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田间四轮驱动四轮转向中央同步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尤其是涉及一种田间四轮驱动四轮转向中央同步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田间四轮驱动四轮转向需要同步,田间四轮驱动四轮转向需要同步但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机构,田间四轮驱动四轮转向需要同步的方法有双联泵式、连杆式、电气式等,但结构复杂和不可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田间四轮驱动四轮转向需要同步的结构简单、可靠的中央同步机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田间四轮驱动四轮转向中央同步机构,它由前驱动桥、前右支座、前右驱动轮、前右L型摆杆、前右转向连杆、后右转向连杆、中央转向油缸拄塞、后右L型摆杆、中央转向油缸、后右驱动轮、后右支座、后驱动桥、后中前后铰接套、后左支座、后左驱动轮、后左L型摆杆、后左转向连杆、前左转向连杆、前左L型摆杆、前左驱动轮、前左支座、前中前后铰接套、变速箱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驱动桥的前右支座与前右L型摆杆相铰接,前右L型摆杆与前右驱动轮相固接,前右L型摆杆后端与前右转向连杆的右端相铰接,前右转向连杆的左端与中央转向油缸拄塞的右端相铰接,中央转向油缸拄塞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田间四轮驱动四轮转向中央同步机构,它由前驱动桥(1)、前右支座(2)、前右驱动轮(3)、前右L型摆杆(4)、前右转向连杆(5)、后右转向连杆(6)、中央转向油缸拄塞(7)、后右L型摆杆(8)、中央转向油缸(9)、后右驱动轮(10)、后右支座(11)、后驱动桥(12)、后中前后铰接套(13)、后左支座(14)、后左驱动轮(15)、后左L型摆杆(16)、后左转向连杆(17)、前左转向连杆(18)、前左L型摆杆(19)、前左驱动轮(20)、前左支座(21)、前中前后铰接套(22)、变速箱(23)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驱动桥(1)的前右支座(2)与前右L型摆杆(4)相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田间四轮驱动四轮转向中央同步机构,它由前驱动桥(1)、前右支座(2)、前右驱动轮(3)、前右L型摆杆(4)、前右转向连杆(5)、后右转向连杆(6)、中央转向油缸拄塞(7)、后右L型摆杆(8)、中央转向油缸(9)、后右驱动轮(10)、后右支座(11)、后驱动桥(12)、后中前后铰接套(13)、后左支座(14)、后左驱动轮(15)、后左L型摆杆(16)、后左转向连杆(17)、前左转向连杆(18)、前左L型摆杆(19)、前左驱动轮(20)、前左支座(21)、前中前后铰接套(22)、变速箱(23)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驱动桥(1)的前右支座(2)与前右L型摆杆(4)相铰接,前右L型摆杆(4)与前右驱动轮(3)相固接,前右L型摆杆(4)后端与前右转向连杆(5)的右端相铰接,前右转向连杆(5)的左端与中央转向油缸拄塞(7)的右端相铰接,中央转向油缸拄塞(7)的右端与后右转向连杆(6)左端相铰接,后右转向连杆(6)右端与后右L型摆杆(8)的前端相铰接,中央转向油缸(9)与后中前后铰接套(13)相固接,后右L型摆杆(8)与后右支座(11)相铰接,后右L型摆杆(8)与后右驱动轮(10)相固接,后右支座(11)固接在后驱动桥(12)的右端,后中前后铰接套(13)后端固接在后驱动桥(12)的中间,后驱动桥(12)左端的后左支座(14)与后左L型摆杆(16)相铰接,后左L型摆杆(16)与后左驱动轮(15)相固接,后左L型摆杆(16)前端与后左转向连杆(17)左端相铰接,后左转向连杆(17)右端与中央转向油缸拄塞(7)的左端相铰接,前左转向连杆(18)的左端与前左L型摆杆(19)后端相铰接,前左转向连杆(18)的右端与中央转向油缸拄塞(7)左端相铰接,前驱动桥(1)左端的前左支座(21)与前左L型摆杆(19)相铰接,前左L型摆杆(19)与前左驱动轮(20)相固接,后中前后铰接套(13)的前端与前中前后铰接套(22)后端相铰...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