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钢管保温复合空心墙以及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6440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钢管保温复合空心墙以及生产工艺,包括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墙体的内部安装有装配结构;所述装配结构包括:若干个钢管、若干个空腔以及若干个盖板;若干个所述钢管分别插装于墙体上的若干个所述通孔处,若干个所述空腔分别开设于若干个所述钢管的中间部位,若干个所述盖板安置于若干个所述钢管的顶端以及底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有效提高整体刚度,空腔内可进行水电预埋,并具有整体性好、自重轻、占地面积小、结构延性好、防火、保温等优势,有效的解决了外墙内保温、外保温、外墙夹心保温的缺陷、标准化生产水电预埋问题以及水电管预埋位置错误或遗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钢管保温复合空心墙以及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保温复合空心墙
,特别是一种新型钢管保温复合空心墙以及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建筑节能事业的高速发展,各种新型节能材料和施工工艺陆续出现,目前外墙保温技术通常采用内保温、外保温、外墙夹心保温,但均有各自缺陷,内保温技术会占用使用面积,且容易开裂,还会影响施工速度,影响居民的二次装修,且内墙悬挂和固定物件也容易破坏内保温结构,影响保温效果;外保温技术存在开裂、局部脱落等问题,并且无法与建筑同寿命;外墙夹心保温技术墙体偏厚,结构造较复杂;目前新兴起的墙体自保温技术与上述墙体保温技术比较,具有与建筑同寿命、降低造价、施工方便、便于维修改造、安全等优点,目前应用较多的自保温墙体材料有加气混凝土砌块、轻集料混凝土砌块、多孔砖、复合墙板等,但砌筑费工费时,不符合建筑工业化的大方向,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钢管保温复合空心墙以及生产工艺,解决了现有的外墙保温技术通常采用内保温、外保温、外墙夹心保温,但均有各自缺陷,内保温技术会占用使用面积,且容易开裂,还会影响施工速度,影响居民的二次装修,且内墙悬挂和固定物件也容易破坏内保温结构,影响保温效果;外保温技术存在开裂、局部脱落等问题,并且无法与建筑同寿命;外墙夹心保温技术墙体偏厚,结构造较复杂。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钢管保温复合空心墙,包括墙体,所述墙体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墙体的内部安装有装配结构;所述装配结构包括:若干个钢管、若干个空腔以及若干个盖板;若干个所述钢管分别插装于墙体上的若干个所述通孔处,若干个所述空腔分别开设于若干个所述钢管的中间部位,若干个所述盖板安置于若干个所述钢管的顶端以及底端。优选的,若干个所述钢管的圆心距为400mm。优选的,所述墙体尺寸为长度不大于6m、宽度为120-200mm。一种新型钢管保温复合空心墙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操作步骤:步骤S1、模具及钢板准备;步骤S2、配置混凝土;步骤S3、浇筑;步骤S4、养护;步骤S5、拆模;步骤S6、二次养护;步骤S7、制成墙体;步骤S1:将刚内置钢管放入立模内,钢管顶面设置盖板,防止浇筑混凝土使混凝土进入其内部;步骤S2:将陶粒或EPS与砂、胶凝材料、钢纤维、水在搅拌机内拌合成混凝土待用;步骤S3:将安装好钢板及钢管的立模通过轨道移动到搅拌机下方,将所述步骤S2配置好的混凝土浇筑入立模内;步骤S4:对墙体进行预养护;步骤S5:对步骤S4养护完成,使得墙体达到拆模条件,进行和拆模;步骤S6:所述步骤S5的墙体进行二次养护;步骤S7:所述步骤S6二次养护完成后,制成墙体。优选的,所述步骤S1采用厚度3mm、直径80mm、高度2000的钢管,所述步骤S2混凝土的配比为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337.5kg/m3、粉煤灰112.5kg/m3,陶粒890kg/m3、河砂651kg/m3、EPS颗粒0.5kg/m3、水150kg/m3,所述步骤S7制成墙体的尺寸为3000×2000×120mm。优选的,所述步骤1采用厚度4mm、直径100mm、高度2500的钢管,所述步骤S2混凝土的配比为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350kg/m3、粉煤灰125kg/m3,陶粒825kg/m3、河砂744kg/m3、EPS颗粒1kg/m3、水160kg/m3,所述步骤S7制成墙体的尺寸为4000×2500×160mm。优选的,所述步骤1采用厚度5mm、直径120mm、高度2500的钢管,所述步骤S2混凝土的配比为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380kg/m3、粉煤灰155kg/m3,陶粒761kg/m3、河砂651kg/m3、EPS颗粒1.5kg/m3、水150kg/m3,所述步骤S7制成墙体的尺寸为5000×2500×200mm。优选的,所述墙体的导热系数为0.25W/(m·k)。优选的,所述墙体的导热系数为0.23W/(m·k)。优选的,所述墙体的导热系数为0.20W/(m·k)。利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制作的一种新型钢管保温复合空心墙以及生产工艺,本装置采用内置钢管的保温复合空心墙,采用陶粒混凝土或EPS混凝土为材料,钢管能够有效提高整体刚度,空腔内可进行水电预埋,并具有整体性好、自重轻、占地面积小、结构延性好、防火、保温等优势,有效的解决了外墙内保温、外保温、外墙夹心保温的缺陷、标准化生产水电预埋问题以及水电管预埋位置错误或遗漏的问题,同时,采用内置钢管替代钢筋,使墙体具有节约钢材、整体性好、延性好;采用陶粒混凝土或EPS混凝土为原材料,使墙体具有自重轻、占地面积小、防火性能好、保温性能好;生产采用立模生产工艺,生产的墙体质量稳定可靠,而且板面平整,可以减少砂浆层,刮腻子后可直接粉刷。