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监控人流量数据无人机及监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92390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人流量监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监控人流量数据无人机,所述支架上安装有扇叶,所述无人机的底部安装有夹持机构,所述无人机的顶部安装有遮挡机构,所述无人机的内部还安装有区域划分模块、识别锁定模块、计算模块、存储器、无线收发模块、人物标记模块和微控制器,且无人机的两侧均固接有安装杆,两个所述安装杆的下表面均固接有摄像头。通过夹持机构可以对空运物品进行夹持,从而方便将空运物品及时运往指定地点进行投放,而且夹持强度高,物品不易出现脱落现象,通过遮挡机构可以对扇叶进行遮挡和防护,降低了外物对其造成的损坏,保障了无人机的正常飞行,而且使用后易于收纳,方便实际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监控人流量数据无人机及监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人流量监控
,具体是一种监控人流量数据无人机及监控方法。
技术介绍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视频监控技术逐步走进人类的生活中,其中人流量检测技术被应用在更加广泛的领域中,例如,已经在地铁、道路、大型商场以及办公写字楼等地方被广泛使用,而在某些旅游景点、商业娱乐设施、公园机场以及码头等人员易呈密集状态等场所,容易引发各种因为人流密集所导致的冲突事件,这时,无人机与视频监控技术相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现有的无人机上大多只是配备有单一的摄像头进行视频拍摄,却难以对视频中的人流量进行计算,同时现有的无人机难以对空运物品进行夹持,不方便将空运物品及时运往指定地点进行投放,最后,现有的无人机难以对扇叶进行遮挡和防护,外物容易对其造成损坏。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监控人流量数据无人机及监控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监控人流量数据无人机及监控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监控人流量数据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扇叶和支架,所述无人机的前后表面均固接有支架,所述支架上安装有扇叶,所述无人机的底部安装有夹持机构,所述无人机的顶部安装有遮挡机构,所述无人机的内部还安装有区域划分模块、识别锁定模块、计算模块、存储器、无线收发模块、人物标记模块和微控制器,且无人机的两侧均固接有安装杆,两个所述安装杆的下表面均固接有摄像头;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板、第一齿轮、第一齿条、电动推杆、第二齿轮、第二夹板和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固接在无人机的下表面,且安装板的前表面上固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底端固接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的两侧分别啮合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前表面上固接有第一夹板,所述第二齿轮的前表面上固接有第二夹板;所述遮挡机构包括第一遮挡部、第一板体、支撑板、第二板体、第二遮挡部、第二齿条、第三齿轮和第三齿条,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中心固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驱动端贯穿支撑板的上表面并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的两侧分别啮合有第二齿条和第三齿条,所述第二齿条的一端固接有第一板体,所述第三齿条的一端固接有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前侧一体连接有第一遮挡部,所述第二板体的后侧一体连接有第二遮挡部;所述摄像头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区域划分模块的输入端,所述区域划分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识别锁定模块的输入端,所述识别锁定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人物标记模块的输入端,所述人物标记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计算模块的输入端,所述计算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存储器和无线收发模块的输入端,所述人物标记模块的输出端双向连接外部客户端,且人物标记模块的输出端还电性连接微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伺服电机和电动推杆的输入端。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齿轮转动连接在安装板的前表面上,所述第二齿轮转动连接在安装板的前表面上。