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于加工的新型浮筑楼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3635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易于加工的新型浮筑楼板,具体涉及浮筑楼板领域,包括第一楼板主体,所述第一楼板主体两侧均设有第二楼板主体,所述第一楼板主体和第二楼板主体顶部表面均设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表面设有卡槽,所述第一楼板主体和第二楼板主体底部表面均设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楼板主体和第二楼板主体一侧均固定设有卡块,所述卡块与卡槽卡合,所述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一侧均设有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组合性的设置方式和可拆卸的第一隔音块和第二隔音块,可以根据面积进行自由组合使用,提升整体连接的稳定性,同时使用过程中可以应对不同的噪音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于加工的新型浮筑楼板
本技术涉及浮筑楼板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易于加工的新型浮筑楼板。
技术介绍
浮筑楼板,就是在钢筋混凝土楼板上垫一层以矿棉为主的弹性隔声层,然后再铺楼面,固体的传声效果在固体、液体、气体之中是最强的,现在固体传声被大大缓解了,楼板的隔声性能也就大大加强了。专利申请公布号CN209457226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易于加工的新型浮筑楼板,包括中板,所述中板的顶端与低端处均粘合有侧板,每个所述侧板的侧边等距离开设多组调节机构,每组所述调节机构由侧板侧边开设的两个撕裂槽,以及侧板顶端表面开设的多组顶孔组成,每组所述顶孔的数量与撕裂槽的数量相等,且每组所述顶孔呈排列式分布在侧板的顶端表面;通过设计的撕裂槽、顶孔、调节板、顶槽以及贯穿孔,可以在本技术的铺设中,当发生单个浮筑楼板的面积偏大时,可在不通过任何外部工具的情况下完成对边角的撕裂,且成型度较高,不会发生现有通过工具切割时产生的倾斜及毛刺现象。但是在实际使用时,现有的浮筑楼板在使用时无法根据面积进行自由组合使用,整体连接稳定性差,使用过程中无法应对不同的噪音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易于加工的新型浮筑楼板,通过设置组合性的设置方式和可拆卸的第一隔音块和第二隔音块,可以根据面积进行自由组合使用,提升整体连接的稳定性,同时使用过程中可以应对不同的噪音强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易于加工的新型浮筑楼板,包括第一楼板主体,所述第一楼板主体两侧均设有第二楼板主体,所述第一楼板主体和第二楼板主体顶部表面均设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表面设有卡槽,所述第一楼板主体和第二楼板主体底部表面均设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楼板主体和第二楼板主体一侧均固定设有卡块,所述卡块与卡槽卡合,所述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一侧均设有凹槽,一个所述凹槽内部设有第一隔音块,另一所述凹槽内部设有第二隔音块,所述第一隔音块和第二隔音块两侧均固定设有第一卡合条,所述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内壁固定设有第二卡合条。进一步,所述第一楼板主体和第二楼板主体内部均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内部设有填充柱,所述填充柱与贯穿孔滑动连接。进一步,所述填充柱由不锈钢材料制成。进一步,所述第一卡合条和第二卡合条均由橡胶材料制成。进一步,所述第一隔音块由石膏材料制成。进一步,所述第二隔音块由天然植物纤维材料制成。进一步,所述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横截面形状均设置为L形。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通过设置组合性的设置方式和可拆卸的第一隔音块和第二隔音块,使用时可以将多个第一楼板主体与第二楼板主体进行组合,使得横截面形状均设置为L形的第一楼板主体的第一定位槽与第二楼板主体的第二定位槽互相卡合,之后将第一楼板主体一侧的卡块卡入到卡槽内部,从而将第一楼板主体与第二楼板主体进行组合固定连接,有效的防止了第一楼板主体与第二楼板主体位置发生偏移的情况,提升整体固定的稳定性,同时可以根据需要将由石膏材料制成的第一隔音块卡入到第一楼板主体上的凹槽内部,由天然植物纤维材料制成的第二隔音块卡入到第一楼板主体和第二楼板主体底部的凹槽内部,设置的由橡胶材料制成的第一卡合条和第二卡合条互相限制,从而将第一隔音块和第二隔音块进行固定,可以根据面积进行自由组合使用,提升整体连接的稳定性,同时使用过程中可以应对不同的噪音强度;2、通过设置贯穿孔和由不锈钢材料制成的填充柱,将由不锈钢材料制成的填充柱滑入到贯穿孔内部,从而可以提升第一楼板主体和第二楼板主体的抗压效果,同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抗压环境采用不同材质的填充柱进行加固,有效的提升了使用的多样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图1中A部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侧视图。