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浆态床装置用双壳体高温耐磨夹套泵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8890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浆态床装置用双壳体高温耐磨夹套泵,包括:泵壳体,上夹套,下夹套、包裹于上夹套和下夹套外壁上的保温层;蒸汽接入管道,设于上夹套上,与上夹套内部连接通;比例阀,设于蒸汽接入管道上且与电控系统电连接,用于控制进入上夹套的高温蒸汽量;蒸汽出口,设于下夹套底侧,用于排出低温蒸汽;温度传感器,设于泵壳体上,与电控系统电连接,用于检测泵壳体温度;压力传感器,设于上夹套顶部;第二加强筋,设于泵壳体左下侧,位于下夹套内,用于对下夹套进行支撑;第三加强筋,设于泵壳体右下侧,位于下夹套内,用于对下夹套进行支撑;第一通孔,有若干个均布设置于安装座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浆态床装置用双壳体高温耐磨夹套泵
本技术涉及离心泵
,具体为一种浆态床装置用双壳体高温耐磨夹套泵。
技术介绍
石油作为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提高石油的利用率的关键在于渣油的深度转化,浆态床渣油加氢装置可以满足渣油的进一步劣质化的要求,并大大降低原油采购成本,是未来石化行业的发展方向。双壳体高温耐磨夹套泵(减压塔底泵)作为浆态床渣油加氢装置的核心泵,能否顺利运行,对整个装置的影响重大。浆态床渣油加氢装置使用的介质主要为高密度、高黏度、大颗粒且使用温度高达300℃的重油或沥青。对输送介质的设备带来了较大的设计难度。难点主要在于泵送的介质高温、高黏度的特性!在外界环境温度降低(冬季)和设备停机的时候,设备内部介质散热加大,温度降低,导致介质流动性降低甚至凝固,从而使设备无法正常运行。目前比较常用的办法是给这类泵进行电伴热,即在设备本体上缠绕伴热带,由伴热带通电生热并将热量传递给泵,这种方法存在如下不足:1.所要伴热的设备的外形同样要求相对简单和规则(如BB5型泵),对于外形不规则的设备(如BB2型泵),伴热带无法实现全覆盖,存在局部无法伴热、保温的情况;2.且耗电量比较大,经济性差;3.由于是通强电,对于现场保养维护的人员来说,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也有部分泵采用保温夹套的技术方案,如CN103696990A公开了一种全夹套保温泵,在泵进水端、出水端泵壳体、泵盖以及密封压盖处均设置有夹腔,通入液态热介质或热蒸汽对泵体所有与输送介质接触或输送介质进行加热,这种结构只是在泵壳体外加了一个夹腔,还在存在换热面小,热交换效率低的不足,其夹腔内的加热介质在向泵壳体内传递热量的同时也通过夹腔表面向环境进行散热,浪费加热介质的热量,存在能耗高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浆态床装置用双壳体高温耐磨夹套泵,通过设置的加强筋一方面具有增加了换热面积、提高了换热效率,夹套具有多点支撑稳定性可靠性好,温度均匀性好;通过温度传感器与比例阀,可以自动调整高温蒸汽的供应量,节省高温蒸汽,通过设置的压力传感器能实时检测夹套内的高温蒸汽压力,提升了安全性;在夹套外部设置保温层,有效降低热量向环境散失,进一步提升了节能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浆态床装置用双壳体高温耐磨夹套泵,包括:泵壳体2,安装座204,设于所述泵壳体2水平中心线两侧,用于与安装基础连接对所述双壳体高温耐磨夹套泵进行固定;上夹套3,包裹于所述泵壳体2外部位于安装座204上端且与所述安装座204密封焊合连接;下夹套19,包裹于所述泵壳体2外部位于安装座204下端且与所述安装座204密封焊合连接;保温层22,贴合于所述上夹套3和所述下夹套19外壁上,用于所述上夹套3和所述下夹套19保温,防止热量散发到环境中,节约高温蒸汽使用量,提升节能保温效果;蒸汽接入管道4,设于所述上夹套3上,与所述上夹套3内部连接通,用于向上夹套3内供应高温蒸汽;比例阀5,设于所述蒸汽接入管道4上且与电控系统电连接,用于控制进入所述上夹套3的高温蒸汽量;蒸汽出口20,设于下夹套19底侧,用于排出低温蒸汽;温度传感器21,设于所述泵壳体2上,与所述电控系统电连接,用于检测泵壳体2温度;压