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双小车双吊钩塔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5972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双小车双吊钩塔机,包括起重臂架,所述起重臂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起升组件,所述起升组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塔架,所述塔架的底部滑动安装有第一变幅小车,所述第一变幅小车的一侧滑动安装有第二变幅小车。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起重臂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起升组件,能够利用通过在起重臂架上设置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双导轨的方式,同时增加一个第二变幅小车和第二吊钩,同时设置两个第一起升卷筒和第二起升卷筒搭配第一变幅卷筒和第二变幅卷筒,在通过改变减速电机输出驱动轴所带动的卷筒,形成卷筒单动和联动的效果,从而控制变幅小车本体和吊钩本体的单动或联动,实现不同双点不同间距的吊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双小车双吊钩塔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设备
,具体为一种新型双小车双吊钩塔机。
技术介绍
塔式起重机简称塔机,亦称塔吊,起源于西欧,据记载,第一项有关建筑用塔机专利颁发于1900年,1905年出现了塔身固定的装有臂架的起重机,1923年制成了近代塔机的原型样机,同年出现第一台比较完整的近代塔机,1930年当时德国已开始批量生产塔机,用于建筑施工,1941年,有关塔机的德国工业标准DIN8770公布,该标准规定以吊载(t)和幅度(m)的乘积(tm)一起以重力矩表示塔机的起重能力,从塔机的技术发展方面来看,虽然新的产品层出不穷,新产品在生产效能、操作简便、保养容易和运行可靠方面均有提高,但是塔机的技术并无根本性的改变,塔机的研究正向着组合式发展,所谓的组合式,就是以塔身结构为核心,按结构和功能特点,将塔身分解成若干部分,并依据系列化和通用化要求,遵循模数制原理再将各部分划分成若干模块,根据参数要求,选用适当模块分别组成具有不同技术性能特征的塔机,以满足施工的具体需求,推行组合式的塔机有助于加快塔机产吕开发进度,节省产品开发费用,并能更好的为客户服务,塔机分为上回转塔机和下回转塔机两大类,其中前者的承载力要高于后者,在许多的施工现场我们所见到的就是上回转式上顶升加节接高的塔机,按能否移动又分为:走行式和固定式,固定式塔机塔身固定不转,安装在整块混凝土基础上,或装设在条形式X形混凝土基础上,在房屋的施工中一般采用的是固定式的,市场上的塔机都是单点吊装,起重臂上只有一个变幅小车和一个吊钩,而在使用过程中,现有的吊钩塔机存在很多问题或缺陷:传统的吊钩塔机在实际使用中,只能针对外形尺寸较小,挠度小的部件,对于大跨度的部件或者需要多点起吊的物体就无法吊装,同时吊装过程中的稳定性不佳,不能满足一些构件按指定角度倾斜安装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双小车双吊钩塔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双小车双吊钩塔机,包括起重臂架,所述起重臂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起升组件,所述起升组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塔架,所述塔架的底部滑动安装有第一变幅小车,所述第一变幅小车的一侧滑动安装有第二变幅小车。优选的,所述起升组件包括减速电机,减速电机的底部活动安装有第一起升卷筒,第一起升卷筒的一侧活动安装有第二起升卷筒。优选的,所述第二起升卷筒的一侧皆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支撑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限位架,限位架的内部等距设置有限位孔。优选的,所述第一变幅小车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一侧活动安装有第一变幅卷筒。优选的,所述第二变幅小车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变幅卷筒,第二变幅卷筒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优选的,所述起重臂架的两侧皆固定设置有防振锤,防振锤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一导轨,第一导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导轨,第一导轨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安装板,第二导轨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安装板。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一孔体,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二孔体。优选的,所述第二起升卷筒的底部活动设置有第一吊钩,所述第一起升卷筒的底部活动设置有第二吊钩。优选的,所述减速电机、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入端皆通过导线与外接控制器进行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双小车双吊钩塔机,通过在起重臂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起升组件,能够利用通过在起重臂架上设置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双导轨的方式,同时增加一个第二变幅小车和第二吊钩,同时设置两个第一起升卷筒和第二起升卷筒搭配第一变幅卷筒和第二变幅卷筒,在通过改变减速电机输出驱动轴所带动的卷筒,形成卷筒单动和联动的效果,从而控制变幅小车本体和吊钩本体的单动或联动,实现不同双点不同间距的吊装,解决了传统的只能针对外形尺寸较小,挠度小的部件,对于大跨度的部件或者需要多点起吊物体就无法吊装的问题。该新型双小车双吊钩塔机,通过在起升组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塔架,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能够利用调节第一吊钩和第二吊钩之间上下移动形成高低差,还能在一定范围内改变被吊物体的倾角,满足一些部件的特殊安装角度的需求能够利用,解决了传统的吊装过程中的稳定性不佳,不能满足一些构件按指定角度倾斜安装要求的问题。