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冷侧预压缩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96593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同轴冷侧预压缩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及方法,所述循环系统包括主压缩机、低温回热器、高温回热器、预压缩机、透平和热源;所述低温回热器和高温回热器均包括低压侧和高压侧;所述主压缩机将工质压力提升至设计水平后进入低温回热器的高压侧预热,经过低温回热器预热后的工质经过预压缩机提升压力后进入高温回热器的高压侧加热,经过高温回热器加热的工质经过热源吸收热量进入透平做功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所述透平出口的工质依次经过高温回热器的低压侧、低温回热器的低压侧回到主压缩机。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单级回热循环的回热器引起有效功损失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同轴冷侧预压缩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动力转换领域,具体涉及同轴冷侧预压缩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是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工质、采用气体布雷顿热力学循环、充分结合工质物性、热力学原理与设备特性形成的创新型动力循环方式,具有系统热效率高、体积小、循环流程简单、变工况性能好等优势,是目前热能动力领域研究的前沿热点,可以与核能、太阳能、化石能、余热利用等进行有效结合,具有替代当前大规模使用的蒸汽朗肯循环的技术潜力。对于常规单级回热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通过回热器将透平出口的低压高温工质热量传递给高压侧的高压低温工质。在回热器两侧,由于高压侧工质的热容高于低压侧工质热容,使得高压侧工质温升小于低压侧工质温降。即低压侧的高品质热能在传递给低压侧时,降低为低品质热能,减少了系统热效率。回热器两侧工质的热容差异越大,由此引起的有效功损失也越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的目的在于提供同轴冷侧预压缩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解决单级回热循环的回热器引起有效功损失的问题。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基于上述循环系统的循环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同轴冷侧预压缩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包括主压缩机、低温回热器、高温回热器、预压缩机、透平和热源;所述低温回热器和高温回热器均包括低压侧和高压侧;所述主压缩机将工质压力提升至设计水平后进入低温回热器的高压侧预热,经过低温回热器预热后的工质经过预压缩机提升压力后进入高温回热器的高压侧加热,经过高温回热器加热的工质经过热源吸收热量进入透平做功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所述透平出口的工质依次经过高温回热器的低压侧、低温回热器的低压侧回到主压缩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从主压缩机出来的流体,在低温回热器内被预热;接着进入预压缩机进一步提升压力后,进入高温回热器;在高温回热器进一步被加热后,进入热源;在热源内,工质吸收热量,在出口达到指定参数后,进入透平做功;在透平出口,工质的压力与温均有所降低;之后,工质先后经过高温回热器与低温回热器的低压侧,通过两个回热器,将工质的热量传递给高压侧;由低温回热器出来的流体回到主压缩机入口,形成一个闭式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本专利技术相对于单级回热循环,本实施例所述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增加了一台回热器即高温回热器和预压缩机,通过本专利技术的设计,降低了低温回热器两侧压差,使得两侧物性差异减小,有助于提升回热器效率;通过增加一台预压缩机,提升了高温回热器高压侧温度,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热源入口温度,提升系统热效率。进一步地,还包括冷却器,所述冷却器置于低温回热器的低压侧和主压缩机之间的管道上。进一步地,还包括发电机,所述发电机与透平的出口连接,用于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进一步地,主压缩机、预压缩机、透平和发电机同轴布置。进一步地,主压缩机、预压缩机和透平同轴布置。进一步地,低温回热器和高温回热器平行设置。进一步地,主压缩机的出口通过管道与低温回热器的高压侧入口连接,所述低温回热器的高压侧出口通过管道与预压缩机的入口连接,所述预压缩机的出口通过管道与高温回热器的高压侧入口连接,所述高温回热器的高压侧出口通过管道与热源的入口连接,所述热源的出口通过管道与透平的入口连接;所述透平的出口通过管道与高温回热器的低压侧入口连接,所述高温回热器的低压侧出口通过管道与低温回热器的低压侧入口连接,所述低温回热器的低压侧出口通过管道与主压缩机的入口连接。