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导管声门下吸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13772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管导管声门下吸引装置,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提供一种吸引较彻底和及时的气管导管声门下吸引装置。气管导管声门下吸引装置包括气管导管和吸引装置,气管导管包括导管主体、气囊、摆动管、吸引管、液体感应装置和导线;摆动管的后端与导管主体连接,摆动管的侧面与气囊连接,摆动管能够随气囊运动,摆动管上具有吸引孔,吸引孔的孔口位于摆动管的前部的侧面上;吸引管与导管主体连接并与吸引孔连通;导管主体的后端设置有方向标记;液体感应装置位于气囊后方并与导管主体连接,导管主体周向上液体感应装置与摆动管同向设置,导线与液体感应装置连接;导线和吸引管均与吸引装置连接;液体感应装置信号控制吸引装置启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管导管声门下吸引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管导管声门下吸引装置。
技术介绍
气管导管是插入患者气管,为病人特别是不能自主呼吸的病人创建一个临时性的人工呼吸通道的一种医疗器械。如图1所示,现有气管导管包括导管主体、气囊和充气管。使用时导管主体插入气管,通过充气管向气囊充气,使气囊鼓胀支撑在气管壁上。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呼吸道正常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导致气道吞咽保护能力受限,分泌物增加,上气道分泌物聚集于气管导管气囊后方,会造成细菌繁殖;若气囊与气管壁局部有间隙,则分泌物有可能向前渗漏进入肺部,引起感染。为了能够吸出分泌物,出现了具有声门下吸引功能的气管导管。现有具有声门下吸引功能的气管导管如图1所示,包括吸引管,导管主体上在气囊后方设置吸引孔,吸引管与吸引孔连通。用吸引装置与吸引管连接,则吸引装置提供的负压能够使气囊后方的分泌物经吸引孔和吸引管吸出。ZL201520365536.3、ZL201920177323.6等专利即公开了这样的气管导管。然而如图1所示,由于气囊的支撑作用,导管主体与气管壁间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气管导管声门下吸引装置,包括气管导管(1),气管导管(1)包括导管主体(11)和设置在导管主体(11)上的气囊(12);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引装置(2);气管导管(1)包括摆动管(15)、吸引管(14)、液体感应装置(16)和导线(17);摆动管(15)的后端与导管主体(11)连接,摆动管(15)的侧面与气囊(12)连接,摆动管(15)能够随气囊(12)运动,气囊(12)鼓胀时摆动管(15)完全位于气囊(12)后方,摆动管(15)上具有吸引孔(151),吸引孔(151)的孔口位于摆动管(15)的前部的侧面上;吸引管(14)与导管主体(11)连接并与吸引孔(151)连通;导管主体(11)的后端...

【技术特征摘要】
1.气管导管声门下吸引装置,包括气管导管(1),气管导管(1)包括导管主体(11)和设置在导管主体(11)上的气囊(12);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引装置(2);气管导管(1)包括摆动管(15)、吸引管(14)、液体感应装置(16)和导线(17);摆动管(15)的后端与导管主体(11)连接,摆动管(15)的侧面与气囊(12)连接,摆动管(15)能够随气囊(12)运动,气囊(12)鼓胀时摆动管(15)完全位于气囊(12)后方,摆动管(15)上具有吸引孔(151),吸引孔(151)的孔口位于摆动管(15)的前部的侧面上;吸引管(14)与导管主体(11)连接并与吸引孔(151)连通;导管主体(11)的后端设置有方向标记(111);液体感应装置(16)位于气囊(12)后方并与导管主体(11)连接,导管主体(11)周向上液体感应装置(16)与摆动管(15)同向设置,导线(17)与液体感应装置(16)连接;导线(17)和吸引管(14)均与吸引装置(2)连接;液体感应装置(16)信号控制吸引装置(2)启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导管声门下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液体感应装置(16)包括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导线(17)包括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正极导线与正极电极连接,负极导线与负极电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管导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京萍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