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可吸收的血管闭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1179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可吸收的血管闭合装置,属于医疗技术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活动连接有两个血管夹持组件,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穿戴组件,所述连接板的两侧均套设有与血管夹持组件配合使用的防护组件,旨在解决现有的由于两个独立血管闭合装置的尾部没有固定,且处于上翘状态或斜靠于手臂上,术者操作时,经常会触碰到血管闭合装置的尾部,导致血管的钳夹平面发生移位,血管闭合装置的尾部经常会与缝线缠绕,阻碍缝合的过程且独立的独立血管闭合装置容易发生误碰而发生掉落的现象,容易对患者造成二次损伤存在安全隐患,从而影响医者治疗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可吸收的血管闭合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
,特别涉及一种生物可吸收的血管闭合装置。
技术介绍
医疗设备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也包括所需要的软件,医疗设备是医疗、科研、教学、机构、临床学科工作最基本要素,即包括专业医疗设备,也包括家用医疗设备,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目的是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损伤的诊断、监护、治疗、缓解或者功能补偿通过对来自人体的样本进行检查,为医疗或者诊断目的提供信息。生物可吸收的血管闭合装置也属于医疗器械中的一种,血管吻合手术时,血管闭合装置常用于阻断血流,临床手术中,术者常用两个血管闭合装置夹住血管断裂的两端,再对断裂口实施缝合,然而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以下问题,由于两个独立血管闭合装置的尾部没有固定,且处于上翘状态或斜靠于手臂上,术者操作时,经常会触碰到血管闭合装置的尾部,导致血管的钳夹平面发生移位,血管闭合装置的尾部经常会与缝线缠绕,阻碍缝合的过程且独立的独立血管闭合装置容易发生误碰而发生掉落的现象,容易对患者造成二次损伤存在安全隐患,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因此需要新型的一种生物可吸收的血管闭合装置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物可吸收的血管闭合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由于两个独立血管闭合装置的尾部没有固定,且处于上翘状态或斜靠于手臂上,术者操作时,经常会触碰到血管闭合装置的尾部,导致血管的钳夹平面发生移位,血管闭合装置的尾部经常会与缝线缠绕,阻碍缝合的过程且独立的独立血管闭合装置容易发生误碰而发生掉落的现象,容易对患者造成二次损伤存在安全隐患,从而影响医者治疗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生物可吸收的血管闭合装置,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活动连接有两个血管夹持组件,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穿戴组件,所述连接板的两侧均套设有与血管夹持组件配合使用的防护组件,所述血管夹持组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调节架,所述调节架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卡扣组件,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开设有与卡扣组件配合使用的卡槽。为了达到夹持闭合血管的效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生物可吸收的血管闭合装置优选的,所述血管夹持组件包括两个夹持板、两个捏板和复位弹簧,所述夹持板的前侧与捏板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安装于两个捏板之间,所述调节架的顶部与捏板固定连接。为了达到方便血管夹持组件调节对血管进行夹持闭合的效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生物可吸收的血管闭合装置优选的,所述卡扣组件包括卡板、调节螺栓和卡紧块,所述卡板靠近调节架的一侧与调节架活动连接,所述卡板的前侧穿过卡槽并延伸至调节架的前侧,所述调节螺栓的后侧与卡板活动连接,所述调节螺栓的前侧与卡紧块固定连接。为了达到对血管夹持组件防护的效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生物可吸收的血管闭合装置优选的,所述穿戴组件包括连接带、连接块和固定带,所述连接带靠近连接板的一侧与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带远离连接板的一侧与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靠近固定带的一侧与固定带固定连接。为了达到对血管夹持组件防护的效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生物可吸收的血管闭合装置优选的,所述防护组件包括固定块、松紧绳、固定柱和防护壳,所述防护壳套设与连接板的表面,所述固定柱的顶部与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柱的底部与松紧绳固定连接,所述松紧绳远离固定柱的一侧与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防护壳与血管夹持组件配合使用。为了达到方便捏板转动和复位的效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生物可吸收的血管闭合装置优选的,两个捏板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转轴,两个捏板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两个捏板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复位弹簧的顶部和底部均与安装槽的内壁固定连接。为了达到方便防护壳安装至连接板表面的效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生物可吸收的血管闭合装置优选的,所述防护壳的底部开设有与固定柱配合使用的活动槽,所述固定柱的底部穿过活动槽并延伸至防护壳的底部。为了达到方便固定带与手臂或者腿部的固定,且增加穿戴舒适度的效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生物可吸收的血管闭合装置优选的,所述固定带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魔术勾面,所述固定带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与魔术勾面配合使用的魔术毛面,所述固定带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防护软垫。