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击穿电石炉出炉口冷却降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9284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石炉冷却降温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防击穿电石炉出炉口冷却降温装置,包括封闭的导热箱体、左防击穿层和右防击穿层,导热箱体呈倒凹形,导热箱体中下部凹形口为与电石炉炉门对应的开口,在开口上方的导热箱体内设置有隔离板,在左腔室内设置有左通道,在右腔室内设置有右通道,在导热箱体开口处固定有围绕开口的耐火隔离层,导热箱体开口左侧的耐火隔离层的左侧上部设有纵向的左防击穿层,导热箱体开口右侧的耐火隔离层的右侧上部设有纵向的右防击穿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充分利用耐磨耐火可塑料的性能,实现水道与炉眼的隔离,防止铁水击穿炉舌根部造成高温电石遇水闪爆现象,具有高效、稳定和安全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击穿电石炉出炉口冷却降温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石炉冷却降温装置
,是一种防击穿电石炉出炉口冷却降温装置。
技术介绍
因电石炉出炉口温度较高,出炉过程中为达到降温效果,现电石炉炉壁为水冷却装置,导致设备材料加快消耗,存在检修焊接困难及在人员操作过程中异常,在操作应对时存在风险困难。因电石炉出炉口温度较高,出炉过程中为达到降温效果,现电石炉炉壁为水冷却装置。主题名称为“电石炉出炉口冷却降温装置”的技术专利申请(申请号为201922064008.5,申请日为2019年11月26日)提供了一种“电石炉出炉口冷却降温装置”,可以起到为电石炉炉壁进行降温的作用。但在电石炉出炉过程中,炉眼会出现流铁水现象,铁水击穿炉舌根部,由于水道紧贴炉眼,铁水击穿炉舌根部时同时会击穿水道,造成高温电石遇水闪爆现象,对人员安全操作生产影响较大。在同行业中,时常会有此类的安全事故发生,有些甚至造成了人员伤亡等重大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击穿电石炉出炉口冷却降温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电石炉出炉过程中因铁水较大击穿炉舌导致热电石遇水闪爆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防击穿电石炉出炉口冷却降温装置,包括封闭的导热箱体、左防击穿层和右防击穿层,导热箱体呈倒凹形,导热箱体中下部凹形口为与电石炉炉门对应的开口,在开口上方的导热箱体内设置有将导热箱体分为相互隔绝的左腔室和右腔室的隔离板,在左腔室内设置有依序连通的左通道,在导热箱体左部设置有与左通道连通的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回水口,在右腔室内设置有依序连通的右通道,在导热箱体右部设置有与右通道连通的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回水口,在导热箱体开口处固定有围绕开口的耐火隔离层,导热箱体开口左侧的耐火隔离层的左侧上部设有纵向的左防击穿层,导热箱体开口右侧的耐火隔离层的右侧上部设有纵向的右防击穿层。下面是对上述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上述左腔室下部内设置有将左腔室分为下部的第一换热腔和上部的第二换热腔的左耐火隔离层,第一换热腔与第二换热腔相互隔绝,在第一换热腔内设置有至少一块右端与第一换热腔右侧内壁固定的第一右连接横向板,第一右连接横向板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第一换热腔前侧内壁、后侧内壁固定,第一右连接横向板的左侧与第一换热腔左侧内壁之间设置有间距;在第一换热腔内设置有至少一块左端与第一换热腔左侧内壁固定的第一左连接横向板,第一左连接横向板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第一换热腔前侧内壁、后侧内壁固定,第一左连接横向板的右端与第一换热腔右侧内壁之间设置有间距,第一左连接横向板与第一右连接横向板上下交错分布在第一换热腔内,交错分布的第一左连接横向板与第一右连接横向板之间形成依次连通的第一水通道,与最下方的第一水通道进水端对应的导热箱体设置有第一进水口,与最上方的第一水道出水端对应的导热箱体处设置有第一出水口;在第二换热腔的下端内设置有左端与第二换热腔左侧内壁固定的左下连接横向板,左下连接横向板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第二换热腔前侧内壁、后侧内壁固定,左下连接横向板的右端与左防击穿层左侧外壁之间设置有间距,在左下连接横向板与左防击穿层、左耐火隔离层之间形成左进水通道;在左下连接横向板上方的第二换热腔内设置有左连接竖向板,左连接竖向板包括第一左连接竖向板和第二左连接竖向板,左下连接横向板上方的第二换热腔内设置有至少一块上端与第二换热腔上侧内壁固定的第一左连接竖向板,第一左连接竖向板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第二换热腔前侧内壁、后侧内壁固定,第一左连接竖向板的下端与左下连接横向板之间设置有间距,且在左下连接横向板上方的第二换热腔内设置有至少一块下端与左下连接横向板固定的第二左连接竖向板,第二左连接竖向板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第二换热腔前侧内壁、后侧内壁固定,第二左连接竖向板的上端与第二换热腔上侧内壁之间设置有间距,第一左连接竖向板与第二左连接竖向板左右交错分布,交错分布的第一左连接竖向板与第二左连接竖向板之间形成依次连通的第二水通道,左进水通道的出水端与第二水通道的进水端连通,与左进水通道的进水端对应的导热箱体上设置有与第一出水口通过管线连通的左进水口,与第二水通道的出水端对应的导热箱体上设置有第一回水口。