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电镀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1922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13
一种智能电镀生产线,解决了现有的金属工件的电镀工作一般为人工进行操作,劳动强度大,电镀液对操作者有损伤,污染较大,智能化程度低,不利于电镀的进行的问题,其包括底座和导向孔,所述底座底端的四角均设置有支腿,底座顶端的边缘处焊接有支架,支架的顶端焊接有横梁,横梁的内侧安装有移动梁,移动梁的两端通过转轮与横梁连接,转轮的一端贯穿移动梁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移动梁两端的底部均设置有升降壳,升降壳的内侧安装有升降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便于对工件进行电镀,且无需人工手动操作电镀,劳动强度低,智能化程度高,这样电镀液便不会对操作人员造成损伤,无污染,十分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电镀生产线
本技术涉及电镀设备,具体为一种智能电镀生产线。
技术介绍
电镀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是利用电解作用使金属或其它材料制件的表面附着一层金属膜的工艺从而起到防止金属氧化(如锈蚀),提高耐磨性、导电性、反光性、抗腐蚀性(硫酸铜等)及增进美观等作用。现有的金属工件的电镀工作一般为人工进行操作,劳动强度大,电镀液对操作者有损伤,污染较大,智能化程度低,不利于电镀的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电镀生产线,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金属工件的电镀工作一般为人工进行操作,劳动强度大,电镀液对操作者有损伤,污染较大,智能化程度低,不利于电镀的进行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底座、支腿、支架、横梁、移动梁、转轮、移动槽、第一伺服电机、升降壳、升降架、镂空工件箱、电镀池、温度传感器、PH传感器、液位传感器、第一加液管、第二加液管、丝杆、第二伺服电机、导向柱、丝孔和导向孔,所述底座底端的四角均设置有支腿,底座顶端的边缘处焊接有支架,支架的顶端焊接有横梁,横梁的内侧安装有移动梁,移动梁的两端通过转轮与横梁连接,转轮的一端贯穿移动梁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移动梁两端的底部均设置有升降壳,升降壳的内侧安装有升降架,升降架的底端安装有镂空工件箱,底座顶端的中部设置有若干个电镀池,电镀池顶部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加液管,第一加液管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加液管,升降壳的中部安装有丝杆,丝杆的一端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丝杆的两侧均设置有导向柱。优选的,所述转轮设置的数量为四个,且为对称设置。优选的,所述横梁对应转轮位置处开设有移动槽。优选的,所述电镀池的内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一侧安装有PH传感器,PH传感器的一侧安装有液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PH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均与外部PLC控制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加液管与外部电镀液供液管连接,第二加液管与外部PH调节液管连接。优选的,所述升降架对应丝杆位置处开设有丝孔,升降架对应导向柱位置处开设有导向孔。有益效果:本技术使用时,将需要进行电镀的工件放置在镂空工件箱内,放置完成后,第一伺服电机工作带动转轮转动,转轮转动在移动槽内移动,从而带动移动梁在横梁内侧移动,移动梁移动带动升降壳、升降架和镂空工件箱移动到相应的电镀池内,此时,第二伺服电机工作,第二伺服电机工作带动丝杆转动,丝杆转动与升降架上开设的丝孔的配合下,使得升降架在丝杆上向下移动,升降架向下移动带动镂空工件箱及内部的工件进入到电镀池内即可进行电镀,电镀完成后,升降架在丝杆上向上移动,升降架向上移动带动镂空工件箱及内部的工件由电镀池内升起,即可完成电镀,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便于对工件进行电镀,且无需人工手动操作电镀,劳动强度低,智能化程度高,这样电镀液便不会对操作人员造成损伤,无污染,十分环保。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支架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底座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升降壳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丝孔开设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底座;2、支腿;3、支架;4、横梁;5、移动梁;6、转轮;7、移动槽;8、第一伺服电机;9、升降壳;10、升降架;11、镂空工件箱;12、电镀池;13、温度传感器;14、PH传感器;15、液位传感器;16、第一加液管;17、第二加液管;18、丝杆;19、第二伺服电机;20、导向柱;21、丝孔;22、导向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由图1-5给出,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电镀生产线,包括底座1、支腿2、支架3、横梁4、移动梁5、转轮6、移动槽7、第一伺服电机8、升降壳9、升降架10、镂空工件箱11、电镀池12、温度传感器13、PH传感器14、液位传感器15、第一加液管16、第二加液管17、丝杆18、第二伺服电机19、导向柱20、丝孔21和导向孔22,底座1底端的四角均设置有支腿2,底座1顶端的边缘处焊接有支架3,支架3的顶端焊接有横梁4,横梁4的内侧安装有移动梁5,移动梁5的两端通过转轮6与横梁4连接,转轮6的一端贯穿移动梁5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8,移动梁5两端的底部均设置有升降壳9,升降壳9的内侧安装有升降架10,升降架10的底端安装有镂空工件箱11,底座1顶端的中部设置有若干个电镀池12,电镀池12顶部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加液管16,第一加液管16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加液管17,升降壳9的中部安装有丝杆18,丝杆18的一端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19,丝杆18的两侧均设置有导向柱20,电镀池12内安装有加热丝。