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高温耐磨双支撑泵,包括:泵体,所述泵体上设有吸入口和第一甩出口;主轴,设置于所述泵体内,与所述泵体转动连接;叶轮,固定于所述主轴上,所述叶轮具有左侧吸入口、右侧吸入口和第二甩出口,所述第二甩出口位于所述左侧吸入口和所述右侧吸入口之间;左侧衬里,装配于所述叶轮左侧,所述左侧衬里内设有左侧吸入通道,所述吸入口和所述左侧吸入口分别与所述左侧吸入通道连通;右侧衬里,装配于所述叶轮右侧,所述右侧衬里内设有右侧吸入通道,所述吸入口和所述右侧吸入口分别与所述右侧吸入通道连通;所述左侧衬里和所述右侧衬里之间形成甩出通道,所述第二甩出口位于所述甩出通道内,所述甩出通道与所述第一甩出口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温耐磨双支撑泵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石油化工装置
,涉及但不限于一种高温耐磨双支撑泵。
技术介绍
在石油化工
中,塔底油浆通常使用普通流程泵来进行输送,普通流程泵通常为单吸叶轮,使得普通流程泵在使用时,会产生汽蚀现象,影响普通流程泵的使用寿命,另外,主轴带动单吸叶轮转动时,会对主轴产生沿轴向的压力,需要安装平衡机构来平衡主轴轴向的压力,由于增加了平衡机构,使普通流程泵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高温耐磨双支撑泵。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高温耐磨双支撑泵,包括:泵体,所述泵体上设有吸入口和第一甩出口;主轴,设置于所述泵体内,与所述泵体转动连接;叶轮,固定于所述主轴上,所述叶轮具有左侧吸入口、右侧吸入口和第二甩出口,所述第二甩出口位于所述左侧吸入口和所述右侧吸入口之间;左侧衬里,装配于所述叶轮左侧,且位于所述泵体内,所述左侧衬里内设有左侧吸入通道,所述吸入口和所述左侧吸入口分别与所述左侧吸入通道连通;右侧衬里,装配于所述叶轮右侧,与所述左侧衬里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泵体内,所述右侧衬里内设有右侧吸入通道,所述吸入口和所述右侧吸入口分别与所述右侧吸入通道连通;所述左侧衬里和所述右侧衬里之间形成甩出通道,所述第二甩出口位于所述甩出通道内,所述甩出通道与所述第一甩出口连通。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泵体包括:外筒体,所述吸入口和所述第一甩出口设置于所述外筒体上;左侧泵盖,固定于所述外筒体的左侧;右侧泵盖,固定于所述外筒体的右侧。在一些实施例中,高温耐磨双支撑泵还包括:左侧轴承座,固定于所述左侧泵盖上,其中,所述主轴的左端设置于所述左侧轴承座内,与所述左侧轴承座转动连接;右侧轴承座,固定于所述右侧泵盖上,其中,所述主轴的右端设置于所述右侧轴承座内,且与所述右侧轴承座转动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高温耐磨双支撑泵还包括:泵座,固定于所述泵体上,所述泵座具有安装面,所述安装面与所述泵体的直径平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温耐磨双支撑泵,泵体上设有吸入口和第一甩出口,在主轴上固定设置叶轮,叶轮具有左侧吸入口、右侧吸入口和第二甩出口,在泵体内装配左侧衬里,左侧衬里内设有左侧吸入通道,吸入口和左侧吸入口分别与所述左侧吸入通道连通,并在泵体内装配右侧衬里,右侧衬里装配于所述叶轮右侧,与左侧衬里固定连接,右侧衬里内设有右侧吸入通道,吸入口和右侧吸入口分别与右侧吸入通道连通,左侧衬里和右侧衬里之间形成甩出通道,第二甩出口位于甩出通道内,甩出通道与第一甩出口连通,如此,可以减少汽蚀现象,进而提升了高温耐磨双支撑泵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温耐磨双支撑泵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温耐磨双支撑泵的侧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泵体;11、外筒体;12、左侧泵盖;13、右侧泵盖;2、吸入口;3、第一甩出口;4、主轴;5、叶轮;51、左侧吸入口;52、右侧吸入口;53、第二甩出口;6、左侧衬里;61、左侧吸入通道;7、右侧衬里;71、右侧吸入通道;8、甩出通道;9、左侧轴承座;10、右侧轴承座;20、泵座。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如本申请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一般来说,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不构成一个排他性的罗列,方法或者装置也可能包含其他的步骤或元素。在详述本申请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空间关系术语例如“在……下”、“在……下面”、“下面的”、“在……之下”、“在……之上”、“上面的”等,在这里可为了方便描述而被使用从而描述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其它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当明白,除了图中所示的取向以外,空间关系术语意图还包括使用和操作中的器件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翻转,然后,描述为“在其它元件下面”或“在其之下”或“在其下”元件或特征将取向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面”和“在……下”可包括上和下两个取向。