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机和搅拌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8386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提升机和搅拌站,提升机包括:第一导轨单元;第二导轨单元,与第一导轨单元铰接;第一导轨单元包括:第一气管,第一气管上设有第一连接部;第二导轨单元包括:第二气管,第二气管上设有第二连接部,其中,第二连接部用于和第一连接部连接。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有效地减少了提升机在现场的二次装配工作量,缩短了安装周期,还缩小了提升机发货时占用的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提升机和搅拌站
本技术涉及到工程机械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提升机和一种搅拌站。
技术介绍
目前搅拌站的提升机包括卷扬装置、多个导轨、钢丝绳、拉杆等部件,各部件分别发送到现场后进行装配,另外还需要安装电缆线路、供气管路,安装周期比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旨在至少改善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有鉴于此,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升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搅拌站。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升机,包括:第一导轨单元;第二导轨单元,与第一导轨单元铰接;第一导轨单元包括:第一气管,第一气管上设有第一连接部;第二导轨单元包括:第二气管,第二气管上设有第二连接部,其中,第二连接部用于和第一连接部连接。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导轨单元包括第一气管,第二导轨单元包括第二气管,即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在进入施工现场之前,就已经各自预装到各导轨单元上。通过将第一气管、第二气管先预装到各导轨单元上,气管之间只要经过简单的连接就可以直接投入使用,不需要在现场进行货物清点、找料、装配安装,有利于提升现场装配效率,缩短安装周期。由于预装了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第一导轨单元和第二导轨单元通过铰接部位进行转动展开,即可恢复提升机的工作状态,因此还可以降低对于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减少施工人员数量,降低劳动强度。更具体地,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连,即提升机上的气管是在各导轨单元上单独设置的。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各自独立设置,在提升机折叠时,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各自互不干扰,不会发生相互拉扯的情况,使提升机的展开和折叠更为便利。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设置,便于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的快速连接,简化连接过程,提升连接效率。在提升机展开后,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可以快速用于为提升机以及提升机上的用气部件供气,缩短安装周期。第一导轨单元和第二导轨单元相互铰接,有利于实现提升机的折叠存放,减少存放空间的占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导轨单元还包括第一轨道,第一气管设于第一轨道上;第二导轨单元还包括第二轨道,第二轨道的顶部与第一轨道的底部铰接,第二气管设于第二轨道上。在该技术方案中,将第一气管设置在第一轨道上,便于第一气管沿第一轨道延伸,既可以保证第一气管保持一定的直线度,减少弯曲,从而提升通气效率。另外,第一气管设置在第一轨道上,还可以通过第一轨道对其进行适当的防护和支撑,避免外物破坏第一气管,还可以减少第一气管发生缠绕的情况。第二气管设置在第二轨道上,同样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第二轨道的顶部与第一轨道的底部铰接,便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可以分别随第一导轨单元和第二导轨单元的转动而转动,实现提升机的折叠或展开。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设置,还便于为提升机上被提升的物体提供导向。另外,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设置,还可以保证物体被准确地提升到预定的位置,又可以避免提升过程中物体晃动,有利于提升设备工作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导轨单元还包括:第一电缆线,设于第一轨道上,第一电缆线上设有第三连接部;第二导轨单元还包括:第二电缆线,设于第二轨道上,第二电缆线上设有第四连接部,第四连接部用于和第三连接部连接。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上分别设置第一电缆线和第二电缆线,即提升机上的电缆线是在各导轨单元上单独设置的。第一电缆线和第二电缆线各自独立设置,在提升机折叠时,第一电缆线和第二电缆线各自互不干扰,不会发生相互拉扯的情况,使提升机的展开和折叠更为便利。第一电缆线上设置第三连接部,第二电缆线上设有第四连接部,且第四连接部用于和第三连接部连接,有利于在提升机展开后,通过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的连接,将第一电缆线和第二电缆线快速的连接在一起,可以快速用于为提升机以及提升机上的电气部件供电,缩短现场安装周期。