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精华专利>正文

宽窄轮距折腰转向的田间行走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8009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宽窄轮距折腰转向的田间行走机构,它由左后驱动轮、左转向油缸、后桥、转向拉曳链条、前桥、左前驱动轮、右前驱动轮、转向拉曳链轮、中秧铰接轴、右转向油缸、右后驱动轮等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后驱动轮和右后驱动轮的后轮距为宽轮距,所述的左前驱动轮和右前驱动轮的前轮距为窄轮距,所述的前桥、左右转向摆动套和转向拉曳链轮的左右摆角大于80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后轮距为宽轮距,前轮距为窄轮距,折腰转向角大于80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转弯半径小,通过性强的宽窄轮距折腰转向的田间行走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大型插秧机或大型摆栽机的理想的田间行走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宽窄轮距折腰转向的田间行走机构
本技术涉及农业机械,尤其是涉及一种宽窄轮距折腰转向的田间行走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田间行走机出现的问题;1、前轮转向的高速插秧机,结构复杂,在拖拉机整地后的水田泥浆层下沟壑使四轮插秧机在插秧时经常发生打滑、陷车等不能行走和正常插秧,还需要用拖拉机拖出,容易造成插秧机损坏;2、折腰转向的运苗机,结构间单、通过性强,但是,折腰转向角小于80度,所以转弯半径太大;3、四轮转向转弯半径小,通过性强,但是,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折腰转向角大于80度,转向转弯半径小,通过性强的宽窄轮距折腰转向的田间行走机构。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宽窄轮距折腰转向的田间行走机构,它由左后驱动轮、左转向油缸、后桥、转向拉曳链条、前桥铰接套、左固定架、前桥、左前驱动轮、右前驱动轮、传动轴、右固定架、左右转向摆动套、转向拉曳链轮、中秧铰接轴、后桥传动铰接套、右转向油缸、右后驱动轮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右转向摆动套与后桥传动铰接套相铰接,左转向油缸后端与后桥的左侧相铰接,右转向油缸后端与后桥的右侧相铰接,铰接左转向油缸的转向拉曳链条绕过转向拉曳链轮后与右转向油缸相铰接,中秧铰接轴与后桥传动铰接套相固接,左右转向摆动套与转向拉曳链轮相固接,转向拉曳链条固接在转向拉曳链轮上,后桥传动铰接套与后桥相固接,前桥铰接套、左固定架、前桥、右固定架均固接为一体,前桥铰接套与左右转向摆动套相铰接.传动轴设在前桥和左右转向摆动套的中间,转向拉曳链轮安装在中秧铰接轴上。所述的中秧铰接轴设在前桥和后桥的中间。所述的左右转向摆动套设在左前驱动轮和右前驱动轮的中间。所述的后桥传动铰接套设在左后驱动轮和右后驱动轮的中间。所述的左后驱动轮和右后驱动轮的后轮距为宽轮距。所述的左前驱动轮和右前驱动轮的前轮距为窄轮距。所述的左后驱动轮和右后驱动轮的后轮距大于左前驱动轮和右前驱动轮的前轮距。所述的前桥、左右转向摆动套和转向拉曳链轮的左右摆角大于80度。所述的左后驱动轮、左前驱动轮、右前驱动轮、右后驱动轮以左右转向摆动套的套中心随地形摆动。所述的左后驱动轮、左前驱动轮、右前驱动轮、右后驱动轮均为四轮驱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宽窄轮距折腰转向的田间行走机构的示意图。在图1中,1、左后驱动轮;2、左转向油缸;3、后桥;4、转向拉曳链条;5、前桥铰接套;6、左固定架;7、前桥;8、左前驱动轮;9、右前驱动轮;10、传动轴;11、右固定架;12、左右转向摆动套;13、转向拉曳链轮;14、中秧铰接轴;15、后桥传动铰接套;16、右转向油缸;17、右后驱动轮。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宽窄轮距折腰转向的田间行走机构,它由左后驱动轮(1)、左转向油缸(2)、后桥(3)、转向拉曳链条(4)、前桥铰接套(5)、左固定架(6)、前桥(7)、左前驱动轮(8)、右前驱动轮(9)、传动轴(10)、右固定架(11)、左右转向摆动套(12)、转向拉曳链轮(13)、中秧铰接轴(14)、后桥传动铰接套(15)、右转向油缸(16)、右后驱动轮(17)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右转向摆动套(12)与后桥传动铰接套(15)相铰接,左转向油缸(2)后端与后桥(3)的左侧相铰接,右转向油缸(16)后端与后桥(3)的右侧相铰接,铰接左转向油缸(2)的转向拉曳链条(4)绕过转向拉曳链轮(13)后与右转向油缸(16)相铰接,中秧铰接轴(14)与后桥传动铰接套(15)相固接,左右转向摆动套(12)与转向拉曳链轮(13)相固接,转向拉曳链条(4)固接在转向拉曳链轮(13)上,后桥传动铰接套(15)与后桥(3)相固接,前桥铰接套(5)、左固定架(6)、前桥(7)、右固定架(11)均固接为一体,前桥铰接套(5)与左右转向摆动套(12)相铰接.