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动推杆的固定端固接在安装板的前表面上,且电动推杆的伸缩端固接在第一齿条的上表面。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内侧均等距固接有三角状的防滑块,且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一齿轮与第二夹板和第二齿轮呈对称分布。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板固接在无人机的顶部,所述第一板体嵌入安装支撑板的前表面并滑动延伸至支撑板的内部,所述第二板体嵌入安装支撑板的后表面并滑动延伸至支撑板的内部。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均为延伸方向朝下的弧形结构,且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以支撑板的中心点为基准呈对称分布。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均位于扇叶的上方处,且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均为塑料材质的构件。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齿条位于第一板体的后侧处,所述第三齿条位于第二板体的前侧处。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摄像头用于采集视频画面,所述区域划分模块用于对摄像头采集到的视频画面中行人所处区域进行划分,所述识别锁定模块用于对区域划分模块划分区域中的目标行人进行识别并锁定,所述人物标记模块用于对识别锁定后的行人进行在线标记,并对再次进入视频画面中的重复人群进行区分,所述计算模块用于对当前划分区域中经过标记且无重复人群进入的行人进行计算,所述存储器用于对计算模块的计算结果进行存储,所述无线收发模块用于将计算模块的计算结果发送至外部客户端上,所述微控制器用于通过无线收发模块接收来自外部客户端发出的控制指令。一种监控人流量数据无人机的监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通过摄像头采集地面行人的视频画面,然后将画面信息传递至区域划分模块上,由区域划分模块对采集到的视频画面中行人所处区域进行划分;B、通过识别锁定模块对划分区域中的目标行人进行识别并锁定,然后对识别锁定后的行人进行在线标记,防止行人再次进入划分区域内重复标记;C、对当前划分区域中经过标记且无重复人群进入的行人进行计算,通过存储器对计算结果进行保存,并将计算结果通过无线收发模块发送至外部的客户端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夹持机构可以对空运物品进行夹持,从而方便将空运物品及时运往指定地点进行投放,而且夹持强度高,物品不易出现脱落现象;2、通过遮挡机构可以对扇叶进行遮挡和防护,降低了外物对其造成的损坏,保障了无人机的正常飞行,而且使用后易于收纳,方便实际使用;3、通过对目标区域进行划分并锁定,可以对目标人群进行规划和整理,而后再对识别锁定后的行人进行在线标记和计算,可以更加准确地计算出当前监控区域内的行人流量,方便后续记录和使用,而且计算过程更加规范化,具备一定的推广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监控人流量数据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监控人流量数据无人机中遮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监控人流量数据无人机中伺服电机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监控人流量数据无人机中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一种监控人流量数据无人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一种监控人流量数据无人机的电路原理图。图中:1、第一遮挡部;2、第一板体;3、支撑板;4、伺服电机;5、第二板体;6、第二遮挡部;7、扇叶;8、支架;9、安装杆;10、摄像头;11、无人机;12、第二齿条;13、第三齿轮;14、第三齿条;15、遮挡机构;16、第一夹板;17、第一齿轮;18、第一齿条;19、电动推杆;20、第二齿轮;21、第二夹板;22、安装板;23、夹持机构;24、区域划分模块;25、识别锁定模块;26、计算模块;27、存储器;28、无线收发模块;29、人物标记模块;30、微控制器。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监控人流量数据无人机,包括无人机(11)、扇叶(7)和支架(8),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11)的前后表面均固接有支架(8),所述支架(8)上安装有扇叶(7),所述无人机(11)的底部安装有夹持机构(23),所述无人机(11)的顶部安装有遮挡机构(15),所述无人机(11)的内部还安装有区域划分模块(24)、识别锁定模块(25)、计算模块(26)、存储器(27)、无线收发模块(28)、人物标记模块(29)和微控制器(30),且无人机(11)的两侧均固接有安装杆(9),两个所述安装杆(9)的下表面均固接有摄像头(10);/n所述夹持机构(23)包括第一夹板(16)、第一齿轮(17)、第一齿条(18)、电动推杆(19)、第二齿轮(20)、第二夹板(21)和安装板(22),所述安装板(22)固接在无人机(11)的下表面,且安装板(22)的前表面上固接有电动推杆(19),所述电动推杆(19)的底端固接有第一齿条(18),所述第一齿条(18)的两侧分别啮合有第一齿轮(17)和第二齿轮(20),所述第一齿轮(17)的前