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结构以及具有其的轨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91992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支撑结构以及具有其的轨道系统。支撑结构包括:基础、钢管柱、混凝土结构和至少一个锚固钢筋,钢管柱设于基础的上方,混凝土结构包括位于钢管柱内的内部混凝土结构和外包于钢管柱外的外部混凝土结构,内部混凝土结构填满钢管柱的内腔,锚固钢筋的上部位于基础上方,且通过混凝土结构与钢管柱相连,锚固钢筋的下部伸入基础内。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支撑结构,由于钢管柱位于基础上方,且钢管柱通过锚固钢筋与基础锚固相连,以使钢管柱与基础的连接简单,且通过内部混凝土结构填满钢管柱的内腔,从而可以提高支撑可靠性,减小钢管柱的壁厚,此外,由于钢管柱的下端并未埋入基础,从而减小基础挖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撑结构以及具有其的轨道系统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支撑结构以及具有其的轨道系统。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的轨道支撑结构在施工时,一种方式是将钢管混凝土柱的下端埋入基础,此种方式导致基础挖深较大,钢管壁厚较大,成本较高,且影响基础内钢筋分布;另一种方式是采用端承式柱脚,其抗弯刚度和强度较差,且施工难度较大,施工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在于提出一种支撑结构,提高了抗弯刚度和强度,且可以降低成本,降低施工难度,提高施工效率。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支撑结构的轨道系统。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支撑结构,包括:基础、钢管柱、混凝土结构和至少一个锚固钢筋,所述钢管柱设于所述基础的上方,所述混凝土结构包括位于所述钢管柱内的内部混凝土结构和外包于所述钢管柱外的外部混凝土结构,所述内部混凝土结构填满所述钢管柱的内腔,所述锚固钢筋的上部位于所述基础上方,且通过所述混凝土结构与所述钢管柱相连,所述锚固钢筋的下部伸入所述基础内。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支撑结构,由于钢管柱位于基础上方,钢管柱通过锚固钢筋和混凝土结构与基础相连,并由锚固钢筋和混凝土结构受弯,由此提高了支撑结构的抗弯刚度和强度,且与埋入式柱脚相比,由于可以忽略钢管柱的屈曲破坏,因此可以减小钢管柱的壁厚,以降低成本,还可以减小基础开挖深度,且避免对基础内的钢筋分布造成影响,降低施工难度,提高施工效率。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轨道系统,包括:轨道梁和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为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支撑结构,所述轨道梁架设在所述支撑结构的上方。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轨道系统,施工成本更低,施工效率更高。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支撑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支撑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支撑结构的示意图;图4是图3中所示的支撑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支撑结构的示意图;图6是图5中所示的支撑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支撑结构的示意图;图8是图7中所示的支撑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支撑结构的示意图;图10是图9中所示的支撑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11是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支撑结构的示意图;图12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轨道系统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00、支撑结构;200、轨道梁;1000、轨道系统;1、基础;11、预定位锚栓;2、钢管柱;21、凸耳;22、第二栓钉连接件;3、锚固钢筋;31、内锚固钢筋;32、外锚固钢筋;321、外层外锚固钢筋;322、内层外锚固钢筋;4、混凝土结构;41、内部混凝土结构;41a、第一内混凝土结构;41b、第二内混凝土结构;42、外部混凝土结构;43、外圈捆筋;44、内圈捆筋;45、连接捆筋;5、剪力连接件;51、第一剪力连接件;511、第一连接板;5111、通孔;512、第一栓钉连接件;513、第一钢筋环箍连接件;52、第二剪力连接件;521、第一柱脚箍筋;6、非零间距;7、套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图11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支撑结构100。