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工方便的保温隔声浮筑楼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8720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施工方便的保温隔声浮筑楼板,包括包括钢筋混凝土楼板,所述钢筋混凝土楼板上铺设有硬质基层,所述硬质基层相邻的两侧面设置有拼接槽,所述硬质基层的另外两侧均设置有可插入所述拼接槽内拼接头,所述硬质基层的上部设置有减震层,所述减震层包括下减震层以及上减震层,所述下减震层和上减震层之间间隔均匀地设置有若干减震骨架,每个所述减震骨架的内部均开设有空腔,所述减震层的上方设置有防护面层,所述下减震层与硬质基层固定连接,所述上减震层与所述防护面层固定连接,所述防护面层上还设置有混凝土层,所述施工方便的保温隔声浮筑楼板隔声保温效果佳,且便于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施工方便的保温隔声浮筑楼板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施工方便的保温隔声浮筑楼板。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建筑规模和数量空前。住房制度的改变、建筑标准诉求的提高、建筑材料和结构的变化,生活中人们对声环境质量的重视等都对建筑声学的需求和发展既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也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中国的城市居民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仍然要住在多层和高层的集合住宅内,因此,民用建筑的楼板撞击声隔声是建筑声学面临的量大面广的问题。浮筑楼板技术,是楼板撞击声隔声技术的一种,是解决楼板撞击声的干扰问题而采用的一种措施。即在结构楼板上铺设一层弹性减振垫层,再在弹性层上铺设一层混凝土或水泥砂浆保护层。由细石混凝土、水泥砂浆刚性保护层(和弹性垫层构成一个隔振系统。住户在楼板上活动产生的振动被弹性层吸收,从而避免振动通过楼板或墙体传到相邻空间产生噪声污染。现有技术中的浮筑楼板均为高回弹材料,具有一定的伸缩弹性,在拼接处不易达到密闭效果,容易存留安装缝隙,且其结构单一,保温隔声和减震效果均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方便的保温隔声浮筑楼板,所述施工方便的保温隔声浮筑楼板便于施工,且具有良好的隔声和减震效果。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施工方便的保温隔声浮筑楼板,包括钢筋混凝土楼板,所述钢筋混凝土楼板上铺设有硬质基层,所述硬质基层相邻的两侧面设置有拼接槽,所述硬质基层的另外两侧均设置有可插入所述拼接槽内拼接头,所述硬质基层的上部设置有减震层,所述减震层包括下减震层以及上减震层,所述下减震层和上减震层之间间隔均匀地设置有若干减震骨架,每个所述减震骨架的内部均开设有空腔,所述减震层的上方设置有防护面层,所述下减震层与硬质基层固定连接,所述上减震层与所述防护面层固定连接,所述防护面层上还设置有混凝土层,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施工方便的保温隔声浮筑楼板在使用时通过将所述拼接头插入所述拼接槽内进行定位安装,然后在所述防护面层的顶部浇筑混凝土层,施工方便,且保暖隔音效果好。进一步地,所述拼接头为矩形拼接头,所述拼接槽为与所述矩形拼接头相匹配的中空矩形拼接槽,将所述拼接头嵌入所述拼接槽中便于对减震层进行定位和安装。进一步地,所述硬质基层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凸起。进一步地,所述防滑凸起为条纹状,优选为瓦楞状,便于增强所述硬质基层与钢筋混凝土楼板之前的摩擦力,减少安装位移。进一步地,所述下减震层与硬质基层粘接,所述上减震层与所述防护面层粘接。进一步地,所述减震骨架为圆台或圆柱结构,且所述减震骨架与所述上减震层、下减震层固定连接,以减少安装工序。进一步地,所述上减震层、下减震层的厚度均0.5cm-2cm。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层内嵌设有钢丝网,避免混凝土开裂。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层的厚度为1-6c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施工方便的保温隔声浮筑楼板通过设置一体化的保温隔声减震层,在安装时只需找平地面后将所述拼接头插入对应的拼接槽中即可完成拼装,再在所述防护面层的顶部浇筑一层混凝土层即可,施工方便,且隔音减震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施工方便的保温隔声浮筑楼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施工方便的保温隔声浮筑楼板的减震层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10为钢筋混凝土楼板,20为硬质基层,201为防滑凸起,202为下减震层,203为减震骨架,204为空腔,205为上减震层,206为防护面层,30为混凝土层,301为钢丝网,401为拼接槽,402为拼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