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保护套及减振器安装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4390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束保护套及减振器安装架,包括护套和连接套;所述护套中具有线束穿孔;所述连接套连接在所述护套上,所述护套穿过所述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中具有连接套插孔;所述连接套插孔包括有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所述第一插孔和所述第二插孔位于所述护套的相对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线束保护套及减振器安装架,通过在护套上设置连接套,并将连接套插孔设置为包括有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在卡爪卡入时,第一卡爪穿过第一插孔,第二卡爪穿过第二插孔,从而将护套卡在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之间的卡槽中,提升了线束保护套的安装稳定性,还可以通过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阻挡连接套,避免线束保护套在使用过程中旋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束保护套及减振器安装架
本技术涉及汽车线束布置
,尤其涉及一种线束保护套及减振器安装架。
技术介绍
汽车上的轮速传感器线束、EPB线束是较长的软质管线,需要在中间位置固定,以免在运动过程缠绕、碰撞造成破损。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固定方式是:在减振器下安装支架上焊接一个线束支架,将硫化有线束的胶套卡接在线束支架上,在使用过程中,胶套存在滑落和旋转的可能。有鉴于此,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稳定连接的线束保护套及减振器安装架成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稳定连接的线束保护套及减振器安装架。本技术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线束保护套,包括用于线束穿过的护套和用于与卡爪连接的连接套;所述护套中具有用于所述线束穿过的线束穿孔;所述连接套连接在所述护套上,所述护套穿过所述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中具有用于所述卡爪穿过的连接套插孔;所述连接套插孔包括有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所述第一插孔和所述第二插孔位于所述护套的相对两侧。通过在护套上设置连接套,并将连接套插孔设置为包括有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布置护套的相对两侧,在卡爪卡入时,第一卡爪穿过第一插孔,第二卡爪穿过第二插孔,从而将护套卡在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之间的卡槽中,提升了线束保护套的安装稳定性,还可以通过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阻挡连接套,避免线束保护套在使用过程中旋转。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护套与所述连接套一体成型,提高了线束保护套的结构稳定性。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护套为橡胶护套,所述连接套为橡胶连接套,线束保护套为橡胶保护套,具有柔性,方便线束布置,还可硫化一体成型。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护套包括有依次连接的第一护套、主体护套和第二护套;所述连接套连接在所述主体护套上;所述第二护套上具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线束穿孔连通的护套凹槽。通过在第二护套上设置护套凹槽,利于使得第二护套根据需要弯折穿线布线。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护套上连接有至少一个转接护套,所述转接护套中也具有所述线束穿孔。通过在第一护套上连接转接护套,可以使得一条线束从第一护套穿至第二护套,另一条线束从转接护套穿至第二护套,可以实现不同线束的转接布线。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护套和/或所述转接护套上具有与所述线束穿孔连通的护套通孔,用于观察线束或用于拨件从护套通孔插入拨动线束。本技术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减振器安装架,包括安装套筒、安装在所述安装套筒上的安装支架和前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线束保护套;所述安装支架上设置有卡爪,所述卡爪穿过所述连接套插孔,所述连接套固定在所述卡爪上;所述卡爪包括有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所述第一卡爪和所述第二卡爪之间具有卡槽;所述第一卡爪穿过所述第一插孔,所述第二卡爪穿过所述第二插孔,所述护套卡接在所述卡槽中。在卡爪卡入时,第一卡爪穿过第一插孔,第二卡爪穿过第二插孔,从而将护套卡在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之间的卡槽中,提升了线束保护套的安装稳定性,还可以通过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阻挡连接套,避免线束保护套在使用过程中旋转。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卡爪和所述第二卡爪的外表面上分别设置有限位槽;所述连接套卡接在所述限位槽中。通过限位槽对连接套限位,可以避免连接套横向移动,从而可以避免线束保护套旋转,将线束保护套紧固在卡爪上。