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钢成品出口导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6884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圆钢成品出口导卫,包括导板,所述导板扣合形成导管,所述导管的开口度大于成品的料型,所述导管的出口端左方和右方各安装一个导轮,所述导轮的轴线与所述导管的轴线相互垂直,两个所述导轮以所述导管的轴线为中心对称设置;所述导轮通过导轮槽安装在所述导板上,所述导轮槽为通槽,所述导轮槽的槽口面向所述导管的出口端,所述导轮槽的两条槽边均安装有轴承座,所述导轮套设在导轮辊外并由所述导轮辊带动进行周向转动,所述导轮辊的两端分别安装所述轴承座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现有出口导板的出口端左右两侧进一步设置导轮,不仅可以调整矫直圆钢成品的头部弯曲部分,也可有效避免发生圆钢成品头部划伤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钢成品出口导卫
本技术属于轧钢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圆钢成品出口导卫。
技术介绍
导卫就是指在型钢轧制过程中,安装在轧辊孔型前后帮助轧件按既定的方向和状态准确地、稳定地进入和导出轧辊孔型的装置。大中型铕轧机的导卫装置主要是横梁、导卫板等,轧机导卫板是用于控制轧件进入或离开轧辊的装置。通常导卫板由铸铁制成,在某些小型轧机情况下,也可由钢制成。必须将进来的轧件导入正确的孔型并精确地抬高到所要求正确的高度,因为在现代轧机中,精轧机座的进料速度是非常大,一出故障会导致轧件误入孔型和"弯斜"或在轧机平面上乱穿,这不仅非常危险,而且在时间和材料上也会造成很大的浪费。在所有的轧机上除个别情况外,通常都需要安装导卫装置,尤其是小型轧钢厂轧制小断面的钢材时一定要用导卫装置,轧件越小导卫装置的加工和安装应越精确。现有的圆钢成品出口导卫通常采用出口导板,其开口度正常比成品大20mm,然而这种出口导板在使用过程中,当钢温出现不均产生阴阳面或导卫调整不正时,都会造成圆钢成品头部弯曲,特别体现在向左右两侧弯曲,但如果因此采用开口度很小的导板,又有可能发生划伤的情况,为此特设计了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钢成品出口导卫,通过在现有出口导板的出口端左右两侧进一步设置导轮,不仅可以调整矫直圆钢成品的头部弯曲部分,也可有效避免发生圆钢成品头部划伤的情况。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圆钢成品出口导卫,包括导板,所述导板扣合形成导管,所述导管的开口度大于成品的料型,所述导管的出口端左方和右方各安装一个导轮,所述导轮的轴线与所述导管的轴线相互垂直,两个所述导轮以所述导管的轴线为中心对称设置。在导板形成的导管出口端的外侧安装导轮,使得圆钢成品经过原有导板后,头部弯曲部分可以在导轮的调整下矫直,同时导轮的结构因其自转的特性可避免圆钢成品的头部发生划伤的情况。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两个所述导轮的开口度小于所述导管的开口度且大于成品的料型。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导管的进口端安装在导卫座中。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导轮通过导轮槽安装在所述导板上,所述导轮槽为通槽,所述导轮槽的槽口面向所述导管的出口端。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导轮槽的两条槽边均安装有轴承座,两条所述槽边的轴承座对应设置。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导轮槽通过L型连接板固定在所述导管外壁,所述L型连接板一端固定在所述导轮槽的槽底,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导管外壁。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导轮套设在导轮辊外并由所述导轮辊带动进行周向转动,所述导轮辊的两端分别安装所述轴承座中。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槽边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轴承座的开口槽,所述开口槽为长条形,所述轴承座通过榫卯结构与所述开口槽配合。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轴承座在轴向上通过螺栓与所述槽边固定。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轴承座上开设有一组第一螺孔,所述槽边开设有第二螺孔,所述轴承座安装在所述开口槽上时所述第一螺孔与所述第二螺孔对齐形成供螺栓安装的通道,所述第二螺孔沿所述开口槽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有:(1)在导板形成的导管出口端的外侧安装导轮,使得圆钢成品经过原有导板后,头部弯曲部分可以在导轮的调整下矫直,同时导轮的结构因其自转的特性可避免圆钢成品的头部发生划伤的情况。(2)导轮的开口度既小于导管的开口度的同时又大于成品的料型,可达到较好矫直弯头的效果。(3)通过设置L型连接板和导轮槽配合,导轮安装在导轮槽内,圆钢成品从导管的出口端送出时可直接送入两个导轮中间。