,且上弹簧板的顶部与外壳内部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腔内部设有下弹簧板,且下弹簧板与薄板顶部焊接,且下弹簧板的横截面直径等于弹簧腔横截面直径。优选的,所述外壳内部设有回油腔,所述回油腔内部设有阀体,且阀体顶部与薄板底面固定连接,所述阀体靠近底部的侧面开设有回油口。优选的,所述回油腔内部设有回油管,且回油管贯穿外壳底部延伸至外壳正下方,且回油管横截面直径等于阀体底端直径。优选的,所述上弹簧板和下弹簧板之间设有外校正弹簧和内校正弹簧,且外校正弹簧、内校正弹簧与上弹簧板、下弹簧板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下弹簧板顶部开设有弹簧槽,且弹簧槽的直径分别与外校正弹簧直径、内校正弹簧直径相等。优选的,所述外壳侧面设有真空管,且真空管贯穿外壳侧壁延伸至弹簧腔,所述外壳侧壁设有进油管,且进油管贯穿外壳。有益效果本技术中,采用薄板代替膜片,薄板不会拉伸,但是薄板可以在缓冲腔上下移动来平衡系统压力,而且通过设置内外校正弹簧增强了产品对弹力的要求,这种设计增强了产品的使用寿命。本技术中,采用缓冲弹簧的设计,利用弹簧的缓冲功能,防止了进油管瞬间增大压强破坏燃油平衡,这种设计使产品高压时压力稳定,提高了安全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轴测图;图2为本技术的仰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内部结构图的正视图。图例说明:1、真空管;2、外壳;3、回油管;4、进油管;5、弹簧腔;6、缓冲腔;7、回油口;8、上弹簧板;9、外校正弹簧;10、弹簧槽;11、薄板;12、内校正弹簧;13、下弹簧板;14、缓冲弹簧;15、阀体;16、回油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具体实施例:参照图1-5,一种新式油压调节器包括外壳2,外壳2内部设有缓冲腔6,缓冲腔6内部设有薄板11,薄板11与外壳2内壁活动连接,薄板11顶部和底部均阵列设有缓冲弹簧14,且缓冲弹簧14的一端与薄板11顶面和底面固定连接,且缓冲弹簧14的另一端与外壳2内壁固定连接。外壳2内部设有弹簧腔5,弹簧腔5内部设有上弹簧板8,且上弹簧板8的顶部与外壳2内部顶面固定连接,弹簧腔5内部设有下弹簧板13,且下弹簧板13与薄板11顶部焊接,且下弹簧板13的横截面直径等于弹簧腔5横截面直径。外壳2内部设有回油腔16,回油腔16内部设有阀体15,且阀体15顶部与薄板11底面固定连接,阀体15靠近底部的侧面开设有回油口7。回油腔16内部设有回油管3,且回油管3贯穿外壳2底部延伸至外壳2正下方,且回油管3横截面直径等于阀体15底端直径。上弹簧板8和下弹簧板13之间设有外校正弹簧9和内校正弹簧12,且外校正弹簧9、内校正弹簧12与上弹簧板8、下弹簧板13固定连接。下弹簧板13顶部开设有弹簧槽10,且弹簧槽10的直径分别与外校正弹簧9直径、内校正弹簧12直径相等。外壳2侧面设有真空管1,且真空管1贯穿外壳2侧壁延伸至弹簧腔5,外壳2侧壁设有进油管4,且进油管4贯穿外壳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当产品工作时,燃油通过进油管4进入回油腔16,当回油腔16内部油压过大时,缓冲腔6内薄板11通过真空管1吸气向上移动,而阀体15也随着薄板11向上移动,采用薄板11代替膜片,薄板11不会拉伸,但是薄板11可以在缓冲腔6上下移动来平衡系统压力,而且通过设置内外校正弹簧9增强了产品对弹力的要求,这种设计增强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当阀体15移动到一定高度时,回油口7从回油管3内漏出,此时部分燃油通过回油口7经过回油管3流入回油腔16,当压力降到设定油压时,阀体15随薄板11下降,回油口7堵住,回油腔16内部油压保持一定压力。采用缓冲弹簧14的设计,利用弹簧的缓冲功能,防止了进油管4瞬间增大压强破坏燃油平衡,这种设计使产品高压时压力稳定,提高了安全性能。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式油压调节器,包括外壳(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内部设有缓冲腔(6),所述缓冲腔(6)内部设有薄板(11),所述薄板(11)与外壳(2)内壁活动连接,所述薄板(11)顶部和底部均阵列设有缓冲弹簧(14),且缓冲弹簧(14)的一端与薄板(11)顶面和底面固定连接,且缓冲弹簧(14)的另一端与外壳(2)内壁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式油压调节器,包括外壳(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内部设有缓冲腔(6),所述缓冲腔(6)内部设有薄板(11),所述薄板(11)与外壳(2)内壁活动连接,所述薄板(11)顶部和底部均阵列设有缓冲弹簧(14),且缓冲弹簧(14)的一端与薄板(11)顶面和底面固定连接,且缓冲弹簧(14)的另一端与外壳(2)内壁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式油压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内部设有弹簧腔(5),所述弹簧腔(5)内部设有上弹簧板(8),且上弹簧板(8)的顶部与外壳(2)内部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腔(5)内部设有下弹簧板(13),且下弹簧板(13)与薄板(11)顶部焊接,且下弹簧板(13)的横截面直径等于弹簧腔(5)横截面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式油压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内部设有回油腔(16),所述回油腔(16)内部设有阀体(15),且阀体(15)顶部与薄板(11)底面固定连接,所述阀体(15)靠近底部的侧面开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苑震北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福威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