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吻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9558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7: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吻合装置,其包括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具备第一通道;第二支架具备第二通道,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连接;其中,第二支架位于第一通道外,且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导通;或,第二支架的至少部分容置于第一通道内。该吻合装置的结构尺寸小,且便于装入置入器中,从而能够降低使用的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吻合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吻合装置。
技术介绍
胆结石可通过胆囊管进入胆总管内成为胆总管结石,胆总管的结石通过Oddi括约肌嵌顿于壶腹部导致胰腺炎,称为胆源性胰腺炎,因结石压迫引起胆囊炎症并慢性穿孔,可造成胆囊十二指肠瘘或胆囊结肠瘘,大的结石通过瘘管进入肠道引起肠梗阻称为胆石性肠梗阻,结石及长期的炎症刺激可诱发胆囊癌。目前治疗胆结石可以采取切除胆囊的治疗方案,但切除胆囊存在以下弊病:1.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和返流性胃炎;2.胆囊切除术后导致胆管损伤的问题;3.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增高。而对于保胆取石有传统的开腹,切开胆囊取出结石后再将胆囊缝合。此术式在肉眼下取石,留有“盲区”,微小结石不能发现,从而使胆囊内结石残留率增高,被称为“盲人”取石,残留率高,创伤大、恢复慢。另一种方式在超声波引导下,先作经皮胆囊穿刺,然后扩大穿刺针道并插入胆囊镜至胆囊,在胆囊镜直视下用超声波将结石粉碎,并将粉碎结石吸出依然残留率极高,此阶段体外碎石只碎石不排石。加之胆道的解剖有其特殊性,完全不同于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震碎的结石极易造成胆管堵塞,比不治疗给患者造成的身体危害更大。最近几年,经超声内镜在十二指肠处置入肠胆吻合支架,将十二指肠与胆囊吻合,然后再进行胃镜取石的手术是比较先进和前沿的新“保胆取石”术。但此术式在十二指肠处置入肠胆吻合支架,需要超声内镜通过贲门、胃及幽门才能到达十二指肠,进行支架置入,手术难度大,学习曲线长,很难向普通内镜医生推广,限制此术式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吻合装置,该吻合装置的结构尺寸小,且便于装入置入器中,从而能够降低使用的难度。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吻合装置,其包括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具备第一通道;第二支架具备第二通道,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连接;其中,第二支架位于第一通道外,且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导通;或,第二支架的至少部分容置于第一通道内。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通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膜瓣,膜瓣用于由第二支架的远端至第二支架的近端的方向单向导通第二通道。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架的远端与第一支架的近端或远端连接。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架的远端穿过第一通道与第一支架的远端抵接,且容置于第一通道内的第二支架与第一通道配合。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容置于第一通道内的第二支架与第一通道过盈配合。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膜瓣包括多个子瓣体;多个子瓣体均绕第一通道的轴线方向环形间隔设置。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架包括由远端至近端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分部及第二分部,第二分部与第一分部连接;第一分部及第二分部分别具备中空的第一内腔及第二内腔,第一内腔与第二内腔连通并形成第二通道。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内腔中设置有第一膜瓣,第二内腔中设置有第二膜瓣。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膜瓣位于第二分部远离第一分部的一端。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膜瓣及第二膜瓣均包括四个子瓣体。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通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膜瓣,膜瓣设置于第一内腔中或设置于第二内腔中。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分部远离第二分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外展部,第一外展部用于与第一支架连接。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外展部为沿垂直于第二通道的轴线的方向向第一分部外延伸的第一环形外缘。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外展部及第三外展部。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外展部及第三外展部均为绕第一通道的轴线外展而形成的第二环形外缘。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其中一个第二环形外缘的外周朝自身中心的方向卷曲以形成容纳第二支架的远端的环形空间。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两个第二环形外缘的外周朝自身中心的方向卷曲以形成环形空间,其中一个环形空间用于容纳第二支架的远端。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均包括架体以及覆于架体的膜体。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的内周面或外周面均覆有膜体。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吻合装置还包括与第二支架的近端连接的引流管。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该吻合装置包括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具备第一通道;第二支架具备第二通道,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连接;其中,第二支架位于第一通道外,且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导通;或,第二支架的至少部分容置于第一通道内。该吻合装置的结构尺寸小,且便于装入置入器中,从而能够降低使用的难度。在采用该吻合装置实施胃胆吻合手术时,第一支架的两端分别用于容置于患者的胆囊内及胃内,并分别与胆囊壁及胃壁抵接,以通过第一通道或第二通道将胆囊与胃连通。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该吻合装置包括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且采用的是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组装而成的方式,进而这样的结构有利于减小该吻合装置的结构尺寸,以便于将该吻合装置装入置入器中,以降低使用的难度,并能够留出更大的膜瓣安装空间,从而提高防反流的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吻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吻合装置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吻合装置的安装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二支架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二支架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二支架第三视角的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二支架第四视角的剖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支架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支架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支架的剖视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支架的安装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二支架的安装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其他实施例中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标:200-吻合装置;210-第一支架;211-第一通道;10-胆囊;20-胃;220-第二支架;221-第二通道;222-膜瓣;223-第一分部;224-第二分部;225-第一内腔;226-第二内腔;227-第一膜瓣;228-第二膜瓣;229-第一外展部;231-第一环形外缘;232-子瓣体;212-第二外展部;213-第三外展部;214-第二环形外缘;215-环形空间;230-引流管;30-十二指肠。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支架(210),所述第一支架(210)具备第一通道(211);以及/n第二支架(220),所述第二支架(220)具备第二通道(221),所述第二支架(220)与所述第一支架(210)连接;/n其中,所述第二支架(220)位于所述第一通道(211)外,且所述第一通道(211)与所述第二通道(221)导通;或,所述第二支架(220)的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一通道(211)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架(210),所述第一支架(210)具备第一通道(211);以及
第二支架(220),所述第二支架(220)具备第二通道(221),所述第二支架(220)与所述第一支架(210)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支架(220)位于所述第一通道(211)外,且所述第一通道(211)与所述第二通道(221)导通;或,所述第二支架(220)的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一通道(21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通道(221)内设置有至少一个膜瓣(222),所述膜瓣(222)用于由所述第二支架(220)的远端至所述第二支架(220)的近端的方向单向导通所述第二通道(2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架(220)的远端与所述第一支架(210)的近端或远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架(220)的远端穿过所述第一通道(211)与所述第一支架(210)的远端抵接,且容置于所述第一通道(211)内的所述第二支架(220)与所述第一通道(211)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容置于所述第一通道(211)内的所述第二支架(220)与所述第一通道(211)过盈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膜瓣(222)包括多个子瓣体(232);
多个所述子瓣体(232)均绕所述第一通道(211)的轴线方向环形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架(220)包括由远端至近端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分部(223)及第二分部(224),所述第二分部(224)与所述第一分部(223)连接;
所述第一分部(223)及所述第二分部(224)分别具备中空的第一内腔(225)及第二内腔(226),所述第一内腔(225)与所述第二内腔(226)连通并形成所述第二通道(22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内腔(225)中设置有第一膜瓣(227),所述第二内腔(226)中设置有第二膜瓣(228)。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思予王晟韦建宇沈正华李常青冷德嵘周友琴张凯
申请(专利权)人:南微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