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9903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6 0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电桩,该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滤光片和充电触点;充电桩本体的对接外表面上设置有识别标记;待充电设备通过识别标记识别定位充电桩的位置;滤光片适配盖设于充电桩本体的外表面以遮挡识别标记;滤光片适配盖设于对接外表面以遮挡识别标记;对接外表面相对竖直面方向向充电桩本体倾斜。该充电桩能够有效减少激光光束受镜面反射的干扰,保证充电任务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电桩
本技术涉及充电
,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桩。
技术介绍
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设备,越来越多地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为我们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充电桩作为机器人的配套设备,主要起到充电的作用。现有的充电桩,多使用滤光片及异形块来充电,而往往滤光片与水平方向垂直(即滤光片保持竖直状态)。然而,机器人的激光光束经滤光片到达充电桩内部异形块后,由于滤光片竖直,使得滤光片表面会存在镜面反射,从而产生干扰光束,受干扰的光束会沿原路返回,导致激光接收到错误信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充电桩,以有效减少激光光束受镜面反射的干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桩,该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滤光片和充电触点;充电桩本体的对接外表面上设置有识别标记;待充电设备通过识别标记识别定位充电桩的位置;滤光片适配盖设于充电桩本体的外表面以遮挡识别标记;滤光片适配盖设于对接外表面以遮挡识别标记;对接外表面相对竖直面方向向充电桩本体倾斜。可选的,所述充电桩本体的底座面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充电触点通过一弹跷作动组件由所述开口凸伸出所述充电桩本体的表面;所述充电桩本体还包括容纳腔,所述弹跷作动组件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包括连接杆、连接轴、活动块、弹性连接件和支座;所述充电桩本体包括对接外表面和底座,所述对接外表面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底座内部中空且与所述容纳腔导通,所述开口开设于所述底座的表面;所述支座固定于所述底座的内部,所述活动块通过所述连接轴可跷摆地支设于所述支座的顶部,所述活动块的一端通过所述弹性连接件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活动块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充电触点连接,进而所述充电触点沿所述开口的纵深方向可弹伸缩。可选的,所述充电桩本体的桩身高度方向上设有凹槽和/或凸起进而形成所述识别标记。可选的,所述凹槽和/或凸起嵌设于所述对接外表面,所述对接外表面与所述识别标记一体成型。可选的,所述对接外表面相对竖直面方向向所述充电桩本体形成有倾斜角θ,所述倾斜角θ在2°至5°范围内。可选的,该充电桩还包括散热孔;所述散热孔开设于所述对接外表面,所述充电桩本体的内部通过所述散热孔与外界导通。可选的,所述滤光片包括平面滤光片;所述平面滤光片适配覆盖于所述识别标记的表面,且所述识别标记在所述平面滤光片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平面滤光片所在的平面内。可选的,所述滤光片包括滤光涂层;所述滤光涂层涂覆于所述识别标记的表面。可选的,该充电桩还包括电压转换器;所述电压转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充电触点电连接。可选的,该充电桩还包括保护电路;所述电压转换器通过所述保护电路与所述充电触点电连接;所述保护电路包括:过压保护电路、短路保护电路、过流保护电路、过热保护电路中的至少一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1)通过将滤光片所在的外接外表面设置向内倾斜,可有效解决光束受干扰后原路返回的问题;2)通过在充电桩本体上设置识别标记,待充电设备可以根据识别标记识别充电桩的位置,并且根据获取到的识别标记的图像大小和方位与该充电桩进行对位,而并不需要光学组件优化成像效果,待充电设备自身激光雷达可准确检测匹配异性块尺寸大小,保证充电桩与待充电设备的对接,从而充电桩向待充电设备提供电能,顺利完成充电任务;3)通过设置滤光片,该滤光片适配盖设于充电桩本体的外表面以遮挡识别标记的表面,和充电桩表面融合一体,显得美观,且能够过滤外界环境光,确保待充电设备能够准确识别充电桩的位置,避免了由于充电识别不准确而导致的待充电设备损坏或程序崩溃;4)通过充电桩本体上设置开口,充