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88843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涉及能源技术领域,用于解决动力机构的润滑效果差,使用寿命短的技术问题,该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包括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装置和供水系统;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装置包括回转件和套设在回转件上的动力机构,动力机构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且套设在回转件上的至少两个第一支撑件,壳体上设有第一冷却通道,供水系统与第一冷却通道连通,供水系统向第一冷却通道供水以冷却壳体和各第一支撑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提高动力机构的润滑效果,满足动力机构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的工作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
本技术涉及能源
,尤其涉及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
技术介绍
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是一种新型的新能源技术,具有紧凑、高效、低成本的优势,成为近年来发电与能源动力行业研究的热点之一。相关技术中,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包括回转件和依次套设在回转件上的压缩机、动力机构和透平机,压缩机、动力机构和透平机同轴设置而形成一体机,其中,动力机构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支撑件,支撑件套设在轴上用于承载轴向和/或径向载荷,为了提高动力机构的使用寿命和效率,通常对回转件与支撑件之间采用润滑油进行润滑,以减小回转件与支撑件之间的摩擦。然而,该动力机构的润滑效果差,使用寿命短,导致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的工作稳定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用于提高动力机构的润滑效果,满足动力机构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的工作稳定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其包括: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装置和供水系统;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装置包括回转件和套设在回转件上的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内且套设在所述回转件上的至少两个第一支撑件,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冷却通道,所述供水系统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连通,所述供水系统向所述第一冷却通道供水以冷却所述壳体和各所述第一支撑件。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通过在壳体上设置第一冷却通道,其中,供水系统与第一冷却通道连通,供水系统向第一冷却通道内供水以冷却壳体和壳体内的各第一支撑件,这样,可以避免因温度过高而导致各第一支撑件与回转件之间的润滑膜的破坏,提高了各第一支撑件与回转件之间的润滑效果,从而满足动力机构的使用寿命,提高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回转件与各所述第一支撑件之间设有用于形成水膜的第一间隙,所述壳体上还设有向各所述第一间隙注水的第一注水孔,当所述供水系统与各所述第一注水孔连通时,所述供水系统通过各所述第一注水孔向各所述第一间隙内注水以形成水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通过在回转件与各第一支撑件之间设置形成水膜的第一间隙,在壳体上设置与第一间隙连通的第一注水孔,供水系统通过各第一注水孔向第一间隙内注水以形成水膜,通过水膜来达到润滑各第一支撑件与回转件的效果,结构简单,摩擦功耗小,成本低,获取容易,环境友好无污染,便于维护保养。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件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支撑件相背的至少一端设有第二支撑件,且所述第二支撑件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分别套设在所述回转件上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沿所述回转件的轴向,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设有形成水膜的第二间隙,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二注水孔,所述第二注水孔与所述第二间隙连通,当所述供水系统与所述第二注水孔连通时,所述供水系统通过所述第二注水孔向所述第二间隙内供水以形成水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通过在两个第一支撑件相背的至少一端设置第二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沿轴向设置形成水膜的第二间隙,在壳体上设置第二注水孔,使第二注水孔与第二间隙连通,供水系统通过第二注水孔向第二间隙内供水以形成水膜,这样,可以提高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润滑效果,结构简单,摩擦功耗小,成本低,获取容易,环境友好无污染,便于维护保养。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支撑件相对的一端均设有第一密封结构,所述第一密封结构用于密封两个所述支撑件相对的一端的端部与所述回转件之间沿径向的间隙。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通过在两个第一支撑件相对的一端均设置第一密封结构,通过第一密封结构密封两个第一支撑件相对的一端的端部与回转件之间沿径向的间隙,这样,提高了各第一密封结构与动力机构内其他零部件之间的密封性,可以避免各第一间隙内形成水膜的水进入动力机构内的其他零部件内,影响动力机构的安全可靠性。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装置还包括压缩机和透平机,所述压缩机和所述透平机与所述动力机构同轴设置,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动力机构的两侧;所述压缩机和所述透平机相对的两端的端部均设有第二密封结构,所述第二密封结构用于密封所述压缩机和所述透平机的相对的两端的端部与所述回转件之间沿径向的间隙。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通过在压缩机和透平机相对的两端的端部设置第二密封结构,第二密封结构用于密封压缩机和透平机的相对的两端的端部与回转件之间沿径向的间隙,这样,提高了动力机构与压缩机和透平机之间的密封性,可以避免透平机一端的高温进入动力机构内,影响动力机构的润滑效果和使用寿命,也可以避免压缩机和透平机中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泄漏,影响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装置的循环效率。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透平机包括透平壳体,所述透平壳体和位于所述透平机与所述动力机构之间的回转件上设有第二冷却通道,所述压缩机包括第一出口,所述压缩机的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连通,以使经所述压缩机压缩后的低温低压的超临界二氧化碳用于冷却所述透平壳体和所述回转件。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通过在透平壳体和透平机与动力机构之间的回转件上设置第二冷却通道,压缩机的第一出口与第二冷却通道连通,通过第一出口排出的经压缩机压缩后的低温低压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对透平壳体和回转件进行冷却,这样,可以避免透平机的高温经透平壳体和回转件传递至动力机构,避免动力机构因温度过高而导致润滑效果差,使用寿命低。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装置还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压缩机还包括第二出口,所述加热装置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第二出口连通,所述加热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透平机的入口端连通,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将所述压缩机的所述第二出口输出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加热至所述透平机的工作温度,以推动所述透平机膨胀做功。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供水系统的出水口处设有用于过滤水中杂质的过滤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通过在供水系统的出水口处设置过滤水中杂质的过滤器,这样,提高了动力机构的安全可靠性,避免水中的杂质进入动力机构中对回转件与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之间进行磨损等。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注水孔、所述第二注水孔和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的出水端处均设有温度检测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通过在第一注水孔、第二注水孔和第一冷却通道的出水端设置温度检测器,以检测进入动力机构的水的温度,确保润滑效果和冷却效果,提高动力机构的安全可靠性,满足其使用寿命。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机构为电动发电机。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装置和供水系统;/n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装置包括回转件和套设在回转件上的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内且套设在所述回转件上的至少两个第一支撑件,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冷却通道,所述供水系统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连通,所述供水系统向所述第一冷却通道供水以冷却所述壳体和各所述第一支撑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装置和供水系统;
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装置包括回转件和套设在回转件上的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内且套设在所述回转件上的至少两个第一支撑件,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冷却通道,所述供水系统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连通,所述供水系统向所述第一冷却通道供水以冷却所述壳体和各所述第一支撑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件与各所述第一支撑件之间设有用于形成水膜的第一间隙,所述壳体上还设有向各所述第一间隙注水的第一注水孔,所述供水系统与各所述第一注水孔连通,所述供水系统通过各所述第一注水孔向各所述第一间隙内注水以形成水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支撑件相背的至少一端设有第二支撑件,且所述第二支撑件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分别套设在所述回转件上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沿所述回转件的轴向,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设有形成水膜的第二间隙,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二注水孔,所述第二注水孔与所述第二间隙连通,当所述供水系统与所述第二注水孔连通时,所述供水系统通过所述第二注水孔向所述第二间隙内供水以形成水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件相对的一端均设有第一密封结构,所述第一密封结构用于密封两个所述支撑件相对的一端的端部与所述回转件之间沿径向的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磊陈健张胜龙张少锋魏掌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朝临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