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剪力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3111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26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剪力墙,包括:第一叶板、第二叶板、预埋钢筋和环带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叶板和所述第二叶板通过预埋钢筋连接,所述第一叶板和所述第二叶板隔开预定距离相对设置以形成空隙;所述环带结构一侧部分预埋进所述第一叶板的内侧混凝土内,另一侧部分预埋进所述第二叶板的内侧混凝土内;也即,所述环带结构的未预埋部分在所述空隙之间,形成闭合空腔;或者,所述环带结构全部夹在所述空隙之间,形成所述闭合空腔。本公开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剪力墙能够减轻墙体自重并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剪力墙
本公开涉及建筑构件制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剪力墙。
技术介绍
装配式建筑发展迅猛,装配结构体系主要分为实心预制结构和夹心(空心)预制结构,一般在工厂制造生产后运输至工地完成安装。现有的装配式剪力墙虽然已经具有很高的施工效率,并能够节省成本,但依然存在很大改进空间。在实现本公开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在某些应用中,主体结构在特定部位并不需要实心墙或灌注而成的实心墙支撑,实心墙用料多,自重大,成本也会相应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或者至少缓解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剪力墙,能够在装配式剪力墙中形成闭合空腔,与同体积的实心混凝土墙体相比,可节省混凝土用量,减轻墙体的自重,节约混凝土用量,并且闭合空腔还能提高墙体的保温隔音性能,有利于装配式建筑的节能与减排。将环带结构的顶部设置为倒V形或倒U形使得向剪力墙中灌注混凝土时,混凝土不会先在顶部堆积,有利于混凝土的流动,将环带结构的底部设置为V形或U形使得向剪力墙中灌注混凝土时,环带结构的底部不易出现空洞等灌注不充足现象。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剪力墙,包括:第一叶板、第二叶板、预埋钢筋和环带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叶板和所述第二叶板通过预埋钢筋连接,所述第一叶板和所述第二叶板隔开预定距离相对设置以形成空隙;所述环带结构一侧部分预埋进所述第一叶板的内侧混凝土内,另一侧部分预埋进所述第二叶板的内侧混凝土内;也即,所述环带结构的未预埋部分在所述空隙之间,形成闭合空腔;或者,所述环带结构全部夹在所述空隙之间,形成所述闭合空腔。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环带结构固定于所述预埋钢筋;或者,所述环带结构粘贴在所述第一叶板和所述第二叶板之间。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环带结构的底端为V形或U形,其中所述环带结构的底端与所述剪力墙竖向安装的底端方向相同。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环带结构的顶端为倒V形或倒U形,其中所述环带结构的顶端与所述剪力墙竖向安装的顶端方向相同。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环带结构的材料包括保温板和/或收口网。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环带结构还包括封堵板,所述封堵板用于封堵所述空隙。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环带结构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空隙的宽度。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预埋钢筋包括成型钢筋笼、钢筋网片、桁架钢筋、连接筋和箍筋中的一种或多种。上述专利技术中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因为采用在第一叶板与第二叶板之间形成闭合空腔的技术手段,所以克服了装配式剪力墙自重过大的技术问题,进而达到减轻墙体的自重,节约混凝土用量,并且闭合空腔还能提高墙体的保温隔音性能,有利于装配式建筑的节能与减排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装配式剪力墙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立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装配式剪力墙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装配式剪力墙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装配式剪力墙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第一叶板;20-第二叶板;30-预埋钢筋;40-环带结构;41-封堵板;50-窗洞;A-闭合空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公开。