力传感器10,设于所述上夹套3顶部,与所述电控系统电连接,用于检测所述上夹套3内蒸汽压力;第一排气凸台6、第二排气凸台11,均设置于所述泵壳体2顶部,所述第一排气凸台6和所述第二排气凸台11均贯穿所述上夹套3且与所述上夹套3密封焊合连接,对所述上夹套3进行支撑,提升上夹套3的稳定性和强度;第二加强筋205,设于所述泵壳体2左下侧,位于所述下夹套19内,用于对所述下夹套19进行支撑,提升下夹套19的稳定性和强度,同时增加了泵壳体2与高温蒸汽的接触面积,将热量导入泵壳体2,提升了换热效率;第三加强筋206,设于所述泵壳体2右下侧,位于所述下夹套19内,用于对所述下夹套19进行支撑,提升下夹套19的稳定性和强度,同时增加了泵壳体2与高温蒸汽的接触面积,将热量导入泵壳体2,提升了换热效率;第一通孔207,有若干个均布设置于所述安装座204上,用于连通所述上夹套3和所述下夹套19,将上夹套3和所述下夹套19连通形成高温蒸汽循环通路,保证上夹套3和所述下夹套19内温度的均匀性,有利于提高夹套泵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浆态床装置用双壳体高温耐磨夹套泵,还包括:左侧泵盖1,安装于所述泵壳体2左端;右侧泵盖14,安装于所述泵壳体2右端;隔板17,安装于所述泵壳体2内且位于所述左侧泵盖1和右侧泵盖14之间;串设固定在主轴15上的首级叶轮18和次级叶轮16;所述主轴15贯穿所述左侧泵盖1、所述隔板17以及所述右侧泵盖14,所述首级叶轮18位于所述左侧泵盖1和所述隔板17之间,所述次级叶轮16位于所述隔板17和右侧泵盖14之间之间;吸入口201,设于所述泵壳体2上部,与所述首级叶轮18吸入侧相适配连通;吐出口202,设于所述泵壳体2上部,与所述次级叶轮16吐出侧相适配连通;首级叶轮吐出流道210,设于所述泵壳体2内壁,与所述首级叶轮18吐出侧及所述次级叶轮16吸入侧连通;次级叶轮吐出流道211,设于所述泵壳体2内壁,与所述次级叶轮16吐出侧及所述吐出口202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排气凸台6和所述第二排气凸台11均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排气凸台6与所述首级叶轮吐出流道210顶部连通,所述第二排气凸台11与所述次级叶轮吐出流道211顶部连通,通过以上设置,在夹套泵初次使用或停机重新启动时方便排除泵壳体2内的空气,确保夹套泵的泵送效率和扬程。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排气凸台6和所述第二排气凸台11延伸出所述上夹套3的外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排气管7和第二排气管12,所述第一排气管7上设置有第一排气阀8,所述第二排气管12上设置有第二排气阀13,通过以上设置,可以方便的进行排气及关闭操作。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204上端与所述泵壳体2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筋203,所述第一加强筋203上设第四通孔212,用于连通所述上夹套3内的所述第一加强筋203的两侧区域。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加强筋205和所述第三加强筋206上均分别设有第二通孔208和第三通孔209,用于使所述下夹套19内位于所述第二加强筋205和所述第三加强筋206之间的区域相互连通,保证各区域的温度均匀性,提高夹套泵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上夹套3顶部还设有安全阀9,有利于提高夹套泵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浆态床装置用双壳体高温耐磨夹套泵局部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浆态床装置用双壳体高温耐磨夹套泵的泵壳体结构侧视图。图3为图2中的A-A剖视图。图4为图2中的B-B剖视图。图5为图2中的C-C剖视图。