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型自行车车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8025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舒适型自行车车垫,涉及自行车车垫技术领域,包括坐垫本体,所述坐垫本体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面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远离固定板的一端贯穿坐垫本体并延伸至坐垫本体的外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结构合理,它能够通过螺纹杆、支撑条、移动杆和滑槽的配合设计,当需要进行慢速骑行时,旋转转把,转把旋转带动螺纹杆进行旋转,螺纹杆旋转可以带动移动杆移动至坐垫本体的中部,将坐垫本体的中部撑开,增加了人体与坐垫本体之间的接触面积,方便人们舒适的进行慢速骑行,当需要进行快速骑行时,旋转转把使移动杆移动至坐垫本体的后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舒适型自行车车垫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车垫
,具体是一种舒适型自行车车垫。
技术介绍
自行车是传统产业,具有100多年的历史,由于环保以及交通的问题,自行车再度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居民喜爱的交通、健身工具,世界自行车行业的重心正从传统的代步型交通工具向运动型、山地型、休闲型转变,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自行车是一种较普遍的运动、健身、休闲和娱乐性产品,自行车一般都设置有坐垫。目前,市场上的自行车车垫,它们大致分为运动型车垫和舒适型车垫,踩踏速度快时宽的坐垫容易摩擦大腿内侧而疼痛,影响踩踏动作,因此,窄型细长硬质的运动型车垫比较适合快速的踩踏动作,宽大而软的舒适型车垫比较适合休闲慢速的踩踏动作,虽然这些车垫都满足了一部分需求,但不能实现对运动和舒适的双重需要,且当天气较冷时,不能对坐垫进行加热,当天气较热时,不能对坐垫进行降温,从而会大大影响人们骑车时的舒适度。为此,我们提供了舒适型自行车车垫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舒适型自行车车垫。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舒适型自行车车垫,包括坐垫本体,所述坐垫本体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面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远离固定板的一端贯穿坐垫本体并延伸至坐垫本体的外部,且螺纹杆与坐垫本体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条,所述坐垫本体的内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支撑条滑动连接于滑槽的内部,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远离固定板的一端与坐垫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横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减震弹簧,每个所述减震弹簧的上端均通过连接软块与坐垫本体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所述坐垫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骨架,所述坐垫本体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硅胶层,所述支撑骨架位于硅胶层的内部,所述硅胶层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加热片,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移动电源,所述移动电源的底面固定连接有USB插头,所述横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风扇,所述加热片和风扇均与移动电源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镶嵌有两个相对称的通风窗。进一步的,所述螺纹杆位于坐垫本体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把。进一步的,所述坐垫本体上表面的前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为海绵材质。进一步的,所述坐垫本体的上表面开设有通气孔,所述坐垫本体的上表面开设有呈圆周阵列的透气槽,所述通气孔和透气槽均贯穿坐垫本体和硅胶层。进一步的,所述坐垫本体的上表面开设有防滑纹。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舒适型自行车车垫具备如下有益效果:一、本技术通过螺纹杆、支撑条、移动杆和滑槽的配合设计,旋转转把,转把旋转带动螺纹杆进行旋转,螺纹杆旋转可以带动移动杆移动至坐垫本体的中部,将坐垫本体的中部撑开,增加了人体与坐垫本体之间的接触面积,方便人们舒适的进行慢速骑行,旋转转把使移动杆移动至坐垫本体的后方,使坐垫本体变为窄长型,不易使坐垫本体摩擦大腿的内侧造成踩踏不适,方便人们舒适的进行快速骑行,因此,实现了运动与舒适的双重需要。二、本技术通过硅胶层、加热片、风扇、移动电源和USB插头的配合设计,天气较冷时,加热片开启,加热片产生的热量通过硅胶层传递给坐垫本体,进而可以使人体感受到热量,增加人体的舒适度,天气较热时,开启风扇,风扇可以通过通气孔和透气槽对坐垫本体的上方输送凉气,从而方便对人体进行散热,大大增加了人们骑行时的舒适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图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图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横板上表面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俯视图。图中:1、坐垫本体;2、底板;3、固定板;4、螺纹杆;5、支撑条;6、转把;7、横板;8、减震弹簧;9、连接软块;10、支撑骨架;11、硅胶层;12、加热片;13、限位块;14、移动杆;15、滑槽;16、风扇;17、移动电源;18、USB插头;19、通气孔;20、透气槽;21、防滑纹;22、通风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舒适型自行车车垫,包括坐垫本体1,坐垫本体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底板2,底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固定板3的一侧面转动连接有螺纹杆4,螺纹杆4的远离固定板3的一端贯穿坐垫本体1并延伸至坐垫本体1的外部,且螺纹杆4与坐垫本体1转动连接,螺纹杆4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移动杆14,移动杆14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条5,坐垫本体1的内壁开设有滑槽15,支撑条5滑动连接于滑槽15的内部,固定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横板7,横板7远离固定板3的一端与坐垫本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横板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减震弹簧8,每个减震弹簧8的上端均通过连接软块9与坐垫本体1的内顶壁固定连接,坐垫本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骨架10,坐垫本体1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硅胶层11,支撑骨架10位于硅胶层11的内部,硅胶层1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加热片12,底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移动电源17,移动电源17的底面固定连接有USB插头18,横板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风扇16,加热片12和风扇16均与移动电源17电连接。