附图标记为:1第一楼板主体、2第二楼板主体、3第一定位槽、4卡槽、5第二定位槽、6卡块、7凹槽、8第一隔音块、9第二隔音块、10第一卡合条、11第二卡合条、12贯穿孔、13填充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附图1-4所示的一种易于加工的新型浮筑楼板,包括第一楼板主体1,所述第一楼板主体1两侧均设有第二楼板主体2,所述第一楼板主体1和第二楼板主体2顶部表面均设有第一定位槽3,所述第一定位槽3表面设有卡槽4,所述第一楼板主体1和第二楼板主体2底部表面均设有第二定位槽5,所述第一楼板主体1和第二楼板主体2一侧均固定设有卡块6,所述卡块6与卡槽4卡合,所述第一定位槽3和第二定位槽5一侧均设有凹槽7,一个所述凹槽7内部设有第一隔音块8,另一所述凹槽7内部设有第二隔音块9,所述第一隔音块8和第二隔音块9两侧均固定设有第一卡合条10,所述第一定位槽3和第二定位槽5内壁固定设有第二卡合条11。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合条10和第二卡合条11均由橡胶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音块8由石膏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隔音块9由天然植物纤维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槽3和第二定位槽5横截面形状均设置为L形。实际使用时可以将多个第一楼板主体1与第二楼板主体2进行组合,使得横截面形状均设置为L形的第一楼板主体1的第一定位槽3与第二楼板主体2的第二定位槽5互相卡合,之后将第一楼板主体1一侧的卡块6卡入到卡槽4内部,从而将第一楼板主体1与第二楼板主体2进行组合固定连接,有效的防止了第一楼板主体1与第二楼板主体2位置发生偏移的情况,提升整体固定的稳定性,同时可以根据需要将由石膏材料制成的第一隔音块8卡入到第一楼板主体1上的凹槽7内部,由天然植物纤维材料制成的第二隔音块9卡入到第一楼板主体1和第二楼板主体2底部的凹槽7内部,设置的由橡胶材料制成的第一卡合条10和第二卡合条11互相限制,从而将第一隔音块8和第二隔音块9进行固定,可以根据面积进行自由组合使用,提升整体连接的稳定性,同时使用过程中可以应对不同的噪音强度,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浮筑楼板在使用时无法根据面积进行自由组合使用,整体连接稳定性差,使用过程中无法应对不同的噪音强度的问题。如附图2所示的一种易于加工的新型浮筑楼板,还包括贯穿孔12,所述贯穿孔12设置在第一楼板主体1和第二楼板主体2内部,所述贯穿孔12内部设有填充柱13,所述填充柱13与贯穿孔12滑动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填充柱13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实际使用时,将由不锈钢材料制成的填充柱13滑入到贯穿孔12内部,从而可以提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易于加工的新型浮筑楼板,包括第一楼板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楼板主体(1)两侧均设有第二楼板主体(2),所述第一楼板主体(1)和第二楼板主体(2)顶部表面均设有第一定位槽(3),所述第一定位槽(3)表面设有卡槽(4),所述第一楼板主体(1)和第二楼板主体(2)底部表面均设有第二定位槽(5),所述第一楼板主体(1)和第二楼板主体(2)一侧均固定设有卡块(6),所述卡块(6)与卡槽(4)卡合,所述第一定位槽(3)和第二定位槽(5)一侧均设有凹槽(7),一个所述凹槽(7)内部设有第一隔音块(8),另一所述凹槽(7)内部设有第二隔音块(9),所述第一隔音块(8)和第二隔音块(9)两侧均固定设有第一卡合条(10),所述第一定位槽(3)和第二定位槽(5)内壁固定设有第二卡合条(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于加工的新型浮筑楼板,包括第一楼板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楼板主体(1)两侧均设有第二楼板主体(2),所述第一楼板主体(1)和第二楼板主体(2)顶部表面均设有第一定位槽(3),所述第一定位槽(3)表面设有卡槽(4),所述第一楼板主体(1)和第二楼板主体(2)底部表面均设有第二定位槽(5),所述第一楼板主体(1)和第二楼板主体(2)一侧均固定设有卡块(6),所述卡块(6)与卡槽(4)卡合,所述第一定位槽(3)和第二定位槽(5)一侧均设有凹槽(7),一个所述凹槽(7)内部设有第一隔音块(8),另一所述凹槽(7)内部设有第二隔音块(9),所述第一隔音块(8)和第二隔音块(9)两侧均固定设有第一卡合条(10),所述第一定位槽(3)和第二定位槽(5)内壁固定设有第二卡合条(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于加工的新型浮筑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楼板主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阳阳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进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