进一步地,低温回热器的低压侧出口与主压缩机的入口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所述主压缩机的出口和低温回热器的高压侧入口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进一步地,热源的出口和透平的入口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基于同轴冷侧预压缩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的循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工质在主压缩机内将压力提升至设计水平;S2、压力提升至设计水平后的工质在低温回热器内被预热;S3、预热后的工质进入预压缩机进一步提升压力后,进入高温回热器内加热;S4、工质在高温回热器内被加热后进入热源吸收热量,在出口达到指定参数后进入透平做功;S6、透平出口的工质先后经过高温回热器的低压侧、低温回热器的低压侧回到主压缩机,形成一个闭式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相对于单级回热循环,本实施例所述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增加了一台回热器即高温回热器和预压缩机,通过本专利技术的设计,降低了低温回热器两侧压差,使得两侧物性差异减小,有助于提升回热器效率;通过增加一台预压缩机,提升了高温回热器高压侧温度,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热源入口温度,提升系统热效率。2、本专利技术的主压缩机、预压缩机、透平以及电机采用同轴布置,有利用于减小设备体积和成本。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主压缩机,2-低温回热器,3-高温回热器,4-预压缩机,5-透平,6-发电机,7-冷却器,8-热源。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所示,同轴冷侧预压缩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包括主压缩机1、低温回热器2、高温回热器3、预压缩机4、透平5和热源8;所述低温回热器2和高温回热器3均包括低压侧和高压侧;所述主压缩机1将工质压力提升至设计水平后进入低温回热器2的高压侧预热,经过低温回热器2预热后的工质经过预压缩机4提升压力后进入高温回热器3的高压侧加热,经过高温回热器3加热的工质经过热源8吸收热量进入透平5做功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所述透平5出口的工质依次经过高温回热器3的低压侧、低温回热器2的低压侧回到主压缩机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压缩机1的出口通过管道与低温回热器2的高压侧入口连接,所述低温回热器2的高压侧出口通过管道与预压缩机4的入口连接,所述预压缩机4的出口通过管道与高温回热器3的高压侧入口连接,所述高温回热器3的高压侧出口通过管道与热源8的入口连接,所述热源8的出口通过管道与透平5的入口连接;所述透平5的出口通过管道与高温回热器3的低压侧入口连接,所述高温回热器3的低压侧出口通过管道与低温回热器2的低压侧入口连接,所述低温回热器2的低压侧出口通过管道与主压缩机1的入口连接。本实施例的循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工质在主压缩机1内将压力提升至设计水平;S2、压力提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同轴冷侧预压缩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压缩机(1)、低温回热器(2)、高温回热器(3)、预压缩机(4)、透平(5)和热源(8);/n所述低温回热器(2)和高温回热器(3)均包括低压侧和高压侧;/n所述主压缩机(1)将工质压力提升至设计水平后进入低温回热器(2)的高压侧预热,经过低温回热器(2)预热后的工质经过预压缩机(4)提升压力后进入高温回热器(3)的高压侧加热,经过高温回热器(3)加热的工质经过热源(8)吸收热量进入透平(5)做功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n所述透平(5)出口的工质依次经过高温回热器(3)的低压侧、低温回热器(2)的低压侧回到主压缩机(1)。/n

【技术特征摘要】
1.同轴冷侧预压缩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压缩机(1)、低温回热器(2)、高温回热器(3)、预压缩机(4)、透平(5)和热源(8);
所述低温回热器(2)和高温回热器(3)均包括低压侧和高压侧;
所述主压缩机(1)将工质压力提升至设计水平后进入低温回热器(2)的高压侧预热,经过低温回热器(2)预热后的工质经过预压缩机(4)提升压力后进入高温回热器(3)的高压侧加热,经过高温回热器(3)加热的工质经过热源(8)吸收热量进入透平(5)做功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
所述透平(5)出口的工质依次经过高温回热器(3)的低压侧、低温回热器(2)的低压侧回到主压缩机(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冷侧预压缩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器(7),所述冷却器(7)置于低温回热器(2)的低压侧和主压缩机(1)之间的管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冷侧预压缩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电机(6),所述发电机(6)与透平(5)的出口连接,用于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轴冷侧预压缩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压缩机(1)、预压缩机(4)、透平(5)和发电机(6)同轴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冷侧预压缩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压缩机(1)、预压缩机(4)和透平(5)同轴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冷侧预压缩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回热器(2)和高温回热器(3)平行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冷侧预压缩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压缩机(1)的出口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金光黄彦平王俊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