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切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4747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容切换结构,属于感应加热的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切换电容器方便的电容切换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闸刀组件、设置在主回路上的主回路触片和设置在电容器上的电容器触片,所述主回路触片位于电容器触片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闸刀组件底端与电容器触片转动连接,所述主回路触片朝向闸刀组件一侧设有卡接槽,所述闸刀组件包括两块竖直设置的金属切换刀片。当需要切换不同大小的电容时,只需通过转动闸刀组件,使得卡接轴与主回路触片接触或脱离,这样就可以实现电容器切入或切出主回路,不需要以往的拆装螺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容切换结构
本技术涉及感应加热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容切换结构。
技术介绍
电磁感应加热的原理是感应加热电源产生的交变电流通过感应器(即线圈)产生交变磁场,导磁性物体置于其中切割交变磁力线,从而在物体内部产生交变的电流(即涡流),涡流使物体内部的原子高速无规则运动,原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从而起到加热物品的效果。电磁感应加热是把电能转化为磁能,使被加热导磁性物体感应到磁能而发热的一种加热方式,这种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了电热片、电热圈等电阻式加热器通过热传导方式加热的效率低下问题。如图1所示,感应加热电源通常设置电容调整电源中的频率,不同的设备加热时,通常需要切换不同大小的电容,目前的电容器3与主回路1之间通过固定片6连接,固定片6与安装在主回路1上的主回路触片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固定片6与电容器3的触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上述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需要切换不同的电容时,需要将固定片6上螺栓一个个拆卸下来,才能切换电容,这样不仅操作麻烦,而且工作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切换电容器方便的电容切换结构。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电容切换结构,包括闸刀组件、设置在主回路上的主回路触片和设置在电容器上的电容器触片,所述主回路触片位于电容器触片上方,所述闸刀组件底端与电容器触片转动连接,所述主回路触片朝向闸刀组件一侧设有卡接槽,所述闸刀组件包括两块竖直设置的金属切换刀片,两块所述切换刀片之间设有水平设置的卡接轴,所述卡接轴卡入卡接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切换不同大小的电容时,只需通过转动闸刀组件,使得卡接轴与主回路触片接触或脱离,这样就可以实现电容器切入或切出主回路,不需要以往的拆装螺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闸刀组件还包括扳手片,所述扳手片与两块切换刀片固定连接,所述扳手片采用非铁磁性材料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扳手片主要用于操作人员转动闸刀组件,从而实现切换不同的电容器,可避免扳手片内产生大量的热,导致操作人员无法操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扳手片两侧固定连接有两块胶木手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胶木手柄既是电的绝缘体,也是热的不良导体,既可以避免工作人员触电,也可以避免扳手片太热无法掰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切换刀片由铜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铜可以导电,但无法通磁,这样就避免了切换刀片产生大量的热,导致工作人员不方便操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电容器触片与两块切换刀片之间设有连接螺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螺栓将电容器触片与两块切换刀片连接,连接稳定性强,而且可以实现电容器触片与切换刀片之间转动连接。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卡接槽沿卡接轴的转动路径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接轴可以伸入卡接槽内与卡接槽配合,使得卡接轴与卡接槽连接更加稳定。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卡接轴上设有弹性卡接件,所述弹性卡接件位于两块所述切换刀片之间,所述弹性卡接件分别与切换刀片、主回路触片抵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卡接件将切换刀片与主回路触片之间抵紧,这样使得主回路触片与切换刀片之间连接更加稳定。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弹性卡接件设有两个,两个弹性卡接件分别位于主回路触片的两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弹性卡接件进一步增强主回路触片与切换刀片之间连接的稳定性。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当需要切换不同大小的电容时,只需通过转动闸刀组件,使得卡接轴与主回路触片接触或脱离,这样就可以实现电容器切入或切出主回路,不需要以往的拆装螺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2.扳手片主要用于操作人员转动闸刀组件,从而实现切换不同的电容器,可避免扳手片内产生大量的热,导致操作人员无法操作;3.铜可以导电,但无法通磁,这样就避免了切换刀片产生大量的热,导致工作人员不方便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