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浆态床装置用双壳体高温耐磨夹套泵,其特征在于,包括:/n泵壳体(2),/n安装座(204),设于所述泵壳体(2)水平中心线两侧,用于与安装基础连接对所述双壳体高温耐磨夹套泵进行固定;/n上夹套(3),包裹于所述泵壳体(2)外部位于安装座(204)上端且与所述安装座(204)密封焊合连接;/n下夹套(19),包裹于所述泵壳体(2)外部位于安装座(204)下端且与所述安装座(204)密封焊合连接;/n保温层(22),贴合于所述上夹套(3)和所述下夹套(19)外壁上;/n蒸汽接入管道(4),设于所述上夹套(3)上,与所述上夹套(3)内部连接通,用于向上夹套(3)内供应高温蒸汽;/n比例阀(5),设于所述蒸汽接入管道(4)上且与电控系统电连接,用于控制进入所述上夹套(3)的高温蒸汽量;/n蒸汽出口(20),设于下夹套(19)底侧,用于排出低温蒸汽;/n温度传感器(21),设于所述泵壳体(2)上,与所述电控系统电连接,用于检测泵壳体(2)温度;/n压力传感器(10),设于所述上夹套(3)顶部,与所述电控系统电连接,用于检测所述上夹套(3)内蒸汽压力;/n第一排气凸台(6)、第二排气凸台(11),均设置于所述泵壳体(2)顶部,所述第一排气凸台(6)和所述第二排气凸台(11)均贯穿所述上夹套(3)且与所述上夹套(3)密封焊合连接,对所述上夹套(3)进行支撑;/n第二加强筋(205),设于所述泵壳体(2)左下侧,位于所述下夹套(19)内,用于对所述下夹套(19)进行支撑以及增加换热面积;/n第三加强筋(206),设于所述泵壳体(2)右下侧,位于所述下夹套(19)内,用于对所述下夹套(19)进行支撑以及增加换热面积;/n第一通孔(207),有若干个均布设置于所述安装座(204)上,用于连通所述上夹套(3)和所述下夹套(1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浆态床装置用双壳体高温耐磨夹套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泵壳体(2),
安装座(204),设于所述泵壳体(2)水平中心线两侧,用于与安装基础连接对所述双壳体高温耐磨夹套泵进行固定;
上夹套(3),包裹于所述泵壳体(2)外部位于安装座(204)上端且与所述安装座(204)密封焊合连接;
下夹套(19),包裹于所述泵壳体(2)外部位于安装座(204)下端且与所述安装座(204)密封焊合连接;
保温层(22),贴合于所述上夹套(3)和所述下夹套(19)外壁上;
蒸汽接入管道(4),设于所述上夹套(3)上,与所述上夹套(3)内部连接通,用于向上夹套(3)内供应高温蒸汽;
比例阀(5),设于所述蒸汽接入管道(4)上且与电控系统电连接,用于控制进入所述上夹套(3)的高温蒸汽量;
蒸汽出口(20),设于下夹套(19)底侧,用于排出低温蒸汽;
温度传感器(21),设于所述泵壳体(2)上,与所述电控系统电连接,用于检测泵壳体(2)温度;
压力传感器(10),设于所述上夹套(3)顶部,与所述电控系统电连接,用于检测所述上夹套(3)内蒸汽压力;
第一排气凸台(6)、第二排气凸台(11),均设置于所述泵壳体(2)顶部,所述第一排气凸台(6)和所述第二排气凸台(11)均贯穿所述上夹套(3)且与所述上夹套(3)密封焊合连接,对所述上夹套(3)进行支撑;
第二加强筋(205),设于所述泵壳体(2)左下侧,位于所述下夹套(19)内,用于对所述下夹套(19)进行支撑以及增加换热面积;
第三加强筋(206),设于所述泵壳体(2)右下侧,位于所述下夹套(19)内,用于对所述下夹套(19)进行支撑以及增加换热面积;
第一通孔(207),有若干个均布设置于所述安装座(204)上,用于连通所述上夹套(3)和所述下夹套(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浆态床装置用双壳体高温耐磨夹套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左侧泵盖(1),安装于所述泵壳体(2)左端;
右侧泵盖(14),安装于所述泵壳体(2)右端;
隔板(17),安装于所述泵壳体(2)内且位于所述左侧泵盖(1)和右侧泵盖(14)之间;
串设固定在主轴(15)上的首级叶轮(18)和次级叶轮(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军伟蔡兰勇杨国军陈晓秦陈福乐李林锋谢功耋吴万旺杨春野聂小林
申请(专利权)人:嘉利特荏原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