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边明松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电力载波的鱼塘光伏增氧投饲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85284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力载波的鱼塘光伏增氧投饲系统,其包括电源模块、处理模块和投饲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处理模块和投饲模块连接,用于为各模块进行供电,电源模块包含光伏板和蓄电池;处理模块包括工控机和变频器,变频器的输入端与工控机连接,其输出端与投饲模块连接;所述投饲模块包括投饲机、增氧机和溶氧传感器;各模块之间以各模块内部装置之间数据传输采用电力载波通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及时检测鱼塘内的氧气情况,保证鱼塘内的氧容量,且其通过光伏板为蓄电池充电,避免了位于野外的鱼塘,供电不足的弊端,电力载波的数据传输方式,避免了设置在野外的鱼塘因为周边设施缺乏、不便于接入互联网的弊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电力载波的鱼塘光伏增氧投饲系统
本技术涉及鱼塘投饲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电力载波的鱼塘光伏增氧投饲系统。
技术介绍
基于投饵机及增氧装置的智能控制系统,使工作人员无需走近投饵机就能结合溶氧传感器采集的参数对投饵机及增氧器进行远程打开/关闭投饵机、定时定量投放、饵料余量监督及自动增氧等远程操控。投饵机智能控制系统可以通过任何使用UDP协议的智能设备进行控制,投饵机接收到指令后进行相应操作。目前,市面上的自动投饵机多通过串口协议进行通信,用来控制投饵机的工作,不便于接入互联网。而鱼塘大多位于野外,周边设施缺乏、环境恶劣,降低了使用的便捷性,不利于大规模部署。电力载波通信是利用已有电力系统,通过载波方式将模拟或数字信号进行高速传输。它最大特点是不需要重新架设网络,只要有电线,就能进行数据传递。所以现在对于鱼塘的投饲系统多采用电力载波的通讯方式,但是由于电力线存在本身固有的脉冲干扰,在每一次交流周期中,会出现两次峰值,而这两次峰值会带来两次脉冲干扰,使得数据传输的并不稳定,具体表现为鱼塘内的待接收设备接收信号延迟,或者接收信号错误等情况,而鱼塘内的待接收设备均为投饲机、增氧机等需实时操作的设备,若发生信号接收的不准确,那么会导致鱼塘内无法及时增氧和投饲等,使得鱼塘无法正常运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电力载波的鱼塘光伏增氧投饲系统以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从而保证鱼塘的正常运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电力载波的鱼塘光伏增氧投饲系统,其包括电源模块、处理模块和投饲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处理模块和投饲模块连接,用于为各模块进行供电,电源模块包含光伏板和蓄电池;处理模块包括工控机和变频器,变频器的输入端与工控机连接,其输出端与投饲模块连接;所述投饲模块包括投饲机、增氧机和溶氧传感器;各模块之间以及各模块内部装置之间数据传输采用电力载波通讯,即各模块之间连接有电力适配器。进一步地,所述电力适配器连接有处理电路,处理电路用于降低电力载波通讯中存在的工频干扰,提高传输速率。进一步地,所述处理电路包括电阻R1~R6、电容C1~C5、二极管D1~D3、晶体管Q1、处理器U1,处理器U1为光耦隔离器,其型号为PS2501,所述二极管D1的一端与外部正电压连接,二极管D1的另一端与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至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至电容C1~C2、电阻R3、二极管D2的一端和处理器U1的引脚1,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至二极管D3、电阻R4的一端和电阻R3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至电容C5的一端和晶体管Q1的基级,晶体管Q1的集电极连接至处理器U1的引脚2,处理器U1的引脚4连接至电容C3的一端后与外部电压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处理器U1的引脚3连接至电阻R5和电容C4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3、电容C2、电容C5的另一端和晶体管Q1的发射极连接至电阻R6的一端并且连接至外部负电压,电阻R5~R6、电容C4另一端均接地。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出一种基于电力载波的鱼塘光伏增氧投饲系统,其好处是:(1)本技术设计的投饲系统,能够及时检测鱼塘内的氧气情况,保证鱼塘内的氧容量,且其通过光伏板为蓄电池充电,避免了位于野外的鱼塘,供电不足的弊端,且其采用电力载波的数据传输方式,避免了设置在野外的鱼塘因为周边设施缺乏、环境恶劣,不便于接入互联网的弊端。