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温漂的带隙基准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7045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低温漂的带隙基准电路,包括:基准电压模块,基准电压模块的电源端连接于电压源,基准电压模块的接地端连接于参考地,基准电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连接于监测模块,基准电压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输出基准电压信号;监测模块,其电源端连接于电压源,其接地端连接于参考地,其输入端连接于基准电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监测模块的输出端输出监测电压信号;基准电压模块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晶体管,第一晶体管为MOS管或三极管;监测模块包括第二晶体管,第二晶体管与第一晶体管的类型相同,以使监测电压信号与基准电压信号具有相同的温漂趋势。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不做高温点校准的条件下,实现带隙基准电路的低温漂,减小芯片校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温漂的带隙基准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集成电路
,尤其涉及一种低温漂的带隙基准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产业界用的最多的电压基准源是带隙基准电压源,其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度,不随电源电压、温度、半导体工艺等变化而变化,在集成电路设计中具有极其重要的角色,广泛应用于各种DAC、ADC、传感器芯片、检测芯片、电源管理类等芯片中。传统的带隙基准电压源为集成电路内部其他模块提供基准电压,芯片如果只做常温校准,不做多温度点校准(高温点校准),会产生较大的温度漂移,难以满足高精度产品的需求。而如果每个芯片都做多温度点校准,将会极大地增加芯片成本。因此,期待一种低温漂的带隙基准电路,能够在不做高温点校准的条件下,实现带隙基准电路的低温漂,减小芯片校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低温漂的带隙基准电路,能够在不做高温点校准的条件下,实现带隙基准电路的低温漂,减小芯片校准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低温漂的带隙基准电路,包括:基准电压模块,所述基准电压模块的电源端连接于电压源,所述基准电压模块的接地端连接于参考地,所述基准电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连接于监测模块,所述基准电压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输出基准电压信号;所述监测模块,其电源端连接于电压源,其接地端连接于参考地,其输入端连接于所述基准电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监测模块的输出端输出监测电压信号;所述基准电压模块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为MOS管或三极管;所述监测模块包括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类型相同,以使所述监测电压信号与所述基准电压信号具有相同的温漂趋势,当所述第二晶体管为三极管时,所述监测电压信号为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差,当所述第二晶体管为MOS管时,所述监测信号为栅极与源极之间的电压差。作为可选方案,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均为NPN三极管,所述基准电压模块包括第一PMOS管和第二PMOS管,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共接,且作为所述基准电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监测模块包括第三PMOS管,所述第三PMOS管的栅极连接于所述基准电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三P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电压源,所述第三PMOS管的漏极连接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发射极接参考地,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基极与本身的集电极连接。作为可选方案,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均为PNP三极管,所述基准电压模块包括第一PMOS管和第二PMOS管,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共接,且作为所述基准电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监测模块包括第三PMOS管,所述第三PMOS管的栅极连接于所述基准电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三P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电压源,所述第三PMOS管的漏极连接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和基极均连接所述参考地。作为可选方案,所述基准电压模块包括第一NPN三极管、第二NPN三极管、运算放大器、第一PMOS管和第二PMOS管,其中所述第一PMOS管和所述第二PMOS管的源极共接于电压源,所述第一PMOS管和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共接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为所述基准电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PMOS管的漏极连接于所述第一NPN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PMOS管的漏极通过第一负载连接于所述第二NPN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一NPN三极管和所述第二NPN三极管的发射极共接于参考地;所述第一NPN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二负载连接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负向输入端及所述第一P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二NPN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三负载连接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及所述第二PMOS管的漏极,且所述第一NPN三极管和所述第二NPN三极管的基极分别和各自的集电极连接。作为可选方案,所述基准电压模块包括第一NPN三极管、第二NPN三极管、运算放大器、第一PMOS管和第二PMOS管,其中所述第一PMOS管和所述第二PMOS管的源极共接于电压源,所述第一PMOS管和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共接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为所述基准电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PMOS管的漏极通过第二负载连接于所述第一NPN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负向输入端,所述第二PMOS管的漏极通过第三负载连接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且所述第三负载通过第一负载连接于所述第二NPN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NPN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一负载连接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所述第一NPN三极管和所述第二NPN三极管的发射极共接于参考地,且所述第一NPN三极管和所述第二NPN三极管的基极分别和各自的集电极连接。作为可选方案,所述基准电压模块包括第一PNP三极管、第二PNP三极管、运算放大器、第一PMOS管和第二PMOS管,其中所述第一PMOS管和所述第二PMOS管的源极共接于电压源,所述第一PMOS管和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共接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为所述基准电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PMOS管的漏极通过第二负载连接于所述第一PNP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负向输入端,所述第二PMOS管的漏极通过第三负载连接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且所述第三负载通过第一负载连接于所述第二PNP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二PNP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所述第一负载连接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所述第一PNP三极管和所述第二PNP三极管的集电极及基极共接于参考地。