针对以上所说的问题,本公开力图解决或者至少缓解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通过在装配式建筑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及在此基础上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揭示了一种装配式剪力墙。在本公开的申请文件中,为便于描述装配式剪力墙中各构件的位置关系,以剪力墙施工到位后的方位为标准,将剪力墙的上下高度方向称为竖向,顶部、底部、上侧和下侧基于墙体的竖向确定。将剪力墙的墙体水平宽度方向称为横向。将墙体朝向所围成的建筑物外部空间的方向称为向外,朝向所围成的建筑物内部空间的方向称为向内,内、外、内侧和外侧基于该内外方向确定。从第一叶板(一般为外侧预制板)外表面到第二叶板(一般为内侧预制板)内表面的方向为剪力墙的宽度方向,也就是与墙面垂直的方向。指向第一叶板与第二叶板相对设置形成的空隙方向为叶板的内侧,反方向为叶板的外侧。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参见图1的根据本公开的一种装配式剪力墙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立面结构示意图、图2的根据本公开的一种装配式剪力墙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和图3的根据本公开的一种装配式剪力墙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包括:第一叶板10、第二叶板20、预埋钢筋30和环带结构40;其中第一叶板10和第二叶板20通过预埋钢筋30连接,第一叶板10和第二叶板20隔开预定距离相对设置以形成空隙(如图2和图3所示);做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环带结构40一侧部分预埋进第一叶板10的内侧混凝土内,另一侧部分预埋进第二叶板20的内侧混凝土内;也即,环带结构40的未预埋部分在第一叶板10和第二叶板20之间,形成闭合空腔A。做为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3所示,环带结构40全部夹在空隙之间,形成闭合空腔A。在空隙中灌注混凝土后,闭合空腔A可以阻挡混凝土进入空腔,使得带有闭合空腔A的装配式剪力墙与同体积的实心墙相比,节约了混凝土的用量,减轻墙体的自重,节约混凝土用量,并且闭合空腔还能提高墙体的保温隔音性能,有利于装配式建筑的节能与减排。环带结构40可由多块连续的隔板拼接而成,也可以由柔性材料制作,制作环带结构40的材料可包括保温板和/或收口网等,保温板可采用聚苯板等,收口网可采用快易收口网等。进一步地,做为本公开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环带结构40固定于预埋钢筋30;或者,环带结构40粘贴在第一叶板10和第二叶板20之间(如图3所示)。环带结构40可通过铁丝绑扎等(图中未示出)固定方式固定在预埋钢筋30上,预埋钢筋30包括成型钢筋笼(如图2所示)、钢筋网片、桁架钢筋、连接筋和箍筋等预埋的钢筋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将环带结构40固定于预埋钢筋30或者粘贴在第一叶板10和第二叶板20之间可以增加环带结构40的强度。环带结构40的宽度可略大于空隙的宽度,以尽量保证环带结构40在预埋进第一叶板10和第二叶板20后不留空隙;或者粘贴在第一叶板10和第二叶板20之间时等于空隙的宽度,以提高闭合空腔A的封闭性,防止灌注混凝土时环带结构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剪力墙,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叶板、第二叶板、预埋钢筋和环带结构;/n其中所述第一叶板和所述第二叶板通过预埋钢筋连接,所述第一叶板和所述第二叶板隔开预定距离相对设置以形成空隙;/n所述环带结构一侧部分预埋进所述第一叶板的内侧混凝土内,另一侧部分预埋进所述第二叶板的内侧混凝土内;也即,所述环带结构的未预埋部分在所述空隙之间,形成闭合空腔;/n或者,所述环带结构全部夹在所述空隙之间,形成所述闭合空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剪力墙,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叶板、第二叶板、预埋钢筋和环带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叶板和所述第二叶板通过预埋钢筋连接,所述第一叶板和所述第二叶板隔开预定距离相对设置以形成空隙;
所述环带结构一侧部分预埋进所述第一叶板的内侧混凝土内,另一侧部分预埋进所述第二叶板的内侧混凝土内;也即,所述环带结构的未预埋部分在所述空隙之间,形成闭合空腔;
或者,所述环带结构全部夹在所述空隙之间,形成所述闭合空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带结构固定于所述预埋钢筋;
或者,所述环带结构粘贴在所述第一叶板和所述第二叶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带结构的底端为V形或U形,其中所述环带结构的底端与所述剪力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猛马钊马云飞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筑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