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令控制排序方法及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7427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指令控制排序方法及其装置,该装置包括操作排序控制指令接收部件,格式译码部件,排序标识部件,排序重组部件和输出部件。通过该指令控制排序方法及装置,可以将数据相关的操作设计在一条操作排序控制指令中,从而减少了指令空间的占用,即减少了对指令高速缓存的需求,又减少了取指周期,从而,在减小电路的规模的同时提高了机器的执行效率。(*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指令体系及其译码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实现指令控制排序的方法及其装置。当今的计算机系统在使用指令编程进行程序设计时,对数据相关的操作问题通常采用的办法是利用优化编译器将数据相关的操作问题转化为顺序程序流,以多条指令实现的方法来判断解决。这种方法的本质是通过软件或编写程序的过程来实现对数据相关操作的处理,由此增加了系统软件的开销、优化编译器设计的复杂度;增加实现数据相关操作问题的程序量,降低了计算机硬件的执行效率。另一种方法是在硬件系统中对数据相关的操作问题采取了预测技术、乱序技术和微码技术等加以控制和处理。由此产生电路规模增大,译码技术复杂,译码延时长。如《POWER PC概念、体系结构于设计》第20页(周长春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所描述的那样,RSIC体系译码电路占总规模的10%,CISC体系译码电路占总电路规模的50%以上。在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操作类型中相关操作是串行操作过程的根本原因,是构成冯·诺伊曼体系结构指令执行瓶颈的关键问题之一。传统的计算机体系结构由于体系结构及其设计方法的约束,使优化编译器的设计还不能将相关操作问题简化处理,即将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指令控制排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一个指令编码步骤,用于设计操作排序控制指令的指令编码。操作排序控制指令编码包括:指令格式控制域(11)编码、指令段格式控制域(12)编码、指令排序控制域(15)编码或指令段排序控制域(14)编码、和多个指令段(13),每个所述指令段(13)编码是在所述指令格式控制域(11)编码和所述指令段格式控制域(12)编码约束下对应于功能部件的操作域编码; 2)一个接收步骤,接收所述操作排序控制指令编码; 3)一个格式译码步骤,用于对所述操作排序控制指令中的所述指令格式控制域(11)编码和所述指令段格式控制域(12)编码译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沁刘大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多思科技工业园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