表面上固接有第一夹板(16),所述第二齿轮(20)的前表面上固接有第二夹板(21);/n所述遮挡机构(15)包括第一遮挡部(1)、第一板体(2)、支撑板(3)、第二板体(5)、第二遮挡部(6)、第二齿条(12)、第三齿轮(13)和第三齿条(14),所述支撑板(3)的上表面中心固接有伺服电机(4),所述伺服电机(4)的驱动端贯穿支撑板(3)的上表面并连接有第三齿轮(13),所述第三齿轮(13)的两侧分别啮合有第二齿条(12)和第三齿条(14),所述第二齿条(12)的一端固接有第一板体(2),所述第三齿条(14)的一端固接有第二板体(5),所述第一板体(2)的前侧一体连接有第一遮挡部(1),所述第二板体(5)的后侧一体连接有第二遮挡部(6);/n所述摄像头(10)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区域划分模块(24)的输入端,所述区域划分模块(24)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识别锁定模块(25)的输入端,所述识别锁定模块(25)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人物标记模块(29)的输入端,所述人物标记模块(29)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计算模块(26)的输入端,所述计算模块(26)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存储器(27)和无线收发模块(28)的输入端,所述人物标记模块(29)的输出端双向连接外部客户端,且人物标记模块(29)的输出端还电性连接微控制器(30)的输入端,所述微控制器(30)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伺服电机(4)和电动推杆(19)的输入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监控人流量数据无人机,包括无人机(11)、扇叶(7)和支架(8),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11)的前后表面均固接有支架(8),所述支架(8)上安装有扇叶(7),所述无人机(11)的底部安装有夹持机构(23),所述无人机(11)的顶部安装有遮挡机构(15),所述无人机(11)的内部还安装有区域划分模块(24)、识别锁定模块(25)、计算模块(26)、存储器(27)、无线收发模块(28)、人物标记模块(29)和微控制器(30),且无人机(11)的两侧均固接有安装杆(9),两个所述安装杆(9)的下表面均固接有摄像头(10);
所述夹持机构(23)包括第一夹板(16)、第一齿轮(17)、第一齿条(18)、电动推杆(19)、第二齿轮(20)、第二夹板(21)和安装板(22),所述安装板(22)固接在无人机(11)的下表面,且安装板(22)的前表面上固接有电动推杆(19),所述电动推杆(19)的底端固接有第一齿条(18),所述第一齿条(18)的两侧分别啮合有第一齿轮(17)和第二齿轮(20),所述第一齿轮(17)的前表面上固接有第一夹板(16),所述第二齿轮(20)的前表面上固接有第二夹板(21);
所述遮挡机构(15)包括第一遮挡部(1)、第一板体(2)、支撑板(3)、第二板体(5)、第二遮挡部(6)、第二齿条(12)、第三齿轮(13)和第三齿条(14),所述支撑板(3)的上表面中心固接有伺服电机(4),所述伺服电机(4)的驱动端贯穿支撑板(3)的上表面并连接有第三齿轮(13),所述第三齿轮(13)的两侧分别啮合有第二齿条(12)和第三齿条(14),所述第二齿条(12)的一端固接有第一板体(2),所述第三齿条(14)的一端固接有第二板体(5),所述第一板体(2)的前侧一体连接有第一遮挡部(1),所述第二板体(5)的后侧一体连接有第二遮挡部(6);
所述摄像头(10)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区域划分模块(24)的输入端,所述区域划分模块(24)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识别锁定模块(25)的输入端,所述识别锁定模块(25)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人物标记模块(29)的输入端,所述人物标记模块(29)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计算模块(26)的输入端,所述计算模块(26)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存储器(27)和无线收发模块(28)的输入端,所述人物标记模块(29)的输出端双向连接外部客户端,且人物标记模块(29)的输出端还电性连接微控制器(30)的输入端,所述微控制器(30)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伺服电机(4)和电动推杆(19)的输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监控人流量数据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17)转动连接在安装板(22)的前表面上,所述第二齿轮(20)转动连接在安装板(22)的前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监控人流量数据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推杆(19)的固定端固接在安装板(22)的前表面上,且电动推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帅多胡盛斌王晨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