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支撑结构100,包括:基础1、钢管柱2、混凝土结构4和至少一个锚固钢筋3,钢管柱2设于基础1的上方,混凝土结构4包括位于钢管柱2内的内部混凝土结构41和外包于钢管柱2外的外部混凝土结构42,内部混凝土结构41填满钢管柱2的内腔,从而可以保证支撑结构100的支撑可靠性。如图1所示,锚固钢筋3的下部伸入基础1内且与基础1相连,例如在一些示例中,锚固钢筋3的下部可以预埋于基础1内,且与基础1的混凝土相连,或者在另外一些示例中,锚固钢筋3的下部也可以伸入基础1内预留的空腔内,再通过后续浇筑混凝土与基础1相连。如图1所示,锚固钢筋3的上部位于基础1上方,且锚固钢筋3的上部通过混凝土结构4与钢管柱2相连,例如,当锚固钢筋3的上部位于钢管柱2外时,可以通过位于钢管柱2外的外部混凝土结构42,连接锚固钢筋3的上部与钢管柱2。又例如,当锚固钢筋3的上部位于钢管柱2内时,可以通过位于钢管柱2内的内部混凝土结构41,连接锚固钢筋3的上部与钢管柱2。再例如,当锚固钢筋3的上部的一部分位于钢管柱2外,另一部分位于钢管柱2内时,可以分别通过位于钢管柱2外的外部混凝土结构42和位于钢管柱2内的内部混凝土结构41,连接锚固钢筋3的上部与钢管柱2。由此,由于锚固钢筋3的下部伸入基础1内,锚固钢筋3的上部位于基础1上方,且通过混凝土结构4与钢管柱2相连,从而使得支撑架构100由锚固钢筋3和混凝土结构4受弯,与端承式柱脚中由柱脚螺栓承受扭弯力矩相比,可以大幅提高支撑结构100的抗弯刚度和强度。与埋入式柱脚相比,由于本技术的钢管柱2基本上无需受弯,也就可以忽略钢管柱的屈曲破坏,因而可以减小钢管柱2的壁厚,降低成本,且由于钢管柱2位于基础1的上方,而非将钢管柱2的下端埋入基础1,从而可以减小基础1的挖深,降低成本,还可以避免对基础1内的钢筋分布造成影响,从而降低施工难度,提高施工效率。位于钢管柱2外的外部混凝土结构42还可以起到保护钢管柱2底部的作用,防止外力对钢管柱2的底部的撞击等损坏,同时外部混凝土结构42包裹于钢管柱2的底部,可以对钢管柱2的底部起到一定的防腐蚀作用。此外,钢管柱2通过锚固钢筋3与基础1锚固相连,从而使得钢管柱2与基础1之间的连接结构更简单,进一步降低施工时的定位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简言之,支撑结构100的墩柱部分可以分别上中下三段,上段为钢管柱2与内部混凝土结构41组合的钢管混凝土柱,中段为钢管柱2、内部混凝土结构41、锚固钢筋3组合的钢管钢筋混凝土柱,下段为混凝土与锚固钢筋3组合的钢筋混凝土柱,从而可以满足支撑要求,降低成本,而且降低施工难度。需要说明的是,上中下三段分别的高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定,这里不作限定。而且,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支撑结构100,可以省去端承式柱脚中用于连接底部端部和连接埋板的10个以上且锚深超过1000mm的柱脚锚栓,还省去了在钢管柱2的下端焊接底部端板的工序,并且省去了柱脚锚栓的定位及连接工序,而且还省去了在柱脚锚栓上设置螺母和垫片的工序,从而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撑结构(100),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础(1);/n钢管柱(2),所述钢管柱(2)设于所述基础(1)的上方;/n混凝土结构(4),所述混凝土结构(4)包括位于所述钢管柱(2)内的内部混凝土结构(41)和外包于所述钢管柱(2)外的外部混凝土结构(42),所述内部混凝土结构(41)填满所述钢管柱(2)的内腔;/n至少一个锚固钢筋(3),所述锚固钢筋(3)的上部位于所述基础(1)上方,且通过所述混凝土结构(4)与所述钢管柱(2)相连,所述锚固钢筋(3)的下部伸入所述基础(1)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结构(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础(1);
钢管柱(2),所述钢管柱(2)设于所述基础(1)的上方;
混凝土结构(4),所述混凝土结构(4)包括位于所述钢管柱(2)内的内部混凝土结构(41)和外包于所述钢管柱(2)外的外部混凝土结构(42),所述内部混凝土结构(41)填满所述钢管柱(2)的内腔;
至少一个锚固钢筋(3),所述锚固钢筋(3)的上部位于所述基础(1)上方,且通过所述混凝土结构(4)与所述钢管柱(2)相连,所述锚固钢筋(3)的下部伸入所述基础(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100),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锚固钢筋(3)为内锚固钢筋(31),所述内锚固钢筋(31)的上部位于所述钢管柱(2)内,且通过所述内部混凝土结构(41)与所述钢管柱(2)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锚固钢筋(31)的上部伸入所述钢管柱(2)内的长度H1大于等于所述钢管柱(2)的直径D。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100)还包括:
剪力连接件(5),所述剪力连接件(5)设于所述钢管柱(2)内且包括第一剪力连接件(51)和第二剪力连接件(52)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剪力连接件(51)连接至所述钢管柱(2)的内周壁,所述第二剪力连接件(52)连接至所述内锚固钢筋(31)。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结构(100),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锚固钢筋(3)为外锚固钢筋(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赛宁王宣鼎许天祥杨靖刘晓彤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