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轴承轴向限位防脱出的翻边铆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89278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轴承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应用于轴承轴向限位防脱出的翻边铆压结构,包括轴承座,轴承座中开设有和轴承相匹配的轴承孔,轴承孔的顶端具有用于将轴承插入轴承孔中的开口,轴承孔的底端具有用于托持轴承的孔底,轴承孔内周壁的上端开设有内槽,所述轴承座的上端端面开设有铆压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在轴承座的上端面加工出方便施加压向力的铆压槽,及在轴承座的轴承孔内周壁上加工出便于材料流动与降低金属强度的内槽,从而可在装配空间受限的情况下,利用轴承座自身的空间,运用转化金属本身的屈服力为限制力来达到限制轴承位置,以实现轴承在受到一定轴向冲击力的工况下防止轴承脱出的效果,提高结构的紧凑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轴承轴向限位防脱出的翻边铆压结构
本技术涉及轴承装配
,尤其是一种应用于轴承轴向限位防脱出的翻边铆压结构。
技术介绍
轴承是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其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在轴承使用过程中,因使用工况的不同,轴承会受到芯轴或其他部位传递的轴向推力,一般情况下,该轴向力由轴承卡簧、零部件挡边或装配体本身的边壁来进行限制抵消,而当装配体空间受限时,轴承会有脱出的风险。这种风险尤其是在空间受限及轴承没有外来端面依靠的情况下更为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在空间受限时,很难将轴承轴向定位在轴承座的轴承孔内,致使轴承容易脱出轴承孔的问题,现提供一种应用于轴承轴向限位防脱出的翻边铆压结构,其能够在受到一定轴向冲击力的工况下对轴承进行限位且防止其轴向脱出。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轴承轴向限位防脱出的翻边铆压结构,包括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中开设有和轴承相匹配的轴承孔,所述轴承孔的顶端具有用于将轴承插入轴承孔中的开口,所述轴承孔的底端具有用于托持轴承的孔底,所述轴承孔内周壁的上端开设有内槽,所述轴承座的上端端面开设有铆压槽。本方案中利用在轴承座的上端面加工出方便施加压向力的铆压槽,及在轴承座的轴承孔内周壁上加工出便于材料流动与降低金属强度的内槽,从而可在装配空间受限的情况下,利用轴承座自身的空间,运用转化金属本身的屈服力为限制力来达到限制轴承位置,以实现轴承在受到一定轴向冲击力的工况下防止轴承脱出的效果。进一步地,所述内槽为环绕设置在轴承孔的内周壁上。进一步地,所述内槽为环形内槽。进一步地,所述内槽的截面呈圆弧型。进一步地,所述铆压槽为环绕轴承孔设置在轴承座的上端端面上。进一步地,所述铆压槽为环形铆压槽。进一步地,所述铆压槽的截面呈V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应用于轴承轴向限位防脱出的翻边铆压结构利用在轴承座的上端面加工出方便施加压向力的铆压槽,及在轴承座的轴承孔内周壁上加工出便于材料流动与降低金属强度的内槽,从而可在装配空间受限的情况下,利用轴承座自身的空间,运用转化金属本身的屈服力为限制力来达到限制轴承位置,以实现轴承在受到一定轴向冲击力的工况下防止轴承脱出的效果,并提高结构的紧凑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应用于轴承轴向限位防脱出的翻边铆压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应用于轴承轴向限位防脱出的翻边铆压结构装入轴承时的示意图;图4是图3中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应用于轴承轴向限位防脱出的翻边铆压结构对轴承限位后的示意图;图6是图5中C的局部放大示意图。1、轴承座,11、轴承孔,111、开口,112、孔底,13、内槽,14、铆压槽,15、压合部;2、轴承。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方向和参照(例如,上、下、左、右、等等)可以仅用于帮助对附图中的特征的描述。因此,并非在限制性意义上采用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并且仅仅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形式来限定所请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6所示,一种应用于轴承轴向限位防脱出的翻边铆压结构,包括轴承座1,所述轴承座1中开设有和轴承2相匹配的轴承孔11,所述轴承孔11的顶端具有用于将轴承2插入轴承孔11中的开口111,所述轴承孔11的底端具有用于托持轴承2的孔底112,所述轴承孔11内周壁的上端开设有内槽13,所述轴承座1的上端端面开设有铆压槽14。本实施例中内槽13为环绕设置在轴承孔11的内周壁上;具体地,内槽13可为环形内槽;内槽13的截面呈圆弧型,内槽13的截面不局限于圆弧型,也可为V型、方型等,其中内槽13的横截面为圆弧型可防止此次应力集中。本实施例中铆压槽14为环绕轴承孔11设置在轴承座1的上端端面上;具体地,铆压槽14为环形铆压槽;铆压槽14的截面呈V型,也可为圆弧型、方型等。本实施例中应用于轴承轴向限位防脱出的翻边铆压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如图3和4所示,首先将轴承2从轴承孔11的开口111处放置到轴承座1的轴承孔11中,然后将与铆压槽14形状相匹配的凸模放置在轴承座1的铆压槽14的上方,调整压力机至合适的压力,通过凸模施加压力于铆压槽14,使铆压槽14与内槽13之间的压合部15翻边且包覆在轴承2倒角上,如图5和6所示,可形成能够承载较小的轴向撞击力(约等于同规格标准型卡簧承载力的20%)的压合部15,从而将轴承2轴向限位在压合部15与轴承孔11的孔底112之间,以防止轴承2从轴承孔11中脱出。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轴承轴向限位防脱出的翻边铆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座(1),所述轴承座(1)中开设有和轴承(2)相匹配的轴承孔(11),所述轴承孔(11)的顶端具有用于将轴承(2)插入轴承孔(11)中的开口(111),所述轴承孔(11)的底端具有用于托持轴承(2)的孔底(112),所述轴承孔(11)内周壁的上端开设有内槽(13),所述轴承座(1)的上端端面开设有铆压槽(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轴承轴向限位防脱出的翻边铆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座(1),所述轴承座(1)中开设有和轴承(2)相匹配的轴承孔(11),所述轴承孔(11)的顶端具有用于将轴承(2)插入轴承孔(11)中的开口(111),所述轴承孔(11)的底端具有用于托持轴承(2)的孔底(112),所述轴承孔(11)内周壁的上端开设有内槽(13),所述轴承座(1)的上端端面开设有铆压槽(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轴承轴向限位防脱出的翻边铆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槽(13)为环绕设置在轴承孔(11)的内周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轴承轴向限位防脱出的翻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岩岩臧新群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南方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