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仪表组件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1261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仪表组件和车辆,仪表组件包括:仪表本体和枢转件,所述枢转件的一端与所述仪表本体相连,所述枢转件的另一端适于与所述车辆的仪表板连接,所述枢转件的一端可相对所述枢转件的另一端转动以调节所述仪表本体的俯仰角。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用于车辆的仪表组件,仪表本体的俯仰角可调节设置,驾驶人员可根据需求将仪表本体调节至最佳俯仰角度,使驾驶人员可更加直观和舒适地观测到行车数据,提高了驾驶人员的驾驶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辆的仪表组件和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仪表组件和车辆。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车辆的仪表板与仪表本体固定设置,仪表板与仪表本体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可调节,但不同的驾驶人员由于身高和形体的差异,对仪表本体的最佳观测角度不同,固定式的仪表本体和仪表板难以给部分驾驶人员提供观测的最佳视角,驾驶人员无法更加直观、舒适的行车数据,行车体验差,甚至会影响到驾驶员的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仪表组件。仪表本体的俯仰角可调节设置,驾驶人员可根据需求将仪表本体调节至最佳俯仰角度,使驾驶人员可更加直观和舒适地观测到行车数据,提高了驾驶人员的驾驶体验。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仪表组件的车辆。根据本技术的所述用于车辆的仪表组件包括:仪表本体和枢转件,所述枢转件的一端与所述仪表本体相连,所述枢转件的另一端适于与所述车辆的仪表板连接,所述枢转件的一端可相对所述枢转件的另一端转动以调节所述仪表本体的俯仰角。根据本技术的用于车辆的仪表组件,通过在仪表板和仪表本体之间设置可转动的枢转件,枢转件可转动的一端与仪表本体相连,枢转件适于实现仪表本体的转动,以调节仪表本体的俯仰角,从而驾驶人员可根据本不同身高和形体的需求,通过调整仪表本体的俯仰角,使仪表本体处于最佳观测角度,进而驾驶人员可以更加直观和舒适地获取行车数据,提高了驾驶人员的行车体验。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枢转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连接销,所述第一支架构造为所述枢转件的一端且适于与所述仪表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构造为所述枢转件的另一端且适于与仪表板固定;所述连接销与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中的一个固定,所述连接销与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中的另一个可转动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销沿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架包括:仪表安装板和侧板,所述仪表安装板适于与所述仪表本体固定连接;所述侧板设置于所述仪表安装板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所述侧板上设置有所述连接销。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支架包括:底座和挡板,所述底座适于与所述仪表板连接;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底座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且与所述侧板正对,所述挡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销配合的枢转孔。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枢转件还包括:阻尼件,所述阻尼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且与所述连接销的至少部分外表面接触。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用于车辆的仪表组件还包括:安装罩,所述安装罩内形成有适于收容所述阻尼件的容纳腔,所述安装罩设置于所述挡板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用于车辆的仪表组件还包括:挡圈,所述挡圈套设于所述连接销且位于所述挡板与所述侧板之间。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用于车辆的仪表组件还包括:后部支架,所述后部支架适于与所述仪表板固定,所述后部支架朝向仪表板的一侧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内形成有安装空间,所述枢转件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安装空间内且所述枢转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后部支架固定。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技术的车辆。根据本技术的车辆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仪表组件,由于根据本技术的车辆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仪表组件,该仪表组件中仪表本体可相对于仪表板转动,从而可以通过调节仪表本体的俯仰角,以使仪表板适用于不同身高和形体的驾驶人员,这样驾驶人员可更加直观和舒适地观测到行车数据,提高了使用者的驾驶体验,提高了车辆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仪表组件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仪表组件的爆炸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支架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支架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安装罩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的仪表本体上极限位置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支架上极限位置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技术的仪表本体下极限位置的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支架下极限位置的示意图。附图标记:仪表组件100仪表本体110,枢转件120,第一支架121,仪表安装板121a,侧板121b,凸点121c,第一通孔121d,第二支架122,底座122a,挡板122b,止挡部122c,枢转孔122d,连接销123,阻尼件124,安装罩130,限位凸起131,容纳腔132,挡圈140,后部支架150,安装空间151,第一紧固件101,第二紧固件102,第三紧固件10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图9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仪表组件100。根据本技术的用于车辆的仪表组件100包括仪表本体110和枢转件120,枢转件120的一端与仪表本体110相连,枢转件120的另一端适于与车辆的仪表板连接,枢转件120的一端可相对枢转件120的另一端转动以调节仪表本体110的俯仰角。相关技术中,车辆的仪表板与仪表本体固定设置,仪表板与仪表本体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可调节,但不同的驾驶人员由于身高和形体的差异,对仪表本体的最佳观测角度不同,固定式的仪表本体和仪表板难以给部分驾驶人员提供观测的最佳视角,驾驶人员无法更加直观、舒适的行车数据,行车体验差,甚至会影响到驾驶员的行车安全。根据本技术的用于车辆的仪表组件100,通过在仪表板和仪表本体110之间设置可转动的枢转件120,枢转件120可转动的一端与仪表本体110相连,枢转件120可以实现仪表本体110的转动,以调节仪表本体110的俯仰角,从而驾驶人员可根据本不同身高和形体的需求,通过调整仪表本体110的俯仰角,使仪表本体110处于最佳观测角度,进而驾驶人员可以更加直观和舒适地获取行车数据,提高了驾驶人员的行车体验。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枢转件120包括第一支架121、第二支架122和连接销123,第一支架121构造为枢转件120的一端且适于与仪表本体110固定连接;第二支架122构造为枢转件120的另一端且适于与仪表板固定;连接销123与第一支架121和第二支架122中的一个固定,连接销123与第一支架121和第二支架122中的另一个可转动连接。第一支架12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121d,多个第一通孔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辆的仪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仪表本体(110);/n枢转件(120),所述枢转件(120)的一端与所述仪表本体(110)相连,所述枢转件(120)的另一端适于与所述车辆的仪表板连接,所述枢转件(120)的一端可相对所述枢转件(120)的另一端转动以调节所述仪表本体(110)的俯仰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仪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仪表本体(110);
枢转件(120),所述枢转件(120)的一端与所述仪表本体(110)相连,所述枢转件(120)的另一端适于与所述车辆的仪表板连接,所述枢转件(120)的一端可相对所述枢转件(120)的另一端转动以调节所述仪表本体(110)的俯仰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仪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件(120)包括:
第一支架(121),所述第一支架(121)构造为所述枢转件(120)的一端且适于与所述仪表本体(110)固定连接;
第二支架(122),所述第二支架(122)构造为所述枢转件(120)的另一端且适于与仪表板固定;
连接销(123),所述连接销(123)与所述第一支架(121)和第二支架(122)中的一个固定,所述连接销(123)与所述第一支架(121)和第二支架(122)中的另一个可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仪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销(123)沿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仪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21)包括:
仪表安装板(121a),所述仪表安装板(121a)适于与所述仪表本体(110)固定连接;
侧板(121b),所述侧板(121b)设置于所述仪表安装板(121a)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所述侧板(121b)上设置有所述连接销(12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仪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源李海龙赵万里王成磊彭玉萌王秀伟淳安文刘伟任树铭赵欣乔木赵晓欢牛翠芳王式鹏冯纯李亚雄李星
申请(专利权)人:诺博汽车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