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管切开术后用堵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0427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管切开术后用堵管,包括堵管本体,堵管本体一端固定在气管上,堵管本体另一端设有调节机构和发声机构,调节机构包括固定面和活动面,固定面为绕圆心等距间隔布置的扇形片,各扇形片位于同一平面内、且扇形片的外缘固定在堵管本体的内壁上;活动面与固定面的形状一致、且活动面绕扇形片圆心沿堵管本体周向转动设置,活动面上还设有调节件;发声机构包括挡片和单向活瓣,挡片上设有吸氧孔和与单向活瓣配合使用的通气孔,吸氧孔处可拆卸式设置有孔塞,单向活瓣为由堵管本体外端向内通气时导通。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气管切开术后用堵管,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有效解决现有堵管方式无法控制堵管通气度以及发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管切开术后用堵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气管切开术后用堵管。
技术介绍
气管切开术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传统的适应症是解除喉及气管上端阻塞,被认为是一种抢救性的急症手术。但近年来,因为其它病因所行的气管切开术已大大超过了上呼吸道阻塞因素,其作为一种抢救手段,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和病人的预后。长期留置气管切开容易给患者带来并发症、生理尊严等方面的弊端,拔除气管切开管需进行准确评估和准备,如堵管,而堵管策略分为50%堵住、75%堵住和100%全堵住三种。堵管器具的好坏直接关系患者拔管是否成功,目前采用的堵管方法有棉签堵管、橡胶手套指套堵管、透明敷料堵管、无菌真空管帽堵管、墨菲式滴管堵管以及注射器活塞堵管等,但是上述堵管方式存在无法控制堵管通气度的问题。另外,气管切开术后的患者无法发声,经常需要做发声训练,但是目前缺少专门的器械对其进行练习。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综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管切开术后用堵管,包括堵管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堵管本体的一端固定在气管上,堵管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调节通气度的调节机构和用于发声训练的发声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面和紧贴固定面布置的活动面,所述固定面为绕圆心等距间隔布置的、且至少设置有两个的扇形片,各所述扇形片位于同一平面内、且扇形片的外缘固定在堵管本体的内壁上;所述活动面与固定面的形状一致、且活动面绕扇形片圆心沿堵管本体周向转动设置,所述活动面上还设置有用于调节活动面转动的调节件;所述发声机构包括挡片和单向活瓣,所述挡片上设置有吸氧孔和与单向活瓣配合使用的通气孔,所述吸氧孔处可拆卸式设置有孔塞,所述单向活瓣为由堵管本体外端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管切开术后用堵管,包括堵管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堵管本体的一端固定在气管上,堵管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调节通气度的调节机构和用于发声训练的发声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面和紧贴固定面布置的活动面,所述固定面为绕圆心等距间隔布置的、且至少设置有两个的扇形片,各所述扇形片位于同一平面内、且扇形片的外缘固定在堵管本体的内壁上;所述活动面与固定面的形状一致、且活动面绕扇形片圆心沿堵管本体周向转动设置,所述活动面上还设置有用于调节活动面转动的调节件;所述发声机构包括挡片和单向活瓣,所述挡片上设置有吸氧孔和与单向活瓣配合使用的通气孔,所述吸氧孔处可拆卸式设置有孔塞,所述单向活瓣为由堵管本体外端向内通气时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切开术后用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堵管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采霞陈思依叶日春沈虹肖婷李贵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