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第一轨道的顶部设有卷扬装置,卷扬装置用于提升物体。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轨道上设有卷扬装置,即卷扬装置预装在了第一导轨单元上,发货到施工现场后,展开第一导轨单元和第二导轨单元,卷扬装置可以直接投入使用,不需要在现场进行货物清点、找料、装配安装,有利于提升现场装配效率,缩短安装周期。另外,由于预装了卷扬装置,第一导轨单元和第二导轨单元展开即可恢复卷扬装置的工作状态,因此还可以降低对于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减少施工人员数量,降低劳动强度。进一步地,第一轨道的顶部设有卷扬装置,在提升机处于工作状态时,卷扬装置位于提升机的最高位置处,可以为被提升的物体提供较大的提升空间,并可以减少提升机占用的高度空间,避免卷扬装置设置在第一轨道中部而导致部分空间浪费。另外,卷扬装置设置在第一轨道的顶部,也就是卷扬装置已经安装到位,可以随着两个导轨单元一起发货,到达安装现场后可直接投入使用,有利于节省装配时间。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卷扬装置上连接有绞绳,绞绳用于牵引物体。在该技术方案中,卷扬装置上连接绞绳,便于连接并牵引物体,也就是说,在安装现场,第一导轨单元和第二导轨单元向相互远离方向转动,使提升机展开进入工作状态后,绞绳可以直接连接需要牵引的物体,也就是可以马上投入使用,不需要再进行绞绳的安装,缩短了现场安装时间。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导轨单元还包括:提升斗,与绞绳连接,提升斗设于第一轨道上,且提升斗可沿展开后的提升机移动。在该技术方案中,提升斗设于第一轨道上,即第一导轨单元预装了提升斗,提升机运输到施工现场展开后,提升斗已经设置在第一轨道上,不再需要另外进行安装,从而可以立即投入使用。进一步地,提升斗和绞绳连接,也就是提升机安装好之后,提升斗就可以被卷扬装置和绞绳牵引,从而进行物料的运输工作,避免了提升机的二次装配,缩短了现场装配的时间,提升了工作效率。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提升斗的底部可活动地设有门体,门体用于卸料。在该技术方案中,提升斗的底部设有可活动的门体,在需要卸料时,可以打开门体而卸出物料,通过门体的设置,可以替代现有技术中的翻斗式结构。相对于现有的翻斗式结构而言,该技术方案中只是驱动门体运动,即被驱动的对象为门体,而现有技术中的翻斗式结构的驱动对象是整个提升斗,驱动对象的体积、重量降低,使驱动机构的体积、功率相应降低,其占用的空间也就相应地降低。另外,门体所需要的运动空间,相对于整个提升斗翻转所需要运动空间也大幅降低,从而可以大幅降低提升斗外部占用的空间,进而缩小提升机整体体积,提升发货运输的便利性。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提升机还包括:固定装置,设于第一轨道上,固定装置用于将提升斗临时固定在第一轨道上。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固定装置临时固定提升斗,在运输过程中,可以有效避免提升斗在第一轨道上发生晃动,减少提升斗与第一轨道或其它部件之间发生撞击而损坏的现象,提升设备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导轨单元的数量为多个;在提升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导轨单元(10);/n第二导轨单元(14),与所述第一导轨单元(10)铰接;/n所述第一导轨单元(10)包括:第一气管(108),所述第一气管(108)上设有第一连接部;/n所述第二导轨单元(14)包括:第二气管(148),所述第二气管(148)上设有第二连接部,/n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和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导轨单元(10);
第二导轨单元(14),与所述第一导轨单元(10)铰接;
所述第一导轨单元(10)包括:第一气管(108),所述第一气管(108)上设有第一连接部;
所述第二导轨单元(14)包括:第二气管(148),所述第二气管(148)上设有第二连接部,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和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轨单元(10)还包括第一轨道(100),所述第一气管(108)设于所述第一轨道(100)上;
所述第二导轨单元(14)还包括第二轨道(140),所述第二轨道(140)的顶部与所述第一轨道(100)的底部铰接,所述第二气管(148)设于所述第二轨道(14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升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轨单元(10)还包括:第一电缆线,设于所述第一轨道(100)上,所述第一电缆线上设有第三连接部;
所述第二导轨单元(14)还包括:第二电缆线,设于所述第二轨道(140)上,所述第二电缆线上设有第四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用于和所述第三连接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提升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轨道(100)的顶部设有卷扬装置(102),所述卷扬装置(102)用于提升物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升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斌祥朱双明蒋志辉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