为了达到增加调节架带动血管夹持组件调节时稳定性的效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生物可吸收的血管闭合装置优选的,所述卡槽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调节架内壁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调节块,所述连接板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与调节块配合使用的调节槽。为了达到方便对血管夹持组件调节后进行限位的效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生物可吸收的血管闭合装置优选的,所述卡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表面套设有轴承,所述轴承的表面与调节架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卡紧块前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捏槽,所述卡板的前侧开设有与调节螺栓配合使用的螺纹孔,所述调节螺栓的表面通过螺纹孔与卡板螺纹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生物可吸收的血管闭合装置,通过血管夹持组件,使用者通过捏动捏板,捏板转动挤压复位弹簧,且带动两个夹持板分离,使用者把夹持板移动至血管需要夹持闭合的位置,松开捏板,复位弹簧的复位使两个夹持板对需要闭合的血管进行夹持,从而达到了闭合血管的效果,通过卡扣组件,使用者可根据需要对两个血管夹持组件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当调节完成后,能够通过卡扣组件对血管夹持组件的位置进行固定,从而减少术者触碰到血管夹持组件尾部的机率,同时也增加了缝线的操作空间,减少了血管夹持组件的尾部与缝线缠绕的机率,从而方便了血管夹持组件调节对血管进行夹持闭合,通过穿戴组件,使用者可把穿戴组件穿戴至患者的手臂或者腿部上,且能够对血管夹持组件的尾部进行了固定,术者即使碰到了血管夹持组件,其钳夹平面也不易发生移位,同时,连接带具有灵活调节功能,适用于不同患者,通过防护组件,当血管夹持组件使用完毕且进行清洗消毒后,使用者可通过把防护组件套设在血管夹持组件的表面,从而达到了对血管夹持组件防护的效果,解决现有的由于两个独立血管闭合装置的尾部没有固定,且处于上翘状态或斜靠于手臂上,术者操作时,经常会触碰到血管闭合装置的尾部,导致血管的钳夹平面发生移位,血管闭合装置的尾部经常会与缝线缠绕,阻碍缝合的过程且独立的独立血管闭合装置容易发生误碰而发生掉落的现象,容易对患者造成二次损伤存在安全隐患,从而影响医者治疗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生物可吸收的血管闭合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血管夹持组件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血管夹持组件与连接板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卡扣组件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穿戴组件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固定带的展开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防护组件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防护组件与血管夹持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可吸收的血管闭合装置,包括连接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的顶部活动连接有两个血管夹持组件(2),所述连接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穿戴组件(4),所述连接板(1)的两侧均套设有与血管夹持组件(2)配合使用的防护组件(5),所述血管夹持组件(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调节架(9),所述调节架(9)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卡扣组件(3),所述连接板(1)的底部开设有与卡扣组件(3)配合使用的卡槽(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可吸收的血管闭合装置,包括连接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的顶部活动连接有两个血管夹持组件(2),所述连接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穿戴组件(4),所述连接板(1)的两侧均套设有与血管夹持组件(2)配合使用的防护组件(5),所述血管夹持组件(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调节架(9),所述调节架(9)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卡扣组件(3),所述连接板(1)的底部开设有与卡扣组件(3)配合使用的卡槽(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可吸收的血管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夹持组件(2)包括两个夹持板(201)、两个捏板(202)和复位弹簧(203),所述夹持板(201)的前侧与捏板(202)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203)安装于两个捏板(202)之间,所述调节架(9)的顶部与捏板(20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可吸收的血管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组件(3)包括卡板(301)、调节螺栓(302)和卡紧块(303),所述卡板(301)靠近调节架(9)的一侧与调节架(9)活动连接,所述卡板(301)的前侧穿过卡槽(12)并延伸至调节架(9)的前侧,所述调节螺栓(302)的后侧与卡板(301)活动连接,所述调节螺栓(302)的前侧与卡紧块(303)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可吸收的血管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组件(4)包括连接带(401)、连接块(402)和固定带(403),所述连接带(401)靠近连接板(1)的一侧与连接板(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带(401)远离连接板(1)的一侧与连接块(40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402)靠近固定带(403)的一侧与固定带(403)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可吸收的血管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组件(5)包括固定块(501)、松紧绳(502)、固定柱(503)和防护壳(504),所述防护壳(504)套设与连接板(1)的表面,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玲翠孙杰张世超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百和至远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