传动轴(10)设在前桥(7)和左右转向摆动套(12)的中间,转向拉曳链轮(13)安装在中秧铰接轴(14)上,所述的中秧铰接轴(14)设在前桥(7)和后桥(3)的中间,所述的左右转向摆动套(12)设在左前驱动轮(8)和右前驱动轮(9)的中间,所述的后桥传动铰接套(15)设在左后驱动轮(1)和右后驱动轮(17)的中间,所述的左后驱动轮(1)和右后驱动轮(17)的后轮距为宽轮距,所述的左前驱动轮(8)和右前驱动轮(9)的前轮距为窄轮距,所述的左后驱动轮(1)和右后驱动轮(17)的后轮距大于左前驱动轮(8)和右前驱动轮(9)的前轮距,所述的前桥(7)、左右转向摆动套(12)和转向拉曳链轮(13)的左右摆角大于80度,所述的左后驱动轮(1)、左前驱动轮(8)、右前驱动轮(9)、右后驱动轮(17)以左右转向摆动套(12)的套中心随地形摆动,所述的左后驱动轮(1)、左前驱动轮(8)、右前驱动轮(9)、右后驱动轮(17)均为四轮驱动。本技术由于采用了后轮距为宽轮距,前轮距为窄轮距,折腰转向角大于80度,本技术结构简单、转弯半径小,通过性强的宽窄轮距折腰转向的田间行走机构,本技术是大型插秧机或大型摆栽机的理想的田间行走机构。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列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精神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在包含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宽窄轮距折腰转向的田间行走机构,它由左后驱动轮(1)、左转向油缸(2)、后桥(3)、转向拉曳链条(4)、前桥铰接套(5)、左固定架(6)、前桥(7)、左前驱动轮(8)、右前驱动轮(9)、传动轴(10)、右固定架(11)、左右转向摆动套(12)、转向拉曳链轮(13)、中央铰接轴(14)、后桥传动铰接套(15)、右转向油缸(16)、右后驱动轮(17)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右转向摆动套(12)与后桥传动铰接套(15)相铰接,左转向油缸(2)后端与后桥(3)的左侧相铰接,右转向油缸(16)后端与后桥(3)的右侧相铰接,铰接左转向油缸(2)的转向拉曳链条(4)绕过转向拉曳链轮(13)后与右转向油缸(16)相铰接,中央铰接轴(14)与后桥传动铰接套(15)相固接,左右转向摆动套(12)与转向拉曳链轮(13)相固接,转向拉曳链条(4)固接在转向拉曳链轮(13)上,后桥传动铰接套(15)与后桥(3)相固接,前桥铰接套(5)、左固定架(6)、前桥(7)、右固定架(11)均固接为一体,前桥铰接套(5)与左右转向摆动套(12)相铰接,传动轴(10)设在前桥(7)和左右转向摆动套(12)的中间,转向拉曳链轮(13)安装在中央铰接轴(14)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宽窄轮距折腰转向的田间行走机构,它由左后驱动轮(1)、左转向油缸(2)、后桥(3)、转向拉曳链条(4)、前桥铰接套(5)、左固定架(6)、前桥(7)、左前驱动轮(8)、右前驱动轮(9)、传动轴(10)、右固定架(11)、左右转向摆动套(12)、转向拉曳链轮(13)、中央铰接轴(14)、后桥传动铰接套(15)、右转向油缸(16)、右后驱动轮(17)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右转向摆动套(12)与后桥传动铰接套(15)相铰接,左转向油缸(2)后端与后桥(3)的左侧相铰接,右转向油缸(16)后端与后桥(3)的右侧相铰接,铰接左转向油缸(2)的转向拉曳链条(4)绕过转向拉曳链轮(13)后与右转向油缸(16)相铰接,中央铰接轴(14)与后桥传动铰接套(15)相固接,左右转向摆动套(12)与转向拉曳链轮(13)相固接,转向拉曳链条(4)固接在转向拉曳链轮(13)上,后桥传动铰接套(15)与后桥(3)相固接,前桥铰接套(5)、左固定架(6)、前桥(7)、右固定架(11)均固接为一体,前桥铰接套(5)与左右转向摆动套(12)相铰接,传动轴(10)设在前桥(7)和左右转向摆动套(12)的中间,转向拉曳链轮(13)安装在中央铰接轴(1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窄轮距折腰转向的田间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央铰接轴(14)设在前桥(7)和后桥(3)的中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窄轮距折腰转向的田间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精华
申请(专利权)人:李精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