转轮6设置的数量为四个,且为对称设置,保证移动时的稳定性。横梁4对应转轮6位置处开设有移动槽7,便于配合安装使用。电镀池12的内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3,温度传感器13的一侧安装有PH传感器14,PH传感器14的一侧安装有液位传感器15,温度传感器13、PH传感器14和液位传感器15均与外部PLC控制器连接,通过温度传感器13采集温度信号并传递给PLC控制器,通过PH传感器14采集PH信号并传递给PLC控制器,通过液位传感器15采集液位信号并传递给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分析处理后,若温度较低或较高,则PLC控制器控制加热丝加热或冷却降温,若PH较小或较大,则PLC控制器控制第二加液管17加入碱性液或酸性液,若液位较低,PLC控制器控制第一加液管16进行加液。第一加液管16与外部电镀液供液管连接,第二加液管17与外部PH调节液管连接,便于进行加液调节。升降架10对应丝杆18位置处开设有丝孔21,升降架10对应导向柱20位置处开设有导向孔22,便于配合安装使用。工作原理:本技术使用时,将需要进行电镀的工件放置在镂空工件箱11内,放置完成后,第一伺服电机8工作带动转轮6转动,转轮6转动在移动槽7内移动,从而带动移动梁5在横梁4内侧移动,移动梁5移动带动升降壳9、升降架10和镂空工件箱11移动到相应的电镀池12内,此时,第二伺服电机19工作,第二伺服电机19工作带动丝杆18转动,丝杆18转动与升降架10上开设的丝孔21的配合下,使得升降架10在丝杆18上向下移动,升降架10向下移动带动镂空工件箱11及内部的工件进入到电镀池12内即可进行电镀,电镀完成后,升降架10在丝杆18上向上移动,升降架10向上移动带动镂空工件箱11及内部的工件由电镀池12内升起,即可完成电镀。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便于对工件进行电镀,且无需人工手动操作电镀,劳动强度低,智能化程度高,这样电镀液便不会对操作人员造成损伤,无污染,十分环保。...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电镀生产线,包括底座(1)、支腿(2)、支架(3)、横梁(4)、移动梁(5)、转轮(6)、移动槽(7)、第一伺服电机(8)、升降壳(9)、升降架(10)、镂空工件箱(11)、电镀池(12)、温度传感器(13)、PH传感器(14)、液位传感器(15)、第一加液管(16)、第二加液管(17)、丝杆(18)、第二伺服电机(19)、导向柱(20)、丝孔(21)和导向孔(2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底端的四角均设置有支腿(2),底座(1)顶端的边缘处焊接有支架(3),支架(3)的顶端焊接有横梁(4),横梁(4)的内侧安装有移动梁(5),移动梁(5)的两端通过转轮(6)与横梁(4)连接,转轮(6)的一端贯穿移动梁(5)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8),移动梁(5)两端的底部均设置有升降壳(9),升降壳(9)的内侧安装有升降架(10),升降架(10)的底端安装有镂空工件箱(11),底座(1)顶端的中部设置有若干个电镀池(12),电镀池(12)顶部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加液管(16),第一加液管(16)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加液管(17),升降壳(9)的中部安装有丝杆(18),丝杆(18)的一端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19),丝杆(18)的两侧均设置有导向柱(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电镀生产线,包括底座(1)、支腿(2)、支架(3)、横梁(4)、移动梁(5)、转轮(6)、移动槽(7)、第一伺服电机(8)、升降壳(9)、升降架(10)、镂空工件箱(11)、电镀池(12)、温度传感器(13)、PH传感器(14)、液位传感器(15)、第一加液管(16)、第二加液管(17)、丝杆(18)、第二伺服电机(19)、导向柱(20)、丝孔(21)和导向孔(2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底端的四角均设置有支腿(2),底座(1)顶端的边缘处焊接有支架(3),支架(3)的顶端焊接有横梁(4),横梁(4)的内侧安装有移动梁(5),移动梁(5)的两端通过转轮(6)与横梁(4)连接,转轮(6)的一端贯穿移动梁(5)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8),移动梁(5)两端的底部均设置有升降壳(9),升降壳(9)的内侧安装有升降架(10),升降架(10)的底端安装有镂空工件箱(11),底座(1)顶端的中部设置有若干个电镀池(12),电镀池(12)顶部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加液管(16),第一加液管(16)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加液管(17),升降壳(9)的中部安装有丝杆(18),丝杆(18)的一端安装有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承志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丰荣电镀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