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8123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18
旋转电机(10)包括:励磁元件(40),该励磁元件具有磁体部(42),该磁体部包含极性在周向上交替的多个磁极;电枢(50),该电枢具有多相的电枢绕组(51);以及罩构件(30、63),该罩构件覆盖所述励磁元件和所述电枢。在罩构件的内表面中的与电枢绕组的线圈边端部(54、55)相对的第一相对面进行提高辐射率的表面加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旋转电机相关申请的援引本申请以2018年10月30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8-204498号为基础,在此援引其记载内容。
本说明书的公开涉及一种旋转电机。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旋转电机,逐渐普及一种在层叠电磁钢板而成的转子铁芯形成磁体收容孔,并将磁体插入该磁体收容孔的IPM(InteriorPermanentMagnet:内部永磁体)式的转子。作为如上所述的转子采用的磁体,存在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磁体。根据专利文献1,能设为具有接近正弦波的表面磁通密度分布的磁体,并且由于是与径向磁体相比更缓和的磁通变化,因此能抑制涡电流损耗。此外,也可以提高磁通密度。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4-9385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那样的旋转电机中,为了实现高转矩的输出,可能使绕组部分的发热变大。本公开是鉴于上述技术问题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冷却性能的旋转电机。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第一方式的旋转电机包括:励磁元件,该励磁元件具有磁体部,所述磁体部包括极性在周向上交替的多个磁极;电枢,该电枢具有多相的电枢绕组;以及罩构件,该罩构件覆盖所述励磁元件和所述电枢,所述励磁元件和所述电枢中的任意一个与旋转轴一起旋转,在所述罩构件的内表面中的与所述电枢绕组的线圈边端部相对的第一相对面进行提高辐射率的表面加工。在罩构件的内表面中的与线圈边端部相对的第一相对面进行提高辐射率的表面加工。因此,能高效地吸收来自线圈边端部的辐射热,从而有助于线圈侧部的散热。第二方式在第一方式中,所述励磁元件具有在内表面固定有所述磁体部的杯状的磁体保持部,所述励磁元件构成为经由所述磁体保持部固定于所述旋转轴,与所述旋转轴一起旋转,在所述磁体保持部的内表面中的与所述电枢绕组的线圈边端部相对的第二相对面进行提高辐射率的表面加工。在磁体保持部的内表面中的与线圈边端部相对的第二相对面进行提高辐射率的表面加工。因此,能高效地吸收来自线圈边端部的辐射热,从而有助于线圈侧部的散热。第三方式在第二方式中,在所述磁体保持部的外表面中的与所述第二相对面相对的外表面进行提高辐射率的表面加工。由此,使热量容易从磁体保持部向其外部释放。因此,能进一步高效地吸收来自线圈边端部的辐射热,从而进一步有助于线圈侧部的散热。第四方式在第二方式或者第三方式中,在所述磁体保持部的外表面中的与固定有所述磁体部的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进行提高辐射率的表面加工。由此,能将磁体部的热量从磁体保持部的外表面向其外部释放。因此,能有助于磁体部的散热。第五方式在第二方式~第四方式的任意一个方式中,在所述罩构件的内表面中的与所述磁体保持部的外表面相对的第三相对面进行提高辐射率的表面加工。由此,能通过罩构件高效地吸收从磁体保持部释放出的热量。由于伴随磁体保持部的散热,能高效地吸收来自线圈边端部的辐射热,因此能有助于线圈侧部的散热。第六方式在第一方式~第五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中,在所述罩构件的外表面中的与所述罩构件的所述相对面相对的外表面进行提高辐射率的表面加工。由此,能高效地将罩构件的热量从其外表面向外部释放。因此,罩构件能高效地吸收来自配置于其内部的励磁元件或者电枢的热量,有利于它的散热。第七方式在第一方式~第六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中,包括:多个电气部件,该多个电气部件构成与所述电枢绕组电连接的电力转换器;以及外壳构件,该外壳构件具有设置在由所述磁体部和所述电枢绕组构成的磁路部的径向内侧的筒状部,并且供多个所述电气部件安装,在所述筒状部设置有供制冷剂流通的制冷剂通路,在所述外壳构件的所述筒状部的径向内侧,沿着该筒状部在周向上配置有多个所述电气部件。在磁路部的径向内侧设有冷却通路。因此,能通过罩构件等的表面加工提高磁路部向径向外侧或者轴向外侧的冷却性能,并且能通过冷却通路提高磁路部向径向内侧的冷却性能。因此,能进一步在整体上提高磁路部的冷却性能。第八方式在第一方式~第七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中,所述磁体部构成为取向成与磁极边界即q轴侧相比,易磁化轴的方向在磁极中心即d轴侧与d轴更平行。由此,能提高d轴上的磁通密度,进而提高输出转矩。此外,由于设为接近正弦波形状的表面磁通密度分布,因此能使涡电流减小,从而能抑制发热。另外,虽然伴随输出转矩的提高,磁路部的发热可能变大,但是由于提高了冷却性能,因此能抑制伴随发热导致的磁通密度降低等。