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缝合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缝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65306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缝合器,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缝合器,包括缝合针、连杆、第一曲柄、第二曲柄和驱动件;缝合针与连杆传动连接,第一曲柄的摆转轴线与第二曲柄的摆转轴线平行、且间隔设置;第一曲柄的第一摆臂与第二曲柄的第二摆臂延伸方向平行,且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分别与连杆轴铰接;第一曲柄和第二曲柄同步传动连接于驱动件,第一曲柄和第二曲柄的动力皆来自驱动件,从而可以避免因第一曲柄和第二曲柄其一主动、另一从动而产生死点位置,可以有效规避缝合器易产生传动失效的技术问题,提高了缝合器功能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是涉及一种缝合器


技术介绍

1、缝合针通常采用曲柄连杆机构传递驱动力,尤其是c形缝合针常通过平面四杆机构产生圆周运动,进而驱使c形缝合针沿圆周方向动作。然而,由于平面四杆机构存在死点位置,容易导致传动机构卡滞,并且处于死点位置后再次驱动的动作方向无法确定,由此该类缝合器容易产生故障。

2、此外,若在两曲柄之间增加传动器件从而避免产生传动死点,通常会增大缝合器传动机构的尺寸,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结构布置难度增大,甚至会挤占两曲柄的安装空间进而产生新的传动卡滞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缝合器,以规避缝合器易产生传动失效的技术问题。

2、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缝合器,包括:缝合针、连杆、第一曲柄、第二曲柄和驱动件;

3、缝合针与连杆传动连接,第一曲柄的摆转轴线与第二曲柄的摆转轴线平行、且间隔设置;

4、第一曲柄的第一摆臂与第二曲柄的第二摆臂延伸方向平行,且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分别与连杆轴铰接;

5、第一曲柄和第二曲柄同步传动连接于驱动件。

6、结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第一曲柄设有连接第一摆臂的第一齿轮,第二曲柄设有连接第二摆臂的第二齿轮;

7、驱动件包括内齿圈,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分别与内齿圈啮合。

8、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内齿圈设有沿周向依次分布的第一齿部、第一限位部、第二齿部和第二限位部;

9、第一齿部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二齿部与第二齿轮啮合。

10、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内齿圈的外侧设有环形槽,环形槽用于安装皮带或牵引绳。

11、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内齿圈设有用于连接牵引绳的连接部。

12、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中的其一连接有与之同轴的轮盘;

13、驱动件还包括与轮盘传动连接的皮带或牵引绳。

14、结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第一曲柄设有连接第一摆臂的第一驱动轮,第二曲柄设有连接第二摆臂的第二驱动轮;

15、驱动件包括柔性牵引件,柔性牵引件绕设于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

16、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第一驱动轮的周侧设有第一连接部,第二驱动轮的侧设有第二连接部;

17、柔性牵引件经第一连接部绕设于第一驱动轮、并经第二连接部绕设于第二驱动轮;

18、并且,连接在第一驱动轮与第二驱动轮之间的柔性牵引件张紧。

19、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第一驱动轮的轮周设有第一轮槽和第二轮槽,第一轮槽和第二轮槽间隔设置并分别沿第一驱动轮的周向延伸;

20、第二驱动轮的轮周设有第三轮槽和第四轮槽,第三轮槽和第四轮槽间隔设置并分别沿第二驱动轮的周向延伸;

21、柔性牵引件绕设经过第一轮槽、第一连接部、第二轮槽、第四轮槽、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轮槽。

22、结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缝合针与所述连杆间歇性传动连接。

23、结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缝合针设有多个接合部,且缝合针滑动配合于机壳,多个接合部沿缝合针的滑动方向间隔设置;

24、机壳安装有与接合部相适配的单向限位件;

25、当驱动件正向驱动时,驱动件驱动第一曲柄和第二曲柄同步动作,通过第一曲柄和第二曲柄共同驱动连杆,连杆配合于其一接合部以驱使缝合针动作;

26、当驱动件反向复位时,单向限位件卡接于任一接合部,驱动件驱动第一曲柄和第二曲柄同步动作,通过第一曲柄和第二曲柄共同驱动连杆,以使连杆相对于接合部滑动脱离。

2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采用缝合针与连杆传动连接,第一曲柄的摆转轴线与第二曲柄的摆转轴线平行、且间隔设置,第一曲柄的第一摆臂与第二曲柄的第二摆臂延伸方向平行,且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分别与连杆轴铰接,第一曲柄和第二曲柄同步传动连接于驱动件,第一曲柄和第二曲柄的动力皆来自驱动件,从而可以避免因第一曲柄和第二曲柄其一主动、另一从动而产生死点位置,可以有效规避缝合器易产生传动失效的技术问题,提高了缝合器功能的可靠性。

28、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缝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缝合针(100)、连杆(200)、第一曲柄(300)、第二曲柄(400)和驱动件(5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柄(300)设有连接所述第一摆臂(310)的第一齿轮(320),所述第二曲柄(400)设有连接所述第二摆臂(410)的第二齿轮(4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齿圈(510)设有沿周向依次分布的第一齿部(511)、第一限位部(512)、第二齿部(513)和第二限位部(51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齿圈(510)的外侧设有环形槽(515),所述环形槽(515)用于安装皮带或牵引绳。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齿圈(510)设有用于连接牵引绳的连接部(516)。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320)和所述第二齿轮(420)中的其一连接有与之同轴的轮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柄(300)设有连接所述第一摆臂(310)的第一驱动轮(330),所述第二曲柄(400)设有连接所述第二摆臂(410)的第二驱动轮(43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轮(330)的周侧设有第一牵引部(301),所述第二驱动轮(430)的侧设有第二牵引部(40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轮(330)的轮周设有第一轮槽(331)和第二轮槽(332),所述第一轮槽(331)和所述第二轮槽(332)间隔设置并分别沿所述第一驱动轮(330)的周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针(100)与所述连杆(200)间歇性传动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针(100)设有多个接合部(101),且所述缝合针(100)滑动配合于机壳(600),多个所述接合部(101)沿所述缝合针(100)的滑动方向间隔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缝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缝合针(100)、连杆(200)、第一曲柄(300)、第二曲柄(400)和驱动件(5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柄(300)设有连接所述第一摆臂(310)的第一齿轮(320),所述第二曲柄(400)设有连接所述第二摆臂(410)的第二齿轮(4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齿圈(510)设有沿周向依次分布的第一齿部(511)、第一限位部(512)、第二齿部(513)和第二限位部(51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齿圈(510)的外侧设有环形槽(515),所述环形槽(515)用于安装皮带或牵引绳。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齿圈(510)设有用于连接牵引绳的连接部(516)。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320)和所述第二齿轮(420)中的其一连接有与之同轴的轮盘;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强金鸿雁马小军冷德嵘
申请(专利权)人:南微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