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电炉冷却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83847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金属冶炼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奥电炉冷却水系统,包括高位水箱,所述高位水箱的两个出水口分别连接奥炉总冷却水管和电炉总冷却水管,所述奥炉系统的用水单元的进水口通过分水管分别与奥炉总冷水管连接,所述电炉系统的用水单元的进水口通过分水管分别与电炉总冷水管连接,奥炉系统和电炉系统的用水单元的出水口均连接到热水池,所述热水池出水口通过冷却塔连接至高位水箱的进水口。采用上述方案,奥炉系统和电炉系统的用水单元都分别与各自的总冷却水管相连,保证进入用水单元的冷却水温度一致,便于通过冷却水温度变化来监控炉况,生产安全更有保障;优化了管道空间布局,减少了管道数量、节省管道布置空间,更便于管道检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奥电炉冷却水系统
本技术属于金属冶炼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奥炉和电炉冷却水系统的管道分布结构。
技术介绍
铜冶炼时,炉内物料在高温下迅速发生反应,完成传热和传质的过程,炉况处于动态变化中,炉体温度也随之发生变化,这就要求作业人员时刻掌握炉况,以防止有不可控的现象发生而造成生产事故甚至人员伤亡。铜冶炼过程中为控制冶炼温度,整个系统多处都布置有冷却水套,例如奥斯麦特炉炉体水套、沉降电路炉体水套、通水套、铜溜槽及钢水套等,因此作业人员通常是通过监测各处冷却水的水温来掌握奥卢和电炉的炉况。然而由于冷却水套的位置繁多,冷却水管道经常是就近从临近的水套管路处接一根水管,水管毫无章法的由这一处连接至下一处,也有从一处水管同时连接至周围好几个水套的情况,从而导致各处的水管过于冗杂,炉体周围的空间拥挤,中间管道发生故障需要检修时无操作空间。并且各处水套冷却水的初始温度不同、冷却后出水温度也不同,很难起到检测炉况的作用。因此急需一种有序连接管道的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奥电炉冷却水系统,合理布置铜冶炼奥炉和电炉的冷却水管道,以便于监控炉况。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奥电炉冷却水系统,包括高位水箱,所述高位水箱的两个出水口分别连接奥炉总冷却水管和电炉总冷却水管,所述奥炉系统的用水单元的进水口通过分水管分别与奥炉总冷却水管连接,所述电炉系统的用水单元的进水口通过分水管分别与电炉总冷却水管连接,奥炉系统和电炉系统的用水单元的出水口均连接到热水池,所述热水池出水口通过冷却塔连接至高位水箱的进水口。采用上述方案,奥炉系统和电炉系统的用水单元都分别与各自的总冷却水管相连,保证进入用水单元的冷却水温度一致,便于通过冷却水温度变化来监控炉况,生产安全更有保障;优化了管道空间布局,减少了管道数量、节省管道布置空间,更便于管道检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中:10-冷水箱,20-奥炉总冷却水管,21-水冷闸板,22-炉体斜顶水套分集水箱,23-奥炉过渡段烟道分集水箱,24-奥炉筒体水套分集水箱,25-奥炉冰铜溜槽分集水箱,26-奥炉混合熔体水冷溜槽分集水箱,27-奥炉堰水套分集水箱,30-电炉总冷却水管,31-变压器分集水箱,32-沉降电炉短网分集水箱,33-沉降电炉电极分集水箱,34-电炉溜槽分集水箱,35-电炉炉顶水冷梁分集水箱,36-电炉炉体分集水箱,37-电炉炉顶水冷箱型梁,40-热水池,50-冷却塔,60-水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述。一种奥电炉冷却水系统,包括高位水箱10,所述高位水箱10上的两个出水口分别连接奥炉总冷却水管20和电炉总冷却水管30,所述奥炉系统的用水单元的进水口通过分水管分别与奥炉总冷却水管20连接,所述电炉系统的用水单元的进水口通过分水管分别与电炉总冷却水管30连接,奥炉系统和电炉系统的用水单元的出水口均连接到热水池40,所述热水池40出水口通过冷却塔50连接至高位水箱10的进水口。奥炉系统和电炉系统的用水单元的分水管分别连接在各自的总水管上,也即是奥炉系统用水单元各自并联、电炉系统用水单元各自并联,这样不仅简化了管道布置过程,且冷却水用量大的单元可以保证冷水供应,其中上游水管采用管径较大的水管,到下游可以适当减小管径,以节约管道投入成本。所述冷却塔50出水口与高位水箱10进水口之间设有水泵60。高位水箱10位于较高位置,向奥炉和电炉系统供应冷却水时,可以凭借水流的势能向各处供应冷却水,因此供水阶段无需设置水泵,待冷却水吸收各处热量并汇集后,经冷却塔50冷却后再泵送至高位水箱10中循环利用。其中:所述奥炉系统的用水单元包括:水冷闸板21、炉体斜顶水套分集水箱22、奥炉过渡段烟道分集水箱23、奥炉筒体水套分集水箱24、奥炉冰铜溜槽分集水箱25、奥炉混合熔体水冷溜槽分集水箱26、奥炉堰水套分集水箱27;所述电炉系统的用水单元包括:变压器分集水箱31、沉降电炉短网分集水箱32、沉降电炉电极分集水箱33、电炉溜槽分集水箱34、电炉炉顶水冷梁分集水箱35、电炉炉体分集水箱36、电炉炉顶水冷箱型梁37。为便于掌握炉况,所述奥炉系统和电炉系统的用水单元的出水口均设有测温装置。所述奥炉系统和电炉系统的用水单元的进水口均设有流量控制装置,以适应各用水单元的用水量。所述奥炉总冷却水管20和电炉总冷却水管30的尾端连通,这样可以在奥炉系统或电炉系统用水量差别较大时,减轻用水量较大的一边用水单元的供水压力。二者都通向水处理系统,以便水质不适合作为冷却水后,可以及时处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奥电炉冷却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高位水箱(10),所述高位水箱(10)的两个出水口分别连接奥炉总冷却水管(20)和电炉总冷却水管(30),奥炉系统的用水单元的进水口通过分水管分别与奥炉总冷却水管(20)连接,电炉系统的用水单元的进水口通过分水管分别与电炉总冷却水管(30)连接,奥炉系统和电炉系统的用水单元的出水口均连接到热水池(40),所述热水池(40)出水口通过冷却塔(50)连接至高位水箱(10)的进水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奥电炉冷却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高位水箱(10),所述高位水箱(10)的两个出水口分别连接奥炉总冷却水管(20)和电炉总冷却水管(30),奥炉系统的用水单元的进水口通过分水管分别与奥炉总冷却水管(20)连接,电炉系统的用水单元的进水口通过分水管分别与电炉总冷却水管(30)连接,奥炉系统和电炉系统的用水单元的出水口均连接到热水池(40),所述热水池(40)出水口通过冷却塔(50)连接至高位水箱(10)的进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奥电炉冷却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塔(50)出水口与高位水箱(10)进水口之间设有水泵(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奥电炉冷却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奥炉系统的用水单元包括:水冷闸板(21)、炉体斜顶水套分集水箱(22)、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荣升张志国李春玉程利振张丙辰陈耿涛张磊柯玉国赵斌
申请(专利权)人: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