上述最右方的左连接竖向板与隔离板之间的第二换热腔内设置有左上连接横向板,左上连接横向板包括第三左连接横向板与第四左连接横向板,在最右方的左连接竖向板与隔离板之间的第二换热腔内设置有至少一块与隔离板左侧固定的第三左连接横向板,第三左连接横向板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第二换热腔前侧内壁、后侧内壁固定,第三左连接横向板的左端与最右方的左连接竖向板之间设置有间距;在最右方的左连接竖向板与隔离板之间的第二换热腔内设置有至少一块与最右方的左连接竖向板固定的第四左连接横向板,第四左连接横向板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第二换热腔前侧内壁、后侧内壁固定,第四左连接横向板的右端与第二换热腔右侧内壁之间设置有间距,第三左连接横向板与第四左连接横向板上下交错分布,交错分布的第三左连接横向板与导热箱体顶端之间的第二换热腔内设置有下端与最上方的左上连接横向板固定的第三连接竖向板,第三连接竖向板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第二换热腔前侧内壁、后侧内壁固定,第三连接竖向板的上端与导热箱体顶端之间设置有间距,在最上方的左上连接横向板与第四左连接横向板之间形成左下连接通道,在最上方的左上连接横向板与导热箱体顶端之间的第二换热腔内设置有上端与导热箱体顶端固定的第四连接竖向板,第四连接竖向板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第二换热腔前侧内壁、后侧内壁固定,第四连接竖向板的下端与最上方的左上连接横向板之间设置有间距,第三连接竖向板与第四连接竖向板左右交错分布,交错分布的第三连接竖向板与第四连接竖向板之间形成左上连通通道,第一水通道、左进水通道、左下连接通道、左上连接通道与第二水通道依次连通,依次连通的第一水通道、左进水通道、左下连接通道、左上连接通道与第二水通道构成左通道。上述右腔室下部内设置有将右腔室分为下部的第三换热腔和上部的第四换热腔的右耐火隔离层,第三换热腔与第四换热腔相互隔绝,在第三换热腔内设置有至少一块右端与第三换热腔右侧内壁固定的第二右连接横向板,第二右连接横向板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第三换热腔前侧内壁、后侧内壁固定,第二右连接横向板的左侧与第三换热腔左侧内壁之间设置有间距;在第三换热腔内设置有至少一块左端与第三换热腔左侧内壁固定的第二左连接横向板,第二左连接横向板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第三换热腔前侧内壁、后侧内壁固定,第二左连接横向板的右端与第三换热腔右侧内壁之间设置有间距,第二左连接横向板与第二右连接横向板上下交错分布在第三换热腔内,交错分布的第二左连接横向板与第二右连接横向板之间形成依次连通的第三水通道,与最下方的第三水通道进水端对应的导热箱体处设置有第二进水口,与最上方的第三水通道出水端对应的导热箱体处设置有第二出水口;在第四换热腔的下端内设置有右端与第四换热腔右侧内壁固定的右下连接横向板,右下连接横向板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第四换热腔前侧内壁、后侧内壁固定,右下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击穿电石炉出炉口冷却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封闭的导热箱体、左防击穿层和右防击穿层,导热箱体呈倒凹形,导热箱体中下部凹形口为与电石炉炉门对应的开口,在开口上方的导热箱体内设置有将导热箱体分为相互隔绝的左腔室和右腔室的隔离板,在左腔室内设置有依序连通的左通道,在导热箱体左部设置有与左通道连通的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回水口,在右腔室内设置有依序连通的右通道,在导热箱体右部设置有与右通道连通的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回水口,在导热箱体开口处固定有围绕开口的耐火隔离层,导热箱体开口左侧的耐火隔离层的左侧上部设有纵向的左防击穿层,导热箱体开口右侧的耐火隔离层的右侧上部设有纵向的右防击穿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击穿电石炉出炉口冷却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封闭的导热箱体、左防击穿层和右防击穿层,导热箱体呈倒凹形,导热箱体中下部凹形口为与电石炉炉门对应的开口,在开口上方的导热箱体内设置有将导热箱体分为相互隔绝的左腔室和右腔室的隔离板,在左腔室内设置有依序连通的左通道,在导热箱体左部设置有与左通道连通的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回水口,在右腔室内设置有依序连通的右通道,在导热箱体右部设置有与右通道连通的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回水口,在导热箱体开口处固定有围绕开口的耐火隔离层,导热箱体开口左侧的耐火隔离层的左侧上部设有纵向的左防击穿层,导热箱体开口右侧的耐火隔离层的右侧上部设有纵向的右防击穿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击穿电石炉出炉口冷却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左腔室下部内设置有将左腔室分为下部的第一换热腔和上部的第二换热腔的左耐火隔离层,第一换热腔与第二换热腔相互隔绝,在第一换热腔内设置有至少一块右端与第一换热腔右侧内壁固定的第一右连接横向板,第一右连接横向板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第一换热腔前侧内壁、后侧内壁固定,第一右连接横向板的左侧与第一换热腔左侧内壁之间设置有间距;
