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分类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6386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垃圾分类船。该垃圾分类船包括:船体、耙吸头、第一收集箱、第二收集箱和第一驱动件;所述耙吸头包括耙吸头本体、滤网和活动板,所述耙吸头本体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收集箱连通,所述耙吸头本体用于收集垃圾;所述滤网设于所述耙吸头本体内,所述滤网用于将垃圾中的液态垃圾从所述耙吸头本体中分离出来;所述活动板设于所述耙吸头本体的底部并与所述耙吸头本体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收集箱位于所述活动板的下方;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活动板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船体的底表面上。该垃圾分类船实现了液固垃圾的分离与收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分类船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面垃圾分类回收技术及清洁能源
,尤其涉及一种垃圾分类船。
技术介绍
城市水面上的垃圾清理直接关系着整个生态系统,目前我国水面垃圾清理以人工驾驶清理船回收为主。但清理船由于以燃油驱动,存在着空气、噪声以及油污等严重污染问题,且清理船体积巨大,生产成本高昂,不易普及和推广。另一方面,人工打捞生产周期长,效率低下,且工人的安全得不到保障。目前针对水面垃圾回收设计的无人船舶装置,也只解决了人力打捞的问题,垃圾的后期分类处理仍需耗费大量精力,并未从根本上实现垃圾的收集分类回收一体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水面垃圾的液固分离及收集。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垃圾分类船。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垃圾分类船,包括:船体、耙吸头、第一收集箱、第二收集箱和第一驱动件;所述耙吸头包括耙吸头本体、滤网和活动板,所述耙吸头本体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收集箱连通,所述耙吸头本体用于收集垃圾;所述滤网设于所述耙吸头本体内,所述滤网用于将垃圾中的液态垃圾从所述耙吸头本体中分离出来;所述活动板设于所述耙吸头本体的底部并与所述耙吸头本体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收集箱位于所述活动板的下方;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活动板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船体的底表面上,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活动板打开使得耙吸头本体与所述第二收集箱连通。进一步地,还包括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设于所述耙吸头本体的顶部并与所述耙吸头本体的输入端活动连接,所述密封机构用于封住或露出所述耙吸头本体的输入端。进一步地,所述密封机构包括第二驱动件和隔水罩,所述第二驱动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耙吸头的顶部,所述第二驱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隔水罩连接,所述隔水罩与所述耙吸头的输入端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隔水罩封住或露出所述耙吸头的输入端。进一步地,还包括离心泵,所述离心泵的输入端与所述耙吸头本体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离心泵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收集箱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导管,所述离心泵通过所述导管与所述耙吸头本体和所述第一收集箱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导管与所述耙吸头本体的连接端为喇叭口。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安装于所述船体的底部,所述第一底座用于固定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一端。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安装于所述耙吸头本体的顶部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底座用于固定所述第二驱动件的一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件为电动推杆。进一步地,还包括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安装于所述耙吸头本体的输入端,所述感应装置用于检测耙吸头本体内垃圾的聚集量并控制所述耙吸头的吸力。进一步地,所述耙吸头安装于所述船体的前端的底部,所述第一收集箱安装于所述船体顶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对比的有益效果包括:需要清理水面垃圾时,将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垃圾分类船行驶至相应位置,耙吸头本体将水面的垃圾收集,耙吸头本体内的滤网将垃圾中的液体垃圾分离出来进入与耙吸头输出端连通的第一收集箱内收集,活动板设于耙吸头本体的底部并与耙吸头本体的底部活动连接,第一驱动件的一端与活动板的底部连接,另一端安装于船体的底表面上,在耙吸头收集垃圾时,耙吸头本体与第二收集箱被活动板隔开,垃圾不能进入第二收集箱,液体垃圾被收集至第一收集箱后,剩余的固体垃圾需要被收集至第二收集箱,第一驱动件驱动活动板打开,耙吸头本体与第二收集箱连通,耙吸头本体内的固态垃圾进入到第二收集箱内,从而实现了液固垃圾的分离与收集。