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卡爪和所述第二卡爪的端部分别具有圆滑过渡的导向部,利于将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插入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中。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安装套筒焊接,所述卡爪与所述安装支架焊接,方便零部件之间连接,且提升了连接稳定性。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线束保护套及减振器安装架,通过在护套上设置连接套,并将连接套插孔设置为包括有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布置护套的相对两侧,在卡爪卡入时,第一卡爪穿过第一插孔,第二卡爪穿过第二插孔,从而将护套卡在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之间的卡槽中,提升了线束保护套的安装稳定性,还可以通过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阻挡连接套,避免线束保护套在使用过程中旋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线束保护套的立体图;图2为图1沿着A-A向的剖视图;图3为图1沿着B-B向的剖视图;图4为线束穿过线束保护套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减振器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沿着C-C向的剖视图;图7为卡爪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组装在一起的卡爪与连接套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如图1-4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线束保护套,包括用于线束3穿过的护套1和用于与图5-8所示的卡爪6连接的连接套2。护套1中具有用于线束3穿过的线束穿孔10。连接套2连接在护套1上,护套1穿过连接套2。连接套2中具有用于卡爪6穿过的连接套插孔21。连接套插孔21包括有第一插孔211和第二插孔212,第一插孔211和第二插孔212位于护套1的相对两侧。连接套2呈块状,连接套2并具有左右贯通的连接套插孔21。护套1穿过连接套2,连接套2套接在护套1上。连接套2穿过连接套插孔21,从而将连接套插孔21分隔为第一插孔211和第二插孔212。第一插孔211和第二插孔212位于护套1的相对两侧,例如,第一插孔211和第二插孔212位于护套1的上下两侧。第一插孔211和第二插孔212分别贯通连接套2的左右两端。卡爪6从一侧穿入连接套插孔21。卡爪6具有上下间隔的第一卡爪61和第二卡爪62,第一卡爪61和第二卡爪62之间形成有卡槽63。组装时,线束3穿过线束穿孔10,线束3与护套1硫化连接在一起。然后将连接套2套在卡爪6上。第一卡爪61穿过第一插孔211,第二卡爪62穿过第二插孔212,从而将护套1卡在卡槽63中,提升了线束保护套的安装稳定性,还可以通过第一卡爪61和第二卡爪62阻挡连接套2,避免线束保护套在使用过程中旋转。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护套1与连接套2一体成型,提高了线束保护套的结构稳定性。护套1与连接套2可为塑料件,通过注塑一体成型,结构强度高。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护套1为橡胶护套,连接套2为橡胶连接套,线束保护套为橡胶保护套,具有柔性,方便线束布置,还可硫化一体成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护套1包括有依次连接的第一护套11、主体护套12和第二护套13。连接套2连接在主体护套12上。第二护套13上具有至少一个与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束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线束穿过的护套和用于与卡爪连接的连接套;/n所述护套中具有用于所述线束穿过的线束穿孔;/n所述连接套连接在所述护套上,所述护套穿过所述连接套;/n所述连接套中具有用于所述卡爪穿过的连接套插孔;/n所述连接套插孔包括有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所述第一插孔和所述第二插孔位于所述护套的相对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线束穿过的护套和用于与卡爪连接的连接套;
所述护套中具有用于所述线束穿过的线束穿孔;
所述连接套连接在所述护套上,所述护套穿过所述连接套;
所述连接套中具有用于所述卡爪穿过的连接套插孔;
所述连接套插孔包括有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所述第一插孔和所述第二插孔位于所述护套的相对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与所述连接套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为橡胶护套,所述连接套为橡胶连接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包括有依次连接的第一护套、主体护套和第二护套;
所述连接套连接在所述主体护套上;
所述第二护套上具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线束穿孔连通的护套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束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护套上连接有至少一个转接护套,所述转接护套中也具有所述线束穿孔。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益辉汪奇谋吴兰超何开平陈健
申请(专利权)人: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