电触点通过一弹跷作动组件由开口凸伸出充电桩本体的表面,能够实现待充电设备与充电触点的弹性连接,充电桩能够承受待充电设备对位时的冲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桩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桩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充电桩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的充电桩沿剖面线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充电桩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桩的电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如图1所示,该充电桩100包括:充电桩本体110、滤光片120和充电触点130。充电桩本体110的对接外表面111上设置有异形的识别标记140;待充电设备通过识别标记140识别充电桩100的位置;滤光片120适配盖设于该对接外表面111以遮挡识别标记140的表面,该对接外表面111相对竖直面方向向充电桩本体倾斜。较为优选地,上述的对接外表面111相对竖直面方向Y向充电桩本体形成有倾斜角θ,该倾斜角θ在2°至5°范围内。以此,在实际应用时,激光光束沿水平方向发射,光束经过滤光片,到达充电桩内部异形面,滤光片表面会存在镜面反射,产生干扰光束,此方案滤光片与垂直方向存在夹角θ,干扰光束会与水平方向一定夹角反射出去,此方案可解决现有技术问题。示例性的,如图2和图3所示,充电桩本体110上设置有开口150;充电触点130触点通过一弹跷作动组件由开口凸伸出充电桩本体110的表面。充电桩本体110上设置有凹槽161和/或凸起162,凹槽161和/或凸起162形成识别标记140,识别标记140与充电桩本体110的表面的深度信息不同,待充电设备根据深度信息能够获取到充电桩图像,从充电桩图像中提取图像深度,根据图像深度区分识别标记140和充电桩本体110的表面,例如:当识别标记140包括凹槽161时,图像深度较大的为识别标记140,图像深度较小的为充电桩本体110的表面;当识别标记140包括凸起162时,图像深度较小的为识别标记140,图像深度较大的为充电桩本体110的表面。待充电设备根据获取到的识别标记140的图像的大小以及偏转方向,能够计算出与充电桩100的距离以及充电桩100的方向,并以此为依据修正待充电设备移动的方向和距离,最终实现待充电设备与充电桩100成功对位。充电触点130通过一弹跷作动组件(图中未示出)由开口140凸伸出充电桩本体110的表面,充电触点130沿开口140的深度方向伸缩,实现了实现待充电设备与充电触点的弹性连接。本技术实施例通过设置滤光片120,且滤光片120适配盖设于识别标记140的外表面,以遮挡识别标记140,能够过滤外界环境光,确保待充电设备能够准确识别充电桩的位置,避免了由于充电识别不准确而导致的待充电设备损坏或程序崩溃;通过充电桩本体上设置开口,充电触点130通过一弹跷作动组件由开口140凸伸出充电桩本体110的表面,能够保证充电触点与待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桩本体、滤光片和充电触点;所述充电桩本体的对接外表面上设置有识别标记;待充电设备通过所述识别标记识别定位所述充电桩的位置;所述滤光片适配盖设于所述对接外表面以遮挡所述识别标记;所述对接外表面相对竖直面方向向所述充电桩本体倾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桩本体、滤光片和充电触点;所述充电桩本体的对接外表面上设置有识别标记;待充电设备通过所述识别标记识别定位所述充电桩的位置;所述滤光片适配盖设于所述对接外表面以遮挡所述识别标记;所述对接外表面相对竖直面方向向所述充电桩本体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本体的底座面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充电触点通过一弹跷作动组件由所述开口凸伸出所述底座面;所述充电桩本体还包括容纳腔,所述弹跷作动组件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包括连接杆、连接轴、活动块、弹性连接件和支座;
所述充电桩本体包括对接外表面和底座,所述对接外表面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底座内部中空且与所述容纳腔导通;所述开口开设于所述底座的表面;
所述支座固定于所述底座的内部,所述活动块通过所述连接轴可跷摆地支设于所述支座的顶部,所述活动块的一端通过所述弹性连接件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活动块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充电触点连接,进而所述充电触点沿所述开口的纵深方向可弹伸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本体上设有凹槽和/或凸起进而形成所述识别标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军龙王毅可黄宝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