附图说明通过参考附图会更加清楚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和优点,附图是示意性的而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任何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垃圾分类船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垃圾分类船的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垃圾分类船的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船体;2、耙吸头;21、耙吸头本体;22、滤网;23、活动板;3、第一收集箱;4、第二收集箱;5、第一驱动件;6、密封机构;61、第二驱动件;62、隔水罩;7、离心泵;8、导管;9、第一底座;10、第二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结合图1-3,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垃圾分类船,包括:船体1、耙吸头2、第一收集箱3、第二收集箱4和第一驱动件5;耙吸头2包括耙吸头本体21、滤网22和活动板23,耙吸头本体21的输出端与第一收集箱3连通,耙吸头本体21用于收集垃圾;滤网22设于耙吸头本体21内,滤网22用于将垃圾中的液态垃圾从耙吸头本体21中分离出来;活动板23设于耙吸头本体21的底部并与耙吸头本体21的底部活动连接;第二收集箱4位于活动板23的下方;第一驱动件5的一端与活动板23的底部连接,第一驱动件5的另一端安装于船体1的底表面上,第一驱动件5用于驱动活动板23打开或者关闭使得耙吸头本体21与第二收集箱4连通或者隔开。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包括密封机构6,密封机构6设于耙吸头本体21的顶部并与耙吸头本体21的输入端活动连接,密封机构6用于封住或露出耙吸头本体21的输入端。在进行垃圾的固液分离时,密封机构6将耙吸头本体21的输入端封住,使耙吸头本体21内部与外部水环境形成一定的隔离;在耙吸头本体21需要收集垃圾时,密封机构6将耙吸头本体21的输入端露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密封机构6包括第二驱动件61和隔水罩62,第二驱动件61的一端固定于耙吸头本体2的顶部,第二驱动件61的另一端与隔水罩62连接,隔水罩62与耙吸头2的输入端的顶部活动连接,第二驱动件61用于驱动隔水罩62至封住或露出耙吸头2的输入端。通过第二驱动件61的伸出或者回缩将隔水罩62封住或者露出耙吸头本体21的输入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包括离心泵7,离心泵7的输入端与耙吸头本体21的输出端连接,离心泵7的输出端与第一收集箱3连接。离心泵7将分离出来的液体垃圾抽至第一收集箱3内收集。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包括导管8,离心泵7通过导管8与耙吸头本体21和第一收集箱3连接。通过导管8实现离心泵7与耙吸头本体21及第一收集箱3的连通。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导管8与耙吸头本体21的连接端为喇叭口。喇叭口的设置有利于离心泵7将液体垃圾从开口较大的一端抽至导管8内,进而收集至第一收集箱3内。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包括第一底座9,第一底座9安装于船体1的底部,第一底座9用于固定第一驱动件5的一端。第一底座9实现第一驱动件5的一端的固定。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包括第二底座10,第二底座10安装于耙吸头本体21的顶部的上表面,第二底座10用于固定第二驱动件61的一端。第二底座10实现第二驱动件61的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分类船,其特征在于,包括:船体、耙吸头、第一收集箱、第二收集箱和第一驱动件;/n所述耙吸头包括耙吸头本体、滤网和活动板,所述耙吸头本体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收集箱连通,所述耙吸头本体用于收集垃圾;所述滤网设于所述耙吸头本体内,所述滤网用于将垃圾中的液态垃圾从所述耙吸头本体中分离出来;所述活动板设于所述耙吸头本体的底部并与所述耙吸头本体的底部活动连接;/n所述第二收集箱位于所述活动板的下方;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活动板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船体的底表面上,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活动板打开或者关闭使得耙吸头本体与所述第二收集箱连通或者隔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分类船,其特征在于,包括:船体、耙吸头、第一收集箱、第二收集箱和第一驱动件;
所述耙吸头包括耙吸头本体、滤网和活动板,所述耙吸头本体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收集箱连通,所述耙吸头本体用于收集垃圾;所述滤网设于所述耙吸头本体内,所述滤网用于将垃圾中的液态垃圾从所述耙吸头本体中分离出来;所述活动板设于所述耙吸头本体的底部并与所述耙吸头本体的底部活动连接;
所述第二收集箱位于所述活动板的下方;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活动板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船体的底表面上,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活动板打开或者关闭使得耙吸头本体与所述第二收集箱连通或者隔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分类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设于所述耙吸头本体的顶部并与所述耙吸头本体的输入端活动连接,所述密封机构用于封住或露出所述耙吸头本体的输入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分类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机构包括第二驱动件和隔水罩,所述第二驱动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耙吸头本体的顶部,所述第二驱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隔水罩连接,所述隔水罩与所述耙吸头的输入端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瑾轩危卫王与凡常一龙黄逸鑫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