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曲面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9666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曲面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反射片以及导光板,所述导光板设置于反射片上,所述导光板上还设置有光学膜,所述光学膜为一层扩散片外加一层增光片的双层膜结构,或者为具备扩散增光作用的单层复合膜;区别于现有的至少包含三层光学膜片的背光结构,本显示装置将导光板上的光学膜减少至两层甚至一层,有效减薄了背光整体厚度,增加了背光的柔性,降低了曲面屏多层膜结构的组装难度以及膜片的开胶风险,弯曲的光学膜使得曲面屏曲面区域的光自然发散,有效避免屏幕曲面区域暗区的形成,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曲面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背光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曲面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曲面屏显示模组,为实现显示屏的轻薄结构,所搭配背光一般为超薄直板背光,传统超薄直板背光包括导光板、光学膜(扩散片、上增光片、下增光片)、反射片,并通过中框形成的容置槽放置以上结构,其光学膜至少包含三层,在运用到曲面屏结构中时,如果光学膜弯曲曲率过小还需要在传统光学膜的基础上再增加扩散膜,这又将导致模组亮度的降低,在弯曲后由于各膜层的独立性及曲率不同会导致相互之间移位及开胶等问题,膜材层数的增多也增加了组装难度及品质风险,弯曲前后发光角度也会发生变化,必将严重影响显示效果以及屏幕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曲面显示屏背光结构显示亮度不足,以及光学膜层数过多导致的难以拼装、开胶风险较大等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曲面显示装置。一种曲面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反射片以及导光板,所述导光板设置于反射片上,所述导光板上还设置有光学膜,所述光学膜为一层扩散片外加一层增光片,或者为具备扩散增光作用的单层复合膜;以上机构有效的减薄了背光的厚度,提高了背光的弯曲性能,光学膜的层数的精简,在提高背光亮度的同时,有效的降低了组装难度以及各膜层开胶的风险,保证了背光结构的稳定性,更加适应于曲面屏结构。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的一种曲面显示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背光模组设置有中框,所述中框通过光学胶固定于反射片上表面边沿,配合所述反射片形成容置槽。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的一种曲面显示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导光板、光学膜依次由下往上叠放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中框的顶部还设置有遮光胶带,所述遮光胶带一端搭接于增光片的上表面边沿,增加强粘贴强度,有效防止脱胶。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的一种曲面显示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当且仅当光学膜为单层复合膜时,所述导光板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复合膜通过遮光胶带粘贴固定于中框的顶部,可有效提升背光结构组装的简便性,提高背光结构的稳定性。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的一种曲面显示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当且仅当光学膜为单层复合膜时,本装置可不设中框结构,所述复合膜直接设置于导光板上,所述反射片、导光板、复合膜的侧面围设遮光胶带,以增加背光结构的可弯折性。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的一种曲面显示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具体的,所述遮光胶带向内弯折,包裹于反射片、导光板、复合膜的侧面以及复合膜的上表面边沿、反射片的下表面边沿,在提高本背光结构弯折性的同时,保证各层不脱胶分离,提升背光结构使用寿命。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的一种曲面显示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当且仅当光学膜为单层复合膜时,本装置可不设中框结构,所述复合膜直接设置于导光板上,在所述导光板侧面围设遮光胶带,以增加背光结构的可弯折性。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的一种曲面显示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具体的,所述遮光胶带位于复合膜与反射片之间,所述复合膜的两端、反射片的两端搭接于遮光胶带上并与之粘贴固定,组装方便,在提高本背光结构弯折性的同时,保证各层不脱胶分离,提高背光结构的稳定性。有益效果以上所描述的一种曲面显示装置,区别于现有的曲面屏光学膜至少包含三层光学膜片的背光结构,本显示装置将导光板上的光学膜减少至两层甚至使用单层的复合膜,有效减薄了背光整体厚度,增加了背光的柔性、保证了甚至背光的亮度,甚至可将背光亮度增10-20%,同时避免了设置多层膜结构导致背光弯曲后各层膜脱胶分离的问题,降低了曲面屏背光结构的组装难度,增强了背光的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更加适应于曲面屏的曲面结构。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传统直板背光模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A型直板背光模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B型直板背光模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C型直板背光模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D型直板背光模组结构示意图;其中,为方便区分对比,在传统直板背光模组结构中:背光模组-100a;反射片-110a;导光板-120a;光学膜-130a;扩散膜-131a;上增光片-132a;下增光片-133a;中框-140a;光学胶-141a;遮光胶带-150a。在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中:背光模组-100;TFT显示模组-200;盖板-300;反射片-110;导光板-120;光学膜-130;扩散片-131;增光片-132;单层复合膜-133;中框-140;光学胶-141;遮光胶带-15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能够根据下文所述用本领域的相关技术加以实现,并能更加明白本技术的创新之处和带来的益处。具体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曲面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100,所述背光模组100上设置有TFT显示模组200,所述TFT显示模组200上还设置有盖板300。所述背光模组100包括反射片110以及导光板120,所述导光板120设置于反射片110上,所述导光板120上设置有光学膜130,所述光学膜130为具备扩散增光作用的单层复合膜133;所述背光模组100还设置有中框140,所述中框140通过光学胶141固定于反射片110的上表面边沿位置,以所述反射片110为底形成容置槽,所述导光板120、复合膜133依次由下往上叠放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中框140的顶部设置有遮光胶带150,所述遮光胶带150一端搭接于复合膜133的上表面边沿。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A型直板背光模组100结构示意图,所述光学膜130也可以为如图2所示的双层膜结构,具体的,在此结构下,所述导光板120、扩散片131、增光片132依次由下往上叠放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设置于中框140顶部的遮光胶带150一端向屏内延伸搭接于增光膜的上表面边沿。如图3所示,为传统的直板背光模组100a结构,包括导光板120a、光学膜130a、反射片110a,并通过中框140a形成的容置槽放置以上结构,中框140a顶部设置遮光胶带150a,其光学膜130a至少包含三层,即由下往上依次包括扩散片131a、上增光片132a、下增光片133a,在运用到曲面屏结构中时,如弯曲曲率小还需增加扩散片131a,在弯曲后由于各膜层的独立性及曲率不同会导致相互之间移位及开胶等问题,背光弯曲前后发光角度的会发生变化,增加扩散片131a后的背光模组100a的亮度也会明显降低,严重影响显示效果,难以在曲面显示装置中实用。对比图1和图3、或者对比图2和图3,明显的,本技术将光学膜130减少至两层甚至使用单层的复合膜133结构,有效的减薄了背光的厚度,此结构可提高了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曲面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反射片以及导光板,所述导光板设置于反射片上,所述导光板上还设置有光学膜,所述光学膜为一层扩散片外加一层增光片的双层膜结构,或者为具备扩散增光作用的单层复合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曲面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反射片以及导光板,所述导光板设置于反射片上,所述导光板上还设置有光学膜,所述光学膜为一层扩散片外加一层增光片的双层膜结构,或者为具备扩散增光作用的单层复合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曲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设置有中框,所述中框通过光学胶固定于反射片上表面边沿,配合所述反射片形成容置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曲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光学膜依次由下往上叠放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中框的顶部还设置有遮光胶带,所述遮光胶带一端搭接于增光片的上表面边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曲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且仅当光学膜为单层复合膜时,所述导光板设置于容置槽内,所述复合膜通过遮光胶带粘贴固定于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春桃林文峰
申请(专利权)人: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