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结构及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1796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44
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公开了梁结构及建筑结构,其中,一种梁结构,还包括:下半梁,下半梁内设有适于浇筑混凝土的下容纳腔;上半梁,安装于下半梁上端,上半梁内设有适于与下容纳腔连通并浇筑混凝土的上容纳腔;多个柱形连接筋,沿竖向设置,柱形连接筋一端伸入下容纳腔,另一端伸入上容纳腔,适于提升梁体的抗剪能力,多个柱形连接筋沿下半梁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本技术解决了上半梁吊装至下半梁上时,附加箍筋与上半梁内原有结构发生干涉,导致施工效率低下甚至无法安装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梁结构及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1、梁结构是建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上翻梁是建筑梁结构的一种,指的是梁顶标高高于楼板顶标高的梁体结构,与普通梁相比,上翻梁具有更高的承载力,以及对层高占用更少的优点,上翻梁通常与普通的梁体结合成一体,形成整体的梁结构。

2、在相关技术中,带有上翻梁的梁结构包括上半部下半部两部分,上半部与下半部之间通过首尾相连的附加箍筋及现场浇筑的混凝土连接形成整体梁结构。在实际施工时,首先将附加箍筋放置于下半部内,再向下半部内一次浇筑混凝土,待一次浇筑的混凝土凝固后,将上半部吊装在下半部上,使附加箍筋的上半部分插入上半部,最后二次浇筑混凝土,使上半部和下半部形成整体的梁结构。

3、然而,在上述相关技术中,由于附加箍筋呈首尾相接的方环形,在吊装上半部的过程中,附加箍筋极易与上半部内原有的钢筋结构发生干涉,导致施工人员需要逐个调整附加箍筋的角度和位置,导致安装效率低下,在施工误差导致干涉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上半部无法安装到下半部上。


技术实现思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连接筋(400)的两端均设有锚固结构(4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半梁(200)包括多个下梁箍筋(204)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预制板(202)和第二预制板(203),所述下梁箍筋(204)呈方环形且相对的两侧分别穿入所述第一预制板(202)和所述第二预制板(203)内,多个所述下梁箍筋(204)沿所述下半梁(200)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预制板(202)和所述第二预制板(203)之间形成下容纳腔(2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连接筋(400)的两端均设有锚固结构(4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半梁(200)包括多个下梁箍筋(204)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预制板(202)和第二预制板(203),所述下梁箍筋(204)呈方环形且相对的两侧分别穿入所述第一预制板(202)和所述第二预制板(203)内,多个所述下梁箍筋(204)沿所述下半梁(200)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预制板(202)和所述第二预制板(203)之间形成下容纳腔(2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半梁(200)还包括底板(206),所述底板(206)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预制板(202)和所述第二预制板(20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半梁(200)内设置有多根沿所述下半梁(200)长度方向设置的下梁钢筋(205),多根所述下梁钢筋(205)均位于所述下梁箍筋(204)内侧并与所述下梁箍筋(204)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下梁钢筋(205)两两相对设置,部分相对设置的所述下梁钢筋(205)之间设有下拉筋(207),所述下拉筋(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景龙唐修国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筑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