作为可选方案,所述监测模块包括第三PMOS管和第三NPN三极管,所述第三P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基准电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三P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电压源,所述第三P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NPN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三NPN三极管的发射极接所述参考地,且所述第三NPN三极管的基极与本身的集电极相接。作为可选方案,所述监测模块包括第三PMOS管和第三PNP三极管,所述第三P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基准电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三P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电压源,所述第三P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NPN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三NPN三极管的基极和集电极共同接所述参考地。作为可选方案,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尺寸成比例设置。作为可选方案,通过对所述第三负载的阻值进行调整,以实现对所述基准电压模块进行温漂校准。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基准电压模块由于工艺角或者应力等导致输出基准电压随温度发生漂移,主要原因是基准电压模块中第一晶体管的特性发生了偏移,本专利技术通过监测模块的第二晶体管模拟出基准电压模块中第一晶体管的特性,在常温下将第一晶体管的特性与理想值进行对比,即可推测出第一晶体管的特性发生了多少偏移,进而推测出基准电压模块的温漂特性,通过调整基准电压模块的第三负载的阻值对基准电压模块进行温漂特性的修调。当第二晶体管为三极管时,监测电压信号为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差,当所述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温漂的带隙基准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准电压模块,所述基准电压模块的电源端连接于电压源,所述基准电压模块的接地端连接于参考地,所述基准电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连接于监测模块,所述基准电压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输出基准电压信号;/n所述监测模块,其电源端连接于电压源,其接地端连接于参考地,其输入端连接于所述基准电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监测模块的输出端输出监测电压信号;/n所述基准电压模块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为MOS管或三极管;所述监测模块包括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类型相同,以使所述监测电压信号与所述基准电压信号具有相同的温漂趋势,当所述第二晶体管为三极管时,所述监测电压信号为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差,当所述第二晶体管为MOS管时,所述监测信号为栅极与源极之间的电压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温漂的带隙基准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准电压模块,所述基准电压模块的电源端连接于电压源,所述基准电压模块的接地端连接于参考地,所述基准电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连接于监测模块,所述基准电压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输出基准电压信号;
所述监测模块,其电源端连接于电压源,其接地端连接于参考地,其输入端连接于所述基准电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监测模块的输出端输出监测电压信号;
所述基准电压模块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为MOS管或三极管;所述监测模块包括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类型相同,以使所述监测电压信号与所述基准电压信号具有相同的温漂趋势,当所述第二晶体管为三极管时,所述监测电压信号为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差,当所述第二晶体管为MOS管时,所述监测信号为栅极与源极之间的电压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漂的带隙基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均为NPN三极管,所述基准电压模块包括第一PMOS管和第二PMOS管,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共接,且作为所述基准电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监测模块包括第三PMOS管,所述第三PMOS管的栅极连接于所述基准电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三P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电压源,所述第三PMOS管的漏极连接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发射极接参考地,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基极与本身的集电极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漂的带隙基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均为PNP三极管,所述基准电压模块包括第一PMOS管和第二PMOS管,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共接,且作为所述基准电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监测模块包括第三PMOS管,所述第三PMOS管的栅极连接于所述基准电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三P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电压源,所述第三PMOS管的漏极连接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和基极均连接所述参考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漂的带隙基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电压模块包括第一NPN三极管、第二NPN三极管、运算放大器、第一PMOS管和第二PMOS管,其中所述第一PMOS管和所述第二PMOS管的源极共接于电压源,所述第一PMOS管和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共接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为所述基准电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PMOS管的漏极连接于所述第一NPN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PMOS管的漏极通过第一负载连接于所述第二NPN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一NPN三极管和所述第二NPN三极管的发射极共接于参考地;所述第一NPN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二负载连接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负向输入端及所述第一P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二NPN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三负载连接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及所述第二PMOS管的漏极,且所述第一NPN三极管和所述第二NPN三极管的基极分别和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立柱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领慧立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