2所示,一种施工方便的保温隔声浮筑楼板,包括钢筋混凝土楼板10,所述钢筋混凝土楼板10上铺设有硬质基层20,所述硬质基层20相邻的两侧面设置有拼接槽401401,所述硬质基层20的另外两侧均设置有可插入所述拼接槽401内拼接头402,所述硬质基层20的上部设置有减震层,所述减震层包括下减震层202以及上减震层205,所述下减震层202和上减震层205之间间隔均匀地设置有若干减震骨架203,每个所述减震骨架203的内部均开设有空腔204,所述减震层的上方设置有防护面层206,所述下减震层202与硬质基层20固定连接,所述上减震层205与所述防护面层206固定连接,所述防护面层206上还设置有混凝土层30,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施工方便的保温隔声浮筑楼板在使用时通过将所述拼接头402插入所述拼接槽401内进行定位安装,然后在所述防护面层206的顶部浇筑混凝土层30,施工方便,且保暖隔音效果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拼接头402为矩形拼接头,所述拼接槽401为与所述矩形拼接头相匹配的中空矩形拼接槽,将所述拼接头402嵌入所述拼接槽402中便于对减震层进行定位和安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硬质基层20和防护面层206均为硬质岩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硬质基层20的厚度为1.5c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硬质基层20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凸起20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滑凸起201为瓦楞状的条纹,便于增强所述硬质基层20与钢筋混凝土楼板10之前的摩擦力,减少安装位移。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减震层202与硬质基层20粘接,所述上减震层205与所述防护面层206粘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减震骨架203为圆柱结构,且所述减震骨架203与所述上减震层205、下减震层202固定连接,以减少安装工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减震层205、下减震层202的厚度均1.2c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层30内嵌设有钢丝网301,避免混凝土开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层30的厚度为2cm。本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将保温、隔声、减震材料固定连接,在硬质基层20上设置拼接槽401和拼接头402,便于在安装时进行定位,解决现有的浮筑楼板减震层效果不佳且安装不便的问题。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技术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施工方便的保温隔声浮筑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混凝土楼板(10),所述钢筋混凝土楼板(10)上铺设有硬质基层(20),所述硬质基层(20)相邻的两侧面设置有拼接槽(401),所述硬质基层(20)的另外两侧均设置有可插入所述拼接槽(401)内拼接头(402),所述硬质基层(20)的上部设置有减震层,所述减震层包括下减震层(202)以及上减震层(205),所述下减震层(202)和上减震层(205)之间间隔均匀地设置有若干减震骨架(203),每个所述减震骨架(203)的内部均开设有空腔(204),所述减震层的上方设置有防护面层(206),所述下减震层(202)与硬质基层(20)固定连接,所述上减震层(205)与所述防护面层(206)固定连接,所述防护面层(206)上还设置有混凝土层(3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施工方便的保温隔声浮筑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混凝土楼板(10),所述钢筋混凝土楼板(10)上铺设有硬质基层(20),所述硬质基层(20)相邻的两侧面设置有拼接槽(401),所述硬质基层(20)的另外两侧均设置有可插入所述拼接槽(401)内拼接头(402),所述硬质基层(20)的上部设置有减震层,所述减震层包括下减震层(202)以及上减震层(205),所述下减震层(202)和上减震层(205)之间间隔均匀地设置有若干减震骨架(203),每个所述减震骨架(203)的内部均开设有空腔(204),所述减震层的上方设置有防护面层(206),所述下减震层(202)与硬质基层(20)固定连接,所述上减震层(205)与所述防护面层(206)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阳阳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进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