第九方式在第一方式~第八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中,所述磁体的内禀矫顽力为400[kA/m]以上且残留磁通密度为1.0[T]以上。由此,能提高d轴上的磁通密度,进而提高输出转矩。另外,虽然伴随输出转矩的提高,磁路部的发热可能变大,但是由于提高了冷却性能,因此能抑制发热带来的影响。第十方式在第一方式~第九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中,所述电枢绕组具有导线部,该导线部在与所述磁体部相对的位置处以规定间隔沿周向配置,在所述电枢中,构成为在周向的各所述导线部之间设置导线间构件,并且作为上述导线间构件,使用当将一磁极的所述导线间构件的周向的宽度尺寸设为Wt,将所述导线间构件的饱和磁通密度设为Bs,将一磁极的所述磁体部的周向的宽度尺寸设为Wm,将所述磁体部的残留磁通密度设为Br时,满足Wt×Bs≤Wm×Br的关系的磁性材料或者非磁性材料,或者构成为,在周向的各所述导线部之间不设置导线间构件,所述导线部的径向的厚度尺寸比一磁极内的与一相对应的周向的宽度尺寸小。由此,可以消除由磁饱和引起的转矩限制。另外,虽然伴随输出转矩的提高,磁路部的发热可能变大,但是由于提高了冷却性能,因此能抑制它的影响。第十一方式在第一方式~第十方式的任意一个方式中,所述电枢绕组具有导线部,该导线部在与所述励磁元件相对的位置处以规定间隔沿周向配置,所述导线部的径向的厚度尺寸比一磁极内与一相对应的周向的宽度尺寸小。由此,能提高转矩并抑制导线部处的涡电流损耗。此外,由于能抑制导线部的涡电流损耗并且提高冷却性能,因此即使提高了输出转矩,也能抑制磁路部中的发热的影响。第十二方式在第一方式~第十一方式的任意一个方式中,所述电枢绕组具有导线部,该导线部在与所述励磁元件相对的位置处以规定间隔沿周向配置,构成所述导线部的各导线为以下那样的线材集合体:捆扎多股线材并且捆扎的线材之间的电阻值大于所述线材本身的电阻值。由此,能抑制导线部处的涡电流损耗。此外,由于能抑制导线部的涡电流损耗并且提高冷却性能,因此即使提高了输出转矩,也能抑制磁路部中的发热的影响。附图说明参照附图和以下详细的记述,可以更明确本公开的上述目的、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附图如下所述。图1是旋转电机的纵剖立体图。图2是旋转电机的纵剖视图。图3是图2的III-III线剖视图。图4是放大表示图3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5是旋转电机的分解图。图6是逆变器单元的分解图。图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电机(10、500),包括:/n励磁元件(40、510),该励磁元件具有磁体部(42、512),所述磁体部包括极性在周向上交替的多个磁极;电枢(50、520),该电枢具有多相的电枢绕组(51、521);以及罩构件(30、63、670),该罩构件覆盖所述励磁元件和所述电枢,所述励磁元件和所述电枢中的任意一个与旋转轴(11、501)一起旋转,/n在所述罩构件的内表面中的与所述电枢绕组的线圈边端部(54、55、526a、526b)相对的第一相对面进行提高辐射率的表面加工。/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030 JP 2018-2044981.一种旋转电机(10、500),包括:
励磁元件(40、510),该励磁元件具有磁体部(42、512),所述磁体部包括极性在周向上交替的多个磁极;电枢(50、520),该电枢具有多相的电枢绕组(51、521);以及罩构件(30、63、670),该罩构件覆盖所述励磁元件和所述电枢,所述励磁元件和所述电枢中的任意一个与旋转轴(11、501)一起旋转,
在所述罩构件的内表面中的与所述电枢绕组的线圈边端部(54、55、526a、526b)相对的第一相对面进行提高辐射率的表面加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励磁元件具有在内表面固定有所述磁体部的杯状的磁体保持部(41、511),
所述励磁元件构成为经由所述磁体保持部固定于所述旋转轴,与所述旋转轴一起旋转,
在所述磁体保持部的内表面中的与所述电枢绕组的线圈边端部相对的第二相对面进行提高辐射率的表面加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磁体保持部的外表面中的与所述第二相对面相对的外表面进行提高辐射率的表面加工。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磁体保持部的外表面中的与固定有所述磁体部的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进行提高辐射率的表面加工。


5.如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罩构件的内表面中的与所述磁体保持部的外表面相对的第三相对面进行提高辐射率的表面加工。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罩构件的外表面中的与所述罩构件的所述相对面相对的外表面进行提高辐射率的表面加工。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电气部件(532),该多个电气部件构成与所述电枢绕组电连接的电力转换器(600);以及
外壳构件(531),该外壳构件具有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桥裕树岩濑和也大冈泰仁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