该新型双小车双吊钩塔机,通过在第一变幅小车的一侧滑动安装有第二变幅小车,通过控制起重臂架上第一变幅小车和第二变幅小车,可实现单动或者联动前后方向移动,在垂直方向控制第一吊钩和第二吊钩可以单动或者联动在竖直方向移动,实现双点吊装,具有较强的工地适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起重臂架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变幅小车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起吊部分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变幅小车俯视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起升组件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变幅部分局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起升部分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起重臂架;101、防振锤;102、第一导轨;103、第一安装板;104、第二安装板;105、第二导轨;2、起升组件;201、减速电机;202、第一起升卷筒;203、限位架;204、第二起升卷筒;205、支撑架;206、限位孔;3、第一变幅小车;301、第一电机;302、第一变幅卷筒;4、第一孔体;5、第二孔体;6、第二变幅小车;601、第二变幅卷筒;602、第二电机;7、第一吊钩;8、第二吊钩;9、塔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新型双小车双吊钩塔机,包括起重臂架1,起重臂架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起升组件2,起升组件2包括减速电机201,减速电机201的底部活动安装有第一起升卷筒202,第一起升卷筒202的一侧活动安装有第二起升卷筒204,第二起升卷筒204的一侧皆固定安装有支撑架205,支撑架20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限位架203,限位架203的内部等距设置有限位孔206,第二起升卷筒204的底部活动设置有第一吊钩7,第一起升卷筒202的底部活动设置有第二吊钩8,起重臂架1的两侧皆固定设置有防振锤101,防振锤101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一导轨102,第一导轨10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导轨105,第一导轨10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安装板103,第二导轨10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安装板104,第一安装板103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一孔体4,第二安装板104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二孔体5,起升组件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塔架9,通过在起重臂架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起升组件2,能够利用通过在起重臂架1上设置第一导轨102和第二导轨105双导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双小车双吊钩塔机,包括起重臂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臂架(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起升组件(2),所述起升组件(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塔架(9),所述塔架(9)的底部滑动安装有第一变幅小车(3),所述第一变幅小车(3)的一侧滑动安装有第二变幅小车(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双小车双吊钩塔机,包括起重臂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臂架(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起升组件(2),所述起升组件(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塔架(9),所述塔架(9)的底部滑动安装有第一变幅小车(3),所述第一变幅小车(3)的一侧滑动安装有第二变幅小车(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双小车双吊钩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升组件(2)包括减速电机(201),减速电机(201)的底部活动安装有第一起升卷筒(202),第一起升卷筒(202)的一侧活动安装有第二起升卷筒(2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双小车双吊钩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起升卷筒(204)的一侧皆固定安装有支撑架(205),支撑架(20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限位架(203),限位架(203)的内部等距设置有限位孔(20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双小车双吊钩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幅小车(3)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301),第一电机(301)的一侧活动安装有第一变幅卷筒(30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双小车双吊钩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发深莫建明陈策黄杰谈道辉韦冀睿黄祖鑫吴凡言黄观龙祝远俊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建工集团建筑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