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组间连接结构、电池模组及动力电池
本技术涉及到电池模组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模组间连接结构、电池模组及动力电池。
技术介绍
当前的电动汽车电池模组中,电池模组间的主要的安装方式是伸出端子锁接铜排的方式,但是这样连接设计下,模组的端子设计复杂,需要考虑的锁接位、过流、爬电及电气间隙等问题较多,导致设计复杂、成本偏高,关于IPXXB指触防护设计也需要独立设计,而且在电池组装产线中锁接电池模组时的操作工时较长,组装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模组间连接结构、电池模组及动力电池,用于解决现有电池模组间连接结构结构复杂且在电池组装产线中锁接电池模组时的操作工时较长,组装效率较低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模组间连接结构,包括:连接组件,设有两个插接位,每个插接位用于与一个电池模组的一个端子插接,连接组件与端子电连接;防触外壳,设有限位槽,连接组件设于限位槽内,插接位设置在限位槽的槽口处,防触外壳为绝缘的。进一步地,连接组件包括:外接触片,为拱形结构,包括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组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连接组件,设有两个插接位,每个所述插接位用于与一个电池模组的一个端子插接,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端子电连接;/n防触外壳,设有限位槽,所述连接组件设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插接位设置在所述限位槽的槽口处,所述防触外壳为绝缘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组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组件,设有两个插接位,每个所述插接位用于与一个电池模组的一个端子插接,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端子电连接;
防触外壳,设有限位槽,所述连接组件设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插接位设置在所述限位槽的槽口处,所述防触外壳为绝缘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外接触片,为拱形结构,包括第一中板和设于所述第一中板两端的第一触角;
内接触片,设于所述外接触片的两个所述第一触角之间,且中部与所述第一中板连接;
所述内接触片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第一触角构成插接位,所述外接触片导电和/或所述内接触片导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组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接触片为拱形结构,包括第二中板和设于所述第二中板两端的第二触角;
一个所述第一触角与相邻的一个所述第二触角构成所述插接位,所述第二中板与所述第一中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组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插接位的所述第一触角与所述第二触角向相互背离方向弯曲。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广强,程志刚,王明旺,王华文,
申请(专利权)人:欣旺达惠州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