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吻合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46910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3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血管吻合辅助装置,包括注射器和针头,所述针头的针尖密闭,针梗上分布有通孔,所述通孔外覆有水囊,所述水囊与针梗密闭连接。使用本申请装置时,将水囊段置于血管吻合处,通过注射器向水囊中注入工作液使得吻合处血管基于水囊充盈而外翻,便于缝合操作。本申请血管吻合辅助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使用方法简单,更便于操作人员学习及掌握;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成本,缩小因手工缝合的临床经验丰富程度的差异造成的血管吻合效果的差异,让血管吻合效果趋于一致化;可以让更多的外科医生进行显微外科的操作,明显提高缝合法吻合血管的成功率。本血管吻合辅助装置从制作及使用方面均可快速普及和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血管吻合辅助装置
本申请属于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血管吻合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显微血管吻合是显微修复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血管吻合主要包括端端吻合及端侧吻合。目前常用的显微血管吻合方法为缝合法及使用血管吻合器的进行吻合,缝合法即为手工缝合,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血管吻合方法,主要使用的缝合方法包括二定点间断缝合法及三定点间断缝合法,手工缝合有其用具简单、应用范围广等优点。但缝合技巧对医生要求高,需有数年显微外科经验的外科医生才可熟练进行操作,吻合血管的时间较长,吻合时常因针距和线距的控制不当导致吻合后出现漏血,后进行漏血处再进行缝合,多次补针后会导致血管壁的狭窄,对于一些血管壁相对较薄的静脉血管,吻合时会因进针时针穿到对侧血管壁,需拆除错误线结予以重新缝合,因血管壁薄,拆除错误缝线的过程中会导致血管壁的撕裂,对于撕裂的血管壁需剪断后重新进行缝合,但有些供受体血管相对较短,剪断后会导致血管的使用长度不够。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已专利技术多种血管吻合装置进行血管吻合,使用最普遍的血管吻合器为一种吻合轮式吻合器,相比手工缝合法,此法操作简单,吻合成功率较高。但是现有的吻合轮式吻合器因为其具有具体的直径,仅适用于管径匹配的血管及端端吻合,对于管径相差较大的血管无法使用,因此其使用范围较为局限,另外因其使用成本高,致使有些患者无法负担,且如果使用失败,吻合轮式吻合器即需丢弃,无法再次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缩短血管吻合时间、提高血管吻合成功率的血管吻合辅助装置。r>技术方案:本申请所述的一种血管吻合辅助装置,包括注射器和针头,所述针头的针尖密闭,针梗上分布有通孔,所述通孔外覆有水囊,所述水囊与针梗密闭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水囊为管状弹性橡胶材质,套设在针梗上。由于所述水囊为弹性橡胶材质,可以依靠其自身的伸缩性固定套设在针梗上。更进一步的,为了确保水囊与针梗之间的密闭性,可以在水囊两端增设紧固件。优选的,为了操作的便利性,所述通孔设置在针梗中段。所述注射器容量以及针头的尺寸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确定,一般情况下,所述注射器容量为0.5-1ml,针头直径为1mm、长度为2-5cm。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通孔为一个,直径为0.5mm。并且优选分布在针梗中部。进一步的为了便于操作,将水囊颜色设置为与缝合针对比强烈的颜色。例如,因为缝合针为金属色,可以选择将水囊设置为蓝色,使得缝合针可以在蓝色的背景下较为明显的显现,便于缝合时观察缝针的位置,避免缝针刺破水囊。