进一步的,底板2的上表面固定镶嵌有两个相对称的通风窗22。通过设置通风窗22,方便坐垫本体1的内部气流的流动。进一步的,螺纹杆4位于坐垫本体1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把6。通过设置转把6,方便对螺纹杆4进行旋转。进一步的,坐垫本体1上表面的前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3,限位块13为海绵材质。通过设置限位块13,可以对人体起到限位和防滑作用。进一步的,坐垫本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通气孔19,坐垫本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呈圆周阵列的透气槽20,通气孔19和透气槽20均贯穿坐垫本体1和硅胶层11。通过设置通气孔19和透气槽20,方便人体进行透气,从而可以增强人体的舒适度。进一步的,坐垫本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防滑纹21。通过设置防滑纹21,可以增强坐垫本体1与人体之间的摩擦力,方便人们进行骑行。工作原理:使用时,当需要进行慢速骑行时,旋转转把6,转把6旋转带动螺纹杆4进行旋转,螺纹杆4旋转带动移动杆14移动至坐垫本体1的中部,将坐垫本体1的中部撑开,增加了人体与坐垫本体1之间的接触面积,方便人们舒适的进行慢速骑行,当需要进行快速骑行时,旋转转把6将移动杆14移动至坐垫本体1的后方,使坐垫本体1变为窄长型,不易使坐垫本体1摩擦大腿的内侧造成踩踏不适,方便人们舒适的进行快速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舒适型自行车车垫,包括坐垫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本体(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底板(2),所述底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的一侧面转动连接有螺纹杆(4),所述螺纹杆(4)的远离固定板(3)的一端贯穿坐垫本体(1)并延伸至坐垫本体(1)的外部,且螺纹杆(4)与坐垫本体(1)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4)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移动杆(14),所述移动杆(14)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条(5),所述坐垫本体(1)的内壁开设有滑槽(15),所述支撑条(5)滑动连接于滑槽(15)的内部,所述固定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横板(7),所述横板(7)远离固定板(3)的一端与坐垫本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横板(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减震弹簧(8),每个所述减震弹簧(8)的上端均通过连接软块(9)与坐垫本体(1)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所述坐垫本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骨架(10),所述坐垫本体(1)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硅胶层(11),所述支撑骨架(10)位于硅胶层(11)的内部,所述硅胶层(1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加热片(12),所述底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移动电源(17),所述移动电源(17)的底面固定连接有USB插头(18),所述横板(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风扇(16),所述加热片(12)和风扇(16)均与移动电源(17)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舒适型自行车车垫,包括坐垫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本体(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底板(2),所述底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的一侧面转动连接有螺纹杆(4),所述螺纹杆(4)的远离固定板(3)的一端贯穿坐垫本体(1)并延伸至坐垫本体(1)的外部,且螺纹杆(4)与坐垫本体(1)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4)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移动杆(14),所述移动杆(14)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条(5),所述坐垫本体(1)的内壁开设有滑槽(15),所述支撑条(5)滑动连接于滑槽(15)的内部,所述固定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横板(7),所述横板(7)远离固定板(3)的一端与坐垫本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横板(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减震弹簧(8),每个所述减震弹簧(8)的上端均通过连接软块(9)与坐垫本体(1)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所述坐垫本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骨架(10),所述坐垫本体(1)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硅胶层(11),所述支撑骨架(10)位于硅胶层(11)的内部,所述硅胶层(1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加热片(12),所述底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移动电源(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新动力天津自行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