在第一换热腔内设置有至少一块左端与第一换热腔左侧内壁固定的第一左连接横向板,第一左连接横向板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第一换热腔前侧内壁、后侧内壁固定,第一左连接横向板的右端与第一换热腔右侧内壁之间设置有间距,第一左连接横向板与第一右连接横向板上下交错分布在第一换热腔内,交错分布的第一左连接横向板与第一右连接横向板之间形成依次连通的第一水通道,与最下方的第一水通道进水端对应的导热箱体设置有第一进水口,与最上方的第一水道出水端对应的导热箱体处设置有第一出水口;
在第二换热腔的下端内设置有左端与第二换热腔左侧内壁固定的左下连接横向板,左下连接横向板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第二换热腔前侧内壁、后侧内壁固定,左下连接横向板的右端与左防击穿层左侧外壁之间设置有间距,在左下连接横向板与左防击穿层、左耐火隔离层之间形成左进水通道;
在左下连接横向板上方的第二换热腔内设置有左连接竖向板,左连接竖向板包括第一左连接竖向板和第二左连接竖向板,左下连接横向板上方的第二换热腔内设置有至少一块上端与第二换热腔上侧内壁固定的第一左连接竖向板,第一左连接竖向板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第二换热腔前侧内壁、后侧内壁固定,第一左连接竖向板的下端与左下连接横向板之间设置有间距,且在左下连接横向板上方的第二换热腔内设置有至少一块下端与左下连接横向板固定的第二左连接竖向板,第二左连接竖向板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第二换热腔前侧内壁、后侧内壁固定,第二左连接竖向板的上端与第二换热腔上侧内壁之间设置有间距,第一左连接竖向板与第二左连接竖向板左右交错分布,交错分布的第一左连接竖向板与第二左连接竖向板之间形成依次连通的第二水通道,左进水通道的出水端与第二水通道的进水端连通,与左进水通道的进水端对应的导热箱体上设置有与第一出水口通过管线连通的左进水口,与第二水通道的出水端对应的导热箱体上设置有第一回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击穿电石炉出炉口冷却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最右方的左连接竖向板与隔离板之间的第二换热腔内设置有左上连接横向板,左上连接横向板包括第三左连接横向板与第四左连接横向板,在最右方的左连接竖向板与隔离板之间的第二换热腔内设置有至少一块与隔离板左侧固定的第三左连接横向板,第三左连接横向板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第二换热腔前侧内壁、后侧内壁固定,第三左连接横向板的左端与最右方的左连接竖向板之间设置有间距;
在最右方的左连接竖向板与隔离板之间的第二换热腔内设置有至少一块与最右方的左连接竖向板固定的第四左连接横向板,第四左连接横向板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第二换热腔前侧内壁、后侧内壁固定,第四左连接横向板的右端与第二换热腔右侧内壁之间设置有间距,第三左连接横向板与第四左连接横向板上下交错分布,交错分布的第三左连接横向板与导热箱体顶端之间的第二换热腔内设置有下端与最上方的左上连接横向板固定的第三连接竖向板,第三连接竖向板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第二换热腔前侧内壁、后侧内壁固定,第三连接竖向板的上端与第四左连接横向板之间形成左下连接通道,在最上方的左上连接横向板与导热箱体顶端之间设置有间距,在最上方的左上连接横向板与导热箱体顶端之间的第二换热腔内设置有上端与导热箱体顶端固定的第四连接竖向板,第四连接竖向板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第二换热腔前侧内壁、后侧内壁固定,第四连接竖向板的下端与最上方的左上连接横向板之间设置有间距,第三连接竖向板与第四连接竖向板左右交错分布,交错分布的第三连接竖向板与第四连接竖向板之间形成左上连通通道,第一水通道、左进水通道、左下连接通道、左上连接通道与第二水通道依次连通,依次连通的第一水通道、左进水通道、左下连接通道、左上连接通道与第二水通道构成左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防击穿电石炉出炉口冷却降温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江军齐晓虎吴大录王之斌李永红雷小武韩立强王田田蒿棋李鑫杜利军李平张文贤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中泰矿冶有限公司新疆中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