(2)本技术的处理电路可降低电力载波通讯中存在的工频干扰,提高传输速率;且处理电路能够迅速有效的检测到交流电中的过零点,并有效抵抗电网的浪涌电压和浪涌电流,提高电力载波运用的稳定性,以保证鱼塘的正常投饲和增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鱼塘光伏增氧投饲系统的结构框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处理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电力载波的鱼塘光伏增氧投饲系统,其包括电源模块、处理模块和投饲模块,电处理模块包括工控机和变频器,变频器的输入端与工控机连接,其输出端与投饲模块连接,电源模块包括光伏板和蓄电池,光伏板可为蓄电池充电,以保证电源模块的稳定供电,其中蓄电池还与备用市电连接,以在光伏板能量不足时可切换充电源,以保证蓄电池的电量充足,从而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此类双供电源均为现有光伏鱼塘中常用的供电方式,因此在这里,不再对其具体结构原理再做赘述。所述工控机的型号为IPC-610,变频器的型号采用ACS150系列。所述投饲模块包括投饲机、增氧机和溶氧传感器,投饲机和增氧机通过变频器与工控机连接,可降低其功耗,溶氧传感器用于检测鱼塘内的氧容量,其与工控机连接。具体地说,当溶氧传感器检测到鱼塘内的氧容量与设定值不同时,其传输反馈信号至工控机,工控机控制通过变频器控制与其连接的增氧机工作,挡达到设定氧容量时,停止其工作,以保证鱼塘的正常工作,投饲机由工控机内部设定的定时电路控制其投饲工作,投饲模块中装置均为现有鱼塘中常用装置,其在市面和互联网上均可以购买,因此在这里不再对其具体结构做过多说明。所述电源模块与处理模块和投饲模块连接,用于为各模块进行供电,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有逆变器,以使得各模块能够正常接收来电源模块的电信号。且各模块之间以及各模块内部装置之间数据传输采用电力载波通讯,即各模块之间连接有电力适配器,其无需架设网络,采用电线即可进行数据传递,以避免设置在野外的鱼塘因为周边设施缺乏、环境恶劣,不便于接入互联网的弊端。进一步地,由于电力线存在本身固有的脉冲干扰,在每一次交流周期中,会出现两次峰值,而这两次峰值会带来两次脉冲干扰,所以为了避免电力载波带来的影响,本申请还在每个电力适配器输入端设有处理电路,以降低电力载波通讯中存在的工频干扰,提高传输速率,以保证鱼塘的正常投饲增氧。如图2所示,所述处理电路包括电阻R1~R6、电容C1~C5、二极管D1~D3、晶体管Q1、处理器U1,处理器U1为光耦隔离器,其型号为PS2501,所述二极管D1的一端与外部正电压连接,二极管D1的另一端与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至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至电容C1~C2、电阻R3、二极管D2的一端和处理器U1的引脚1,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至二极管D3、电阻R4的一端和电阻R3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至电容C5的一端和晶体管Q1的基级,晶体管Q1的集电极连接至处理器U1的引脚2,处理器U1的引脚4连接至电容C3的一端后与外部电压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处理器U1的引脚3连接至电阻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电力载波的鱼塘光伏增氧投饲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电源模块、处理模块和投饲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处理模块和投饲模块连接,用于为各模块进行供电,电源模块包含光伏板和蓄电池;处理模块包括工控机和变频器,变频器的输入端与工控机连接,其输出端与投饲模块连接;所述投饲模块包括投饲机、增氧机和溶氧传感器;各模块之间以及各模块内部装置之间数据传输采用电力载波通讯,即各模块之间连接有电力适配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电力载波的鱼塘光伏增氧投饲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电源模块、处理模块和投饲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处理模块和投饲模块连接,用于为各模块进行供电,电源模块包含光伏板和蓄电池;处理模块包括工控机和变频器,变频器的输入端与工控机连接,其输出端与投饲模块连接;所述投饲模块包括投饲机、增氧机和溶氧传感器;各模块之间以及各模块内部装置之间数据传输采用电力载波通讯,即各模块之间连接有电力适配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力载波的鱼塘光伏增氧投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适配器连接有处理电路,处理电路用于降低电力载波通讯中存在的工频干扰,提高传输速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力载波的鱼塘光伏增氧投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电路包括电阻R1~R6、电容C1~C5、二极管D1~D3、晶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边明松
申请(专利权)人:边明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