技术介绍
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中电容切换结构与电容器和主回路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3是电容切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A部放大图。图中,1、主回路;2、主回路触片;21、卡接槽;3、电容器;4、电容器触片;5、闸刀组件;51、切换刀片;52、卡接轴;53、连接螺栓;54、弹性卡接件;55、扳手片;56、胶木手柄;6、固定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参照图2和3,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电容切换结构,包括闸刀组件5、设置在主回路1上的主回路触片2和设置在电容器3上的电容器触片4,闸刀组件5位于主回路触片2与电容器触片4之间,主回路触片2位于电容器触片4上方。主回路触片2水平设置,主回路触片2背向闸刀组件5一端与主回路1固定连接,另一端的端面设有卡接槽21(见图4),卡接槽21呈弧形设置,主回路触片2采用铜制成。参照图3,闸刀组件5包括两块切换刀片51,两块切换刀片51镜像设置,两块切换刀片51底端开设有孔,电容器触片4上开设有孔,两块切换刀片51与电容器触片4之间穿设有连接螺栓53,并在连接螺栓53的一端套设有螺母和垫片。参照图3,两块切换刀片51之间还穿设有卡接轴52,卡接轴52水平设置,卡接轴52采用铜质螺栓,卡接轴52穿过两块切换刀片51,并在卡接轴52一端螺接有螺母,并设有垫片。卡接轴52随两块切换刀片51转动,卡接槽21沿卡接轴52的转动路径设置,这样卡接轴52可以更深地卡入卡接槽21中,卡接轴52侧壁与卡接槽21内壁抵触。参照图3,闸刀组件5还包括扳手片55,扳手片55与两块切换刀片5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扳手片55采用非铁磁性材料制成。本实例中涉及的零件均优先采用铜制成,铜导电性能良好,但是不导磁,这样就可以减少各个零部件发热,方便工作人员操作。扳手片55两侧固定连接有两块胶木手柄56。胶木手柄56既是电的绝缘体,也是热的不良导体,既可以避免工作人员触电,也可以避免扳手片55太热无法掰动。参照图3,卡接轴52上设有弹性卡接件54,弹性卡接件54采用碟簧,弹性卡接件54位于两块切换刀片51之间,弹性卡接件54分别与切换刀片51和主回路触片2抵触。弹性卡接件54将切换刀片51与主回路触片2之间抵紧,这样使得主回路触片2与切换刀片51之间连接更加稳定。弹性卡接件54可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两个,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切换不同大小的电容时,只需通过转动闸刀组件5,使得卡接轴52与主回路触片2接触或脱离,这样就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容切换结构,包括闸刀组件(5)、设置在主回路(1)上的主回路触片(2)和设置在电容器(3)上的电容器触片(4),所述主回路触片(2)位于电容器触片(4)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闸刀组件(5)底端与电容器触片(4)转动连接,所述主回路触片(2)朝向闸刀组件(5)一侧设有卡接槽(21),所述闸刀组件(5)包括两块竖直设置的金属切换刀片(51),两块所述切换刀片(51)之间设有水平设置的卡接轴(52),所述卡接轴(52)卡入卡接槽(21)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切换结构,包括闸刀组件(5)、设置在主回路(1)上的主回路触片(2)和设置在电容器(3)上的电容器触片(4),所述主回路触片(2)位于电容器触片(4)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闸刀组件(5)底端与电容器触片(4)转动连接,所述主回路触片(2)朝向闸刀组件(5)一侧设有卡接槽(21),所述闸刀组件(5)包括两块竖直设置的金属切换刀片(51),两块所述切换刀片(51)之间设有水平设置的卡接轴(52),所述卡接轴(52)卡入卡接槽(2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闸刀组件(5)还包括扳手片(55),所述扳手片(55)与两块切换刀片(51)固定连接,所述扳手片(55)采用非铁磁性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容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片(55)两侧固定连接有两块胶木手柄(5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伟光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同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