(4)导轮安装在导轮辊上可以导轮辊为轴心自转,导轮辊通过轴承座安装在导轮槽中,可令导轮在调整圆钢成品的过程中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5)通过在槽边上开设开口槽,安装轴承座时可直接通过水平位移进入,开口槽设为长条形能够调整轴承座的安装位置,起到调整两个导轮之间开口度的作用,同时榫卯结构的设置可减少轴承座发生的轴向位移。(6)通过螺栓固定可减少轴承座发生的径向位移,沿开口槽长度方向设置多组第二螺孔,便于轴承座调整开口度时有效固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轴承座与槽边的安装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轴承座结构示意图图中:1-导板;2-导轮;3-导卫座;4-导轮槽;5-轴承座;6-连接板;7-导轮辊;8-开口槽;9-螺栓;10-第一螺孔;11-第二螺孔;12-连接部;13-安装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实施例:1:一种圆钢成品出口导卫,包括导板1,所述导板1扣合形成导管,所述导管的开口度大于成品料型,所述导管的出口端左方和右方各安装一个导轮2,两个所述导轮2以所述导管的轴线为中心对称设置。本方案中,所述导管开口度或者说导卫量大于正常成品料型20mm,两个所述导轮2的开口度比所述导管开口度小10mm,比成品料型大10mm。所述导管的进口端安装在导卫座3中,通过导卫座3安装在轧钢机架中。所述导轮2通过导轮槽4安装在所述导板1上,所述导轮槽4为通槽,所述导轮槽4的槽口面向所述导管的出口端,所述导轮槽4的槽底与所述导管的长度方向同向设置。所述导轮槽4的两条槽边均安装有轴承座5,两条所述槽边的轴承座5对应设置。所述导轮槽4的槽底通过L型连接板6固定在所述导管外壁,本方案中,所述L型连接板6一端焊接在所述导管外壁,另一端焊接至所述导轮槽4的槽底,所述槽底与连接板6的交线所在面与所述导管的出口端端面齐平。导轮槽4槽底与连接线的交线所在面与导板1出口端端面齐平,使得导轮2不会被导板1遮挡,圆钢成品从导板1出口端送出时可直接送入两个导轮2中间,传送距离短效率高。本方案中,为了更好的增强固定强度,所述导轮槽4靠近所述导管的出口端端面处进行焊接固定。所述导轮套设在导轮辊7外并由所述导轮辊7带动进行周向转动,所述导轮辊7的两端安装在所述轴承座5中。本方案中,所述导轮辊7与所述导管的出口端端面平行。本方案中的结构可适用于170圆以下圆钢成品。实施例2:为了达到调整导轮的开口度的效果,以适应更多的情况,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安装导轮2的方式做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圆钢成品出口导卫,包括导板(1),所述导板(1)扣合形成导管,所述导管的开口度大于成品的料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的出口端左方和右方各安装一个导轮(2),所述导轮(2)的轴线与所述导管的轴线相互垂直,两个所述导轮(2)以所述导管的轴线为中心对称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钢成品出口导卫,包括导板(1),所述导板(1)扣合形成导管,所述导管的开口度大于成品的料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的出口端左方和右方各安装一个导轮(2),所述导轮(2)的轴线与所述导管的轴线相互垂直,两个所述导轮(2)以所述导管的轴线为中心对称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钢成品出口导卫,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导轮(2)的开口度小于所述导管的开口度且大于成品的料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钢成品出口导卫,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的进口端安装在导卫座(3)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钢成品出口导卫,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轮(2)通过导轮槽(4)安装在所述导板(1)上,所述导轮槽(4)为通槽,所述导轮槽(4)的槽口面向所述导管的出口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圆钢成品出口导卫,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轮槽(4)的两条槽边均安装有轴承座(5),两条所述槽边的轴承座(5)对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圆钢成品出口导卫,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轮槽(4)通过L型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崇林李艳军曹正中张建明徐守超陆勤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沙钢集团淮钢特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利淮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