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器组件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2506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速器组件和车辆,变速器组件包括:内壳,内壳设有沿径向贯通的出油孔;行星齿轮机构,行星齿轮机构安装于内壳内,行星齿轮机构的齿圈与内壳焊接固定;齿圈连接件,齿圈连接件与行星齿轮机构的齿圈焊接固定,且齿圈连接件与齿圈的连接处设有过油孔;其中行星齿轮机构设有第一油道,齿圈与内壳之间设有与出油孔连通的第二油道,第一油道与第二油道的第一端通过过油孔连通,内壳的端部设有挡油板,挡油板用于对第二油道的第一端、过油孔进行遮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变速器组件,油道结构采用迂回曲折的结构,使冷却润滑油液流经更多部件,有效提高了冷却润滑油液的利用率,同时壳体与齿圈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结构紧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速器组件和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制造
,尤其是涉及一种变速器组件和具有该变速器组件的车辆。
技术介绍
AT变速器是整车常用的变速器种类之一,有着平顺性好,适用面广,技术成熟等优点。AT变速器由多组行星排通过内部多个离合器的不同连接方式来达到改变速比的目的。由于受到空间结构和布局的影响,AT变速器往往更多的将重点放在功能实现上,对整体组件的强度及耐久性未作出更高的要求。现有技术中,变速器集成度较低,零部件数量较多,不利于加工与装配,冷却润滑油液利用率低,内壳打孔插接的结构使整体强度降低,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变速器组件,结构集成度高传扭能力强,离合器结构采用迂回曲折的结构,在冷却润滑油液流经途中对离合器及行星排同时冷却润滑,有效提高了冷却润滑油液的利用率。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变速器组件,包括:内壳,所述内壳设有沿径向贯通的出油孔;行星齿轮机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安装于所述内壳内,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齿圈与所述内壳焊接固定;齿圈连接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速器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n内壳(1),所述内壳(1)设有沿径向贯通的出油孔;/n行星齿轮机构(2),所述行星齿轮机构(2)安装于所述内壳(1)内,所述行星齿轮机构(2)的齿圈(21)与所述内壳(1)焊接固定;/n齿圈连接件(3),所述齿圈连接件(3)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2)的齿圈(21)焊接固定,且所述齿圈连接件(3)与所述齿圈(21)的连接处设有过油孔(8);其中/n所述行星齿轮机构(2)设有第一油道(25),所述齿圈(21)与所述内壳(1)之间设有与所述出油孔连通的第二油道(26),所述第一油道(25)与所述第二油道(26)的第一端通过所述过油孔(8)连通,所述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速器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壳(1),所述内壳(1)设有沿径向贯通的出油孔;
行星齿轮机构(2),所述行星齿轮机构(2)安装于所述内壳(1)内,所述行星齿轮机构(2)的齿圈(21)与所述内壳(1)焊接固定;
齿圈连接件(3),所述齿圈连接件(3)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2)的齿圈(21)焊接固定,且所述齿圈连接件(3)与所述齿圈(21)的连接处设有过油孔(8);其中
所述行星齿轮机构(2)设有第一油道(25),所述齿圈(21)与所述内壳(1)之间设有与所述出油孔连通的第二油道(26),所述第一油道(25)与所述第二油道(26)的第一端通过所述过油孔(8)连通,所述内壳(1)的端部设有挡油板(4),所述挡油板(4)用于对所述第二油道(26)的第一端、所述过油孔(8)进行遮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板(4)包括第一板(41)和第二板(42),所述第一板(41)与所述第二板(42)弯折相连,所述第一板(41)与所述内壳(1)的端部相连,所述第二板(42)延伸至与所述第二油道(26)的第一端及所述过油孔(8)在所述内壳(1)的轴向上正对的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42)与所述齿圈(21)在所述内壳(1)的轴向上间隔开且形成过油间隙(43),所述过油间隙(43)用于将所述第二油道(26)的第一端与所述过油孔(8)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器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41)与所述内壳(1)的内周壁贴合相连,所述第二板(42)与所述第一板(41)的端部相连,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峰白景峰路优张磊田青松纪晓辉何岩青卢艳徽秦全兴彭盖刚杨英磊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传动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