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扇上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88275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门扇上料系统,包括:上料控制系统,用于放置整摞门扇的升降台,用于逐片上料门扇的上料装置;上料装置包括横向支架能够沿横向支架横向移动的推进装置,门扇位于横向支架和推进装置的下方;横向支架上安装检测元件,检测元件检测到本身到门扇的距离为预定距离时,将检测信号发送给上料控制系统;上料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推进装置将顶层的门扇推送到加工线上,控制推进装置复位,并控制升降台上升一片门扇厚度的距离。通过检测元件、上料控制系统、推送装置和升降台的协同配合,实现门扇的自动上料,大大节约人力和减少劳动强度,保证门扇的上料间隔和上料频率的一致性,提高了加工线上加工设备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门扇上料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门扇上料系统。
技术介绍
在进行防盗门等门扇在加工时,需要逐片将门扇上料加工线上,现有门扇上料一般采用人工上料的方式,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尤其是对于实木门扇来说;相邻门扇的上料间隔不均匀,导致加工线上的加工设备没有得到充分地利用,影响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扇上料系统,节约人力,保证门扇上料频率的一致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门扇上料系统,包括:上料控制系统,用于放置整摞门扇的升降台,用于逐片上料门扇的上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包括横向支架能够沿所述横向支架横向移动的推进装置,所述门扇位于所述横向支架和所述推进装置的下方;所述横向支架上安装检测元件,所述检测元件检测到本身到所述门扇的距离为预定距离时,将检测信号发送给所述上料控制系统;所述上料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推进装置将顶层的所述门扇推送到加工线上,控制所述推进装置复位,并控制所述升降台上升一片所述门扇厚度的距离。进一步,在所述升降台上处于顶层的所述门扇底面与所述加工线的传输面处于同一高度。进一步,所述检测元件为编码器。进一步,所述检测元件为接近传感器或位移传感器。进一步,所述横向支架上设置轨道,所述推进装置沿所述轨道滑动。进一步,所述门扇上料系统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推进装置沿所述轨道滑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为气压驱动装置、液压驱动装置或伺服电机。进一步,沿所述推进装置的推送方向,所述轨道的长度大于1/2所述门扇的长度。进一步,所述轨道的末端设置接近开关,所述推进装置滑动到所述接近开关处,所述接近开关用于向所述上料控制系统传递信号,所述上料控制系统控制所述推进装置复位。进一步,所述推进装置为板状或块状结构,所述板状或所述块状结构与所述门扇端面的接触面为平面。进一步,所述推进装置为机械抓手。本技术的门板上料系统,检测元件检测到顶层的门扇到达上料位置后,由上料控制系统控制推进装置,将顶层的门扇推送到加工线,然后上料控制系统控制推进装置复位,然后控制升降台上升一片门扇厚度的距离,以便再进行将此时顶层的门扇推送到加工线的操作。通过检测元件、上料控制系统、推送装置和升降台的协同配合,实现门扇的自动上料,大大节约人力和减少劳动强度,保证门扇的上料间隔和上料频率的一致性,提高了加工线上加工设备的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示例提供的门扇上料系统结构组成示意图;图中:1、升降台;2、上料装置;2-1、推进装置;2-2、横向支架;2-3、纵向支架;2-4、轨道;3、门扇;4、检测元件;5、接近开关;6、控制箱。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方案,下面结合本技术示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示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示例,而不是全部的示例。基于本技术的中示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所示的示例,提供了本技术的一种门扇上料系统,包括:上料控制系统,用于放置整摞门扇的升降台1,用于逐片上料门扇的上料装置2;上料装置包括横向支架2-2能够沿横向支架横向移动的推进装置2-1,门扇3位于横向支架2-2和推进装置2-1的下方;横向支架2-2上安装检测元件4,检测元件4检测到本身到门扇3的距离为预定距离时,将检测信号发送给上料控制系统;上料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推进装置2-1将顶层的门扇3推送到加工线上,控制推进装置2-1复位,并控制升降台1上升一片门扇3厚度的距离。