器件可以另外地取向(旋转90度或其它取向)并且在此使用的空间描述语相应地被解释。在本申请的上下文中,所描述的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的结构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形成为直接接触的实施例,也可以包括另外的特征形成在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之间的实施例,这样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可能不是直接接触。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高温耐磨双支撑泵,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温耐磨双支撑泵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温耐磨双支撑泵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2所示,高温耐磨双支撑泵包括:泵体1、主轴4、叶轮5、左侧衬里6和右侧衬里7;泵体1上设有吸入口2和第一甩出口3;主轴4设置于泵体1内,与泵体1转动连接;叶轮5固定于主轴4上,叶轮5具有左侧吸入口51、右侧吸入口52和第二甩出口53,第二甩出口53位于左侧吸入口51和右侧吸入口52之间;左侧衬里6装配于叶轮5左侧,且位于泵体1内,左侧衬里6内设有左侧吸入通道61,吸入口2和左侧吸入口51分别与左侧吸入通道61连通;右侧衬里7装配于叶轮5右侧,与左侧衬里6固定连接,且位于泵体1内,右侧衬里7内设有右侧吸入通道71,吸入口2和右侧吸入口42分别与右侧吸入通道71连通;左侧衬里6和右侧衬里7之间形成甩出通道8,第二甩出口53位于甩出通道8内,甩出通道8与第一甩出口3连通。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温耐磨双支撑泵,泵体1上设有吸入口2和第一甩出口3,在主轴4上固定设置叶轮5,叶轮5具有左侧吸入口51、右侧吸入口52和第二甩出口53,在泵体1内装配左侧衬里6,左侧衬里6内设有左侧吸入通道61,吸入口2和左侧吸入口51分别与所述左侧吸入通道61连通,并在泵体1内装配右侧衬里7,右侧衬里7装配于所述叶轮5右侧,与左侧衬里6固定连接,右侧衬里7内设有右侧吸入通道71,吸入口2和右侧吸入口52分别与右侧吸入通道71连通,左侧衬里6和右侧衬里7之间形成甩出通道8,第二甩出口53位于甩出通道8内,甩出通道8与第一甩出口3连通,如此,可以减少汽蚀现象,进而提升了高温耐磨双支撑泵的使用寿命。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叶轮设置左侧吸入口51和右侧吸入口52,从左侧吸入口51和右侧吸入口52吸入流体介质,可以实现自平衡,不用增加另外的平衡装置,使高温耐磨双支撑泵结构简单。本申请实施例中,左侧衬里6和右侧衬里7采用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温耐磨双支撑泵,其特征在于,包括:/n泵体(1),所述泵体(1)上设有吸入口(2)和第一甩出口(3);/n主轴(4),设置于所述泵体(1)内,与所述泵体(1)转动连接;/n叶轮(5),固定于所述主轴(4)上,所述叶轮(5)具有左侧吸入口(51)、右侧吸入口(52)和第二甩出口(53),所述第二甩出口(53)位于所述左侧吸入口(51)和所述右侧吸入口(52)之间;/n左侧衬里(6),装配于所述叶轮(5)左侧,且位于所述泵体(1)内,所述左侧衬里(6)内设有左侧吸入通道(61),所述吸入口(2)和所述左侧吸入口(51)分别与所述左侧吸入通道(61)连通;/n右侧衬里(7),装配于所述叶轮(5)右侧,与所述左侧衬里(6)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泵体(1)内,所述右侧衬里(7)内设有右侧吸入通道(71),所述吸入口(2)和所述右侧吸入口(52)分别与所述右侧吸入通道(71)连通;所述左侧衬里(6)和所述右侧衬里(7)之间形成甩出通道(8),所述第二甩出口(53)位于所述甩出通道(8)内,所述甩出通道(8)与所述第一甩出口(3)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温耐磨双支撑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泵体(1),所述泵体(1)上设有吸入口(2)和第一甩出口(3);
主轴(4),设置于所述泵体(1)内,与所述泵体(1)转动连接;
叶轮(5),固定于所述主轴(4)上,所述叶轮(5)具有左侧吸入口(51)、右侧吸入口(52)和第二甩出口(53),所述第二甩出口(53)位于所述左侧吸入口(51)和所述右侧吸入口(52)之间;
左侧衬里(6),装配于所述叶轮(5)左侧,且位于所述泵体(1)内,所述左侧衬里(6)内设有左侧吸入通道(61),所述吸入口(2)和所述左侧吸入口(51)分别与所述左侧吸入通道(61)连通;
右侧衬里(7),装配于所述叶轮(5)右侧,与所述左侧衬里(6)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泵体(1)内,所述右侧衬里(7)内设有右侧吸入通道(71),所述吸入口(2)和所述右侧吸入口(52)分别与所述右侧吸入通道(71)连通;所述左侧衬里(6)和所述右侧衬里(7)之间形成甩出通道(8),所述第二甩出口(53)位于所述甩出通道(8)内,所述甩出通道(8)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军伟,陈相祥,蔡兰勇,徐挺,陈吉鹏,林大锡,蔡云豪,杨国军,李敬梓,
申请(专利权)人:嘉利特荏原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