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新型钢管保温复合空心墙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新型钢管保温复合空心墙的轴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新型钢管保温复合空心墙的盖板轴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1所述一种新型钢管保温复合空心墙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2所述一种新型钢管保温复合空心墙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墙体;2、钢管;3、空腔;4、盖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5所示,一种新型钢管保温复合空心墙,包括墙体1,墙体1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墙体1的内部安装有装配结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说明的是,装配结构包括:若干个钢管2、若干个空腔3以及若干个盖板4;连接关系如下:若干个钢管2分别插装于墙体1上的若干个通孔处,若干个钢管2的圆心距为400mm,若干个空腔3分别开设于若干个钢管2的中间部位,若干个盖板4安置于若干个钢管2的顶端以及底端,墙体1尺寸为长度不大于6m、宽度为120-200mm。一种新型钢管保温复合空心墙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操作步骤:步骤S1、模具及钢板准备;步骤S2、配置混凝土;步骤S3、浇筑;步骤S4、养护;步骤S5、拆模;步骤S6、二次养护;步骤S7、制成墙体1;步骤S1:将刚内置钢管2放入立模内,钢管2顶面设置盖板4,防止浇筑混凝土使混凝土进入其内部;步骤S2:将陶粒或EPS与砂、胶凝材料、钢纤维、水在搅拌机内拌合成混凝土待用;步骤S3:将安装好钢板及钢管2的立模通过轨道移动到搅拌机下方,将步骤S2配置好的混凝土浇筑入立模内;步骤S4:对墙体1进行预养护;步骤S5:对步骤S4养护完成,使得墙体1达到拆模条件,进行和拆模;步骤S6:步骤S5的墙体1进行二次养护;步骤S7:步骤S6二次养护完成后,制成墙体1,步骤S1采用厚度3mm、直径80mm、高度2000的钢管2,步骤S2混凝土的配比为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337.5kg/m3、粉煤灰112.5kg/m3,陶粒890kg/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钢管保温复合空心墙,包括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墙体的内部安装有装配结构;/n所述装配结构包括:若干个钢管、若干个空腔以及若干个盖板;/n若干个所述钢管分别插装于墙体上的若干个所述通孔处,若干个所述空腔分别开设于若干个所述钢管的中间部位,若干个所述盖板安置于若干个所述钢管的顶端以及底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钢管保温复合空心墙,包括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墙体的内部安装有装配结构;
所述装配结构包括:若干个钢管、若干个空腔以及若干个盖板;
若干个所述钢管分别插装于墙体上的若干个所述通孔处,若干个所述空腔分别开设于若干个所述钢管的中间部位,若干个所述盖板安置于若干个所述钢管的顶端以及底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钢管保温复合空心墙,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钢管的圆心距为4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钢管保温复合空心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尺寸为长度不大于6m、宽度为120-200mm。


4.一种新型钢管保温复合空心墙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步骤:步骤S1、模具及钢板准备;步骤S2、配置混凝土;步骤S3、浇筑;步骤S4、养护;步骤S5、拆模;步骤S6、二次养护;步骤S7、制成墙体;
步骤S1:将刚内置钢管放入立模内,钢管顶面设置盖板,防止浇筑混凝土使混凝土进入其内部;
步骤S2:将陶粒或EPS与砂、胶凝材料、钢纤维、水在搅拌机内拌合成混凝土待用;
步骤S3:将安装好钢板及钢管的立模通过轨道移动到搅拌机下方,将所述步骤S2配置好的混凝土浇筑入立模内;
步骤S4:对墙体进行预养护;
步骤S5:对步骤S4养护完成,使得墙体达到拆模条件,进行和拆模;
步骤S6:所述步骤S5的墙体进行二次养护;
步骤S7:所述步骤S6二次养护完成后,制成墙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钢管保温复合空心墙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采用厚度3mm、直径80mm、高度2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剑锋赖志超
申请(专利权)人:方圆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