本示例的门板上料系统,检测元件4检测到顶层的门扇3到达上料位置(即检测元件4检测到本身到门扇3的距离为预定距离)后,由上料控制系统控制推进装置2-1,将顶层的门扇3推送到加工线,然后上料控制系统控制推进装置2-1复位(推进装置2-1恢复到未推送门扇时位置),然后控制升降台1上升一片门扇3厚度的距离,以便再进行将此时顶层的门扇3推送到加工线的操作。通过检测元件4、上料控制系统、推送装置2-1和升降台1的协同配合,实现门扇3的自动上料,大大节约人力和减少劳动强度,保证门扇3的上料间隔和上料频率的一致性,提高了加工线上加工设备的利用率。需要说明的是,本示例中的升降台1采用液压驱动的方式。本示例中一摞门扇3中,每片门扇3的厚度均是一致的。为了横向支架2-2的稳定支撑,本示例还设置用于支撑横向支架2-2的纵向支架2-3。上料控制系统控制升降台1上升一片门扇3厚度的距离,也是通过检测元件4检测到本身到门扇3的距离为预定距离时,向上料控制系统传递检测信号,上料控制系统停止升降台1的上升。本示例中的上料控制系统包括图1中的控制箱6,可以通过人工控制控制箱6上的按钮,完成推进装置2-1对门扇3的推送,推进装置2-1的复位以及升降台1上升的操作。本示例中的上料控制系统也可以通过PLC进行完全自动上料的操作。在本示例中,在升降台上处于顶层的门扇3底面与加工线的传输面处于同一高度。使门扇3在升降台1与加工线之间完成无高度差的传送,保证传送到加工线上的门扇3的质量,以便加工线上的设备对门扇3进行精细加工。在本示例中,检测元件4为接近传感器或位移传感器。需要强调的是,本示例中沿横向支架2-2的不同位置安装两个检测元件4,由于确定的接近传感器或位移传感器检测到本身到门扇3的距离是定值,为了保证门扇3在升降台1与加工线之间的无高度差传送,在整个门扇上料系统安装调试好之后,仅能够满足某一厚度门扇3的自动上料;为了进行另一种厚度门扇3的自动上料,本示例又安装了一个检测元件4。这两个检测元件4分别在上料不同厚度的门扇3时进行使用。参考本示例中上述检测元件4设置的方式,可以设置更多检测元件4,以便满足更多厚度门扇3的自动上料操作。作为一种替换方式,检测元件4为编码器,这样通过上料控制系统与编码器的配合,在上料不同厚度的门扇3时,不再需要安装多个检测元件4。参见图1,本示例的横向支架2-2上设置轨道2-4,推进装置2-1沿轨道2-4滑动。本示例的门扇上料系统还包括用于驱动推进装置2-1沿轨道2-4滑动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可以是气压驱动装置、液压驱动装置或伺服电机。本示例中,沿推进装置2-1的推送方向,轨道2-4的长度大于1/2门扇3的长度。当推进装置2-1将门扇3的一部分推送到加工线上时,加工线上的辊道等输送机构能够对门扇3起到导向输送的作用,引导门扇3输送到加工线上。这只要保证门扇3能够输送到加工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门扇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控制系统,用于放置整摞门扇的升降台,用于逐片上料门扇的上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包括横向支架能够沿所述横向支架横向移动的推进装置,所述门扇位于所述横向支架和所述推进装置的下方;所述横向支架上安装检测元件,所述检测元件检测到本身到所述门扇的距离为预定距离时,将检测信号发送给所述上料控制系统;所述上料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推进装置将顶层的所述门扇推送到加工线上,控制所述推进装置复位,并控制所述升降台上升一片所述门扇厚度的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扇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控制系统,用于放置整摞门扇的升降台,用于逐片上料门扇的上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包括横向支架能够沿所述横向支架横向移动的推进装置,所述门扇位于所述横向支架和所述推进装置的下方;所述横向支架上安装检测元件,所述检测元件检测到本身到所述门扇的距离为预定距离时,将检测信号发送给所述上料控制系统;所述上料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推进装置将顶层的所述门扇推送到加工线上,控制所述推进装置复位,并控制所述升降台上升一片所述门扇厚度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扇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升降台上处于顶层的所述门扇底面与所述加工线的传输面处于同一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扇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元件为编码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扇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元件为接近传感器或位移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黉超叶明智马增浩赵玉龙郝庆宇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欧派集成家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