工作原理:使用本申请血管吻合辅助装置时,在注射器内装入工作液,安装上针头,使用静脉或动脉血管夹将受区(接受皮瓣转位被覆盖的区域为皮瓣的受区)血管夹闭,受区血管无血流通过,两侧血管贴合在一起,供区(提供皮肤和皮下组织来源的区域称为皮瓣的供区)血管因无血流通过亦为两侧血管壁贴合在一起的状态;采用二定点间断缝合法,将两段血管拉近,然后在上下各缝一针并打结后剪断缝线,留一根较长的缝线留作牵引缝线,将准备好的本申请装置的针头插入两段血管之间并使水囊位于需要进行缝合的两段血管的两壁之间,推动注射器,工作液从通孔流出,使得水囊膨胀充盈,从而将无血流通过时的闭合在一起的血管壁分隔开,水囊注水的程度以两侧血管壁轻度外翻为标准,在轻度外翻的血管壁上进行间断缝合,前壁缝合完毕以后将水囊的水抽出,将血管翻转至另外一面,再重新将注射器置入两段血管的两壁之间,然后重新推动注射器使水囊充盈至血管壁轻度外翻,然后继续进行间断缝合,待缝合完后抽出水囊中的水,将注射器针头抽出,遗留的缺口会因血管的自行收缩而闭合,如无法闭合,则予以缝合。当水囊设置为与缝合针对比强烈的颜色时,操作人员在能清晰的观察到两侧血管壁的形态的情况下进行缝合,减少了对针距及线距的控制不足造成的吻合失败,彻底避免了因血管壁较薄所导致的缝合过程中将针穿出对侧血管壁。有益效果:本申请血管吻合辅助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使用方法简单,更便于操作人员学习及掌握;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成本,缩小因手工缝合的临床经验丰富程度的差异造成的血管吻合效果的差异,让血管吻合效果趋于一致化;可以让更多的外科医生进行显微外科的操作,明显提高缝合法吻合血管的成功率。本血管吻合辅助装置从制作及使用方面均可快速普及和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血管吻合辅助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装置操作中水囊充盈后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出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的一种血管吻合辅助装置,包括注射器1和针头2,针头2的针尖密闭,针梗中部设有一通孔3,通孔3外覆有水囊4,水囊4为管状弹性橡胶材质,套设在针梗上,并且两端与针梗密闭连接。其中,注射器容量为0.5-1ml,针头直径为1mm、长度为2-5cm,通孔直径为0.5mm。水囊4设置为蓝色,使得缝合针可以在蓝色的背景下较为明显的显现,便于缝合时观察缝针的位置,避免缝针刺破水囊4。使用本申请血管吻合辅助装置时,在注射器1内装入工作液(例如纯水),安装上针头2,使用静脉或动脉血管夹将受区血管夹闭,受区血管无血流通过,两侧血管贴合在一起,供区血管因无血流通过亦为两侧血管壁贴合在一起的状态;结合图2和图3所示,采用二定点间断缝合法,将两段血管拉近,然后在上下各缝一针并打结后剪断缝线,留一根较长的缝线留作牵引缝线,将准备好的本申请装置的针头2插入两端的血管之间,使得水囊4位于需要缝合的两段血管的两壁之间,推动注射器1,工作液从通孔3流出,使得水囊4膨胀充盈,从而将无血流通过时的闭合在一起的血管壁分隔开,水囊注水的程度以两侧血管壁轻度外翻为标准,在轻度外翻的血管壁上进行间断缝合,前壁缝合完毕以后将水囊的水抽出,将血管翻转至另外一面,再重新将注射器置入两段血管的两壁之间,然后重新推动注射器使水囊充盈至血管壁轻度外翻,然后继续进行间断缝合,待缝合完后抽出水囊中的水,将注射器针头抽出,遗留的缺口会因血管的自行收缩而闭合,如无法闭合,则予以缝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血管吻合辅助装置,包括注射器(1)和针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2)的针尖密闭,针梗上分布有通孔(3),所述通孔(3)外覆有水囊(4),所述水囊(4)与针梗密闭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管吻合辅助装置,包括注射器(1)和针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2)的针尖密闭,针梗上分布有通孔(3),所述通孔(3)外覆有水囊(4),所述水囊(4)与针梗密闭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吻合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囊(4)为管状弹性橡胶材质,套设在针梗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管吻合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囊(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亚洲韩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口腔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