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锂离子电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4467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锂离子电芯结构,包括:电池卷芯,所述电芯板体的外部包覆有包膜,且包膜与电池卷芯之间注入有电解液。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升了锂离子电池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锂离子电芯结构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锂离子电芯结构。
技术介绍
新能源产业愈来愈受到人类的关注,其中的锂离子电池作为新一代的电化学能源,也愈加广泛的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产能,也是逐年递增的趋势。为了满足人们对新能源汽车长续航里程、长质保年限的需求,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一直是锂离子电池厂家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新型锂离子电芯结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锂离子电芯结构,包括:电池卷芯,所述电芯板体的外部包覆有包膜,且包膜与电池卷芯之间注入有电解液。优选地,包膜具有若干个开口朝向电池卷芯的囊泡,且每个囊泡内均注入有电解液,包膜靠近电池卷芯的一侧设有与其复合并对各囊泡的开口形成封闭且可使电解液渗透出去的包膜衬底。本技术中,通过在电池卷芯的外侧设置设置包膜,并在包膜与电池卷芯之间注入电解液,正常条件下,电池卷芯内部的电解液可供锂离子电池正常工作,循环后期或者电解液缺乏情况下,包膜与电池卷芯之间的透过电池卷芯的外壁进入到电池卷芯内部参与锂离子电池反应,实现正常条件储存电解液,缺乏条件释放电解液的功能,从而提升锂离子电池性能。从而实现正常条件下储存电解液,缺乏条件下释放电解液的功能,从而提升锂离子电池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锂离子电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图1为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锂离子电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参照图1-2,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锂离子电芯结构,包括:电池卷芯1,所述电芯板体的外部包覆有包膜2,且包膜2与电池卷芯1之间注入有电解液。正常条件下,电池卷芯1内部的电解液可供锂离子电池正常工作,循环后期或者电解液缺乏情况下,包膜2与电池卷芯1之间的透过电池卷芯1的外壁进入到电池卷芯1内部参与锂离子电池反应,实现正常条件储存电解液,缺乏条件释放电解液的功能,从而提升锂离子电池性能。由上可知,本技术包膜2的设置可以实现储存与释放电解液的功能,锂离子电芯注液后,电解液存于电池卷芯1内部,也存于电池卷芯1与包膜2间,从而实现正常条件下储存电解液,缺乏条件下释放电解液的功能,从而提升锂离子电池性能。此外,本实施例中,包膜2具有若干个开口朝向电池卷芯1的囊泡a,且每个囊泡a内均注入有电解液;包膜2靠近电池卷芯1的一侧设有与其复合并对各囊泡a的开口形成封闭且可使电解液渗透出去的包膜衬底3。当电池卷芯1内部以及电池卷芯1与包膜2之间的电解液出现缺乏时,囊泡a内的电解液透过包膜衬底3重新进入到电池卷芯1内部参与锂离子电池反应,实现正常条件储存电解液,缺乏条件释放电解液的功能,从而提升锂离子电池性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锂离子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卷芯(1),所述电池卷芯(1)板体的外部包覆有包膜(2),且包膜(2)与电池卷芯(1)之间注入有电解液;/n包膜(2)具有若干个开口朝向电池卷芯(1)的囊泡(a),且每个囊泡(a)内均注入有电解液;包膜(2)靠近电池卷芯(1)的一侧设有与其复合并对各囊泡(a)的开口形成封闭且可使电解液渗透出去的包膜衬底(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锂离子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卷芯(1),所述电池卷芯(1)板体的外部包覆有包膜(2),且包膜(2)与电池卷芯(1)之间注入有电解液;
包膜(2)具有若干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双双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