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器件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84385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感器件及其制作方法。电感器件包括:磁芯,磁芯包括第一本体与分散于第一本体内的若干第一磁性粒子,第一本体由包括第一热固性树脂的材料制备得到;线圈绕组,套设于磁芯的外围;以及磁性包封件,磁性包封件包括第二本体与分散于第二本体内的若干第二磁性粒子,第二本体由包括第二热固性树脂的材料制备得到;第一热固性树脂的固化温度与第二热固性树脂的固化温度的差值小于或者等于30℃;磁芯与磁性包封件的界面处具有由第一热固性树脂与第二热固性树脂交联形成的网络结构。上述技术方案的电感器件中,磁芯与磁性包封件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界面,消除了磁芯与磁性包封件之间的界面效应,提升了电感器件的性能,有利于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感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感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步发展和相互融合,人类开始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在于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建立紧密的连接和信息互动,于是出现了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新的生活方式,并随着相关瓶颈技术的逐渐突破会出现智能交通(包括互联网汽车、智能停车等)、AI机器人、甚至迟早出现的AI机器人社会、农业与工业的智能化及相关的物联网。这些复杂的连接都有赖于硬件系统对信息的传递、通讯与处理,可以是信息的传送端,也可以是信息的接收端以及云端,智能化硬件的关键是芯片和相关的元器件。其中的电感器件作为芯片周边的主要被动元件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智能硬件系统,例如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智能家电、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各种通讯终端及服务器等,其主要功能在于电磁信号及能量的转换、存储及滤波。传统的电感器件包括磁芯、线圈绕组和磁性包封件,制作上述电感器件时,通常先采用铁系金属合金软磁粉制作得到磁芯,之后将线圈绕组套设于磁芯的外围并预置在模具中,通过金属软磁粉末将线圈绕组内部及周边的空余空间填充并压制成型形成磁性包封件。采用上述制作方法得到的电感器件中,磁芯与磁性包封件之间存在界面效应,影响了电感器件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提升电感器件的性能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感器件及其制作方法。一种电感器件,所述电感器件包括:磁芯,所述磁芯包括第一本体与分散于所述第一本体内的若干第一磁性粒子,所述第一本体由包括第一热固性树脂的材料制备得到;线圈绕组,套设于所述磁芯的外围;以及磁性包封件,所述磁性包封件包括第二本体与分散于所述第二本体内的若干第二磁性粒子,所述第二本体由包括第二热固性树脂的材料制备得到;其中,所述第一热固性树脂的固化温度与所述第二热固性树脂的固化温度的差值小于或者等于30℃;所述磁芯与所述磁性包封件的界面处具有由第一热固性树脂与第二热固性树脂交联形成的网络结构。上述技术方案的电感器件中,第一热固性树脂的固化温度与第二热固性树脂的固化温度相差不大,因而可以同时对第一热固性树脂与第二热固性树脂进行固化处理,以在磁芯与磁性包封件的界面处形成网络结构,使得磁芯与磁性包封件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界面,消除了磁芯与磁性包封件之间的界面效应,提升了电感器件的性能,有利于应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热固性树脂与所述第二热固性树脂的种类相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热固性树脂与所述第二热固性树脂独立选自环氧树脂、酚醛树脂、氰酸酯、双马来酰亚胺与硅树脂中的至少一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粒子与所述第二磁性粒子的种类相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粒子与所述第二磁性粒子独立选自羰基铁粉、还原铁粉、雾化铁粉、雾化Fe(100-x-y)SixCry粉、雾化铁基非晶软磁粉末、雾化铁基非晶纳米晶粉末、雾化铁硅铝合金粉末与雾化铁镍合金粉末的至少一种;其中,x=3.5~6.5,y=0.0~6.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热固性树脂占所述磁芯的质量分数与所述第二热固性树脂占所述磁性包封件的质量分数的差值小于或者等于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热固性树脂占所述磁芯的质量分数为2%~8%,所述第一磁性粒子占所述磁芯的质量分数为92%~98%;所述第二热固性树脂占所述磁性包封件的质量分数为2%~8%,所述第二磁性粒子占所述磁性包封件的质量分数为92%~98%。一种上述的电感器件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若干第一磁性粒子与包括第一热固性树脂的材料混合均匀,在小于所述第一热固性树脂的固化温度的条件下模压得到磁芯前体;将线圈绕组套设于所述磁芯前体的外围,并将所述线圈绕组与所述磁芯前体共同预置于模具的型腔中;以及将若干第二磁性粒子与包括第二热固性树脂的材料混合均匀,并填充于设置有所述线圈绕组与所述磁芯前体的模具的型腔中,之后模压成型,第一热固性树脂与第二热固性树脂共同固化之后得到电感器件。上述技术方案的电感器件的制作方法中,同时对第一热固性树脂与第二热固性树脂进行固化处理,以在磁芯与磁性包封件的界面处形成网络结构,使得磁芯与磁性包封件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界面,消除了磁芯与磁性包封件之间的界面效应,提升了电感器件的性能,有利于应用。此外,采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电感器件的制作方法制作得到的电感器件,电感器件内部的磁性材料无宏观缺陷,电感耐直流电压达到3000V/cm以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芯前体的密度为5.6g/cm3~6.5g/cm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模压成型与固化的条件为:温度为120℃~200℃,压力为150MPa~350MPa,保压时间为30s~300s。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电感器件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电感器件的外部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电感器件的制作方法中磁芯前体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电感器件的制作方法中磁芯前体与线圈绕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见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电感器件100包括磁芯110、线圈绕组120和磁性包封件130。其中,磁芯110包括第一本体与分散于第一本体内的若干第一磁性粒子,第一本体由包括第一热固性树脂的材料制备得到。第一磁性粒子的平均粒径D50优选为3.0μm~25.0μm。若干第一磁性粒子均匀分布于第一本体内。包括第一热固性树脂的材料中还可以包括偶联剂、增韧剂和流平剂等其他助剂,其他助剂的种类和含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磁芯的形状不限,可以为T型或者其他任意形状。其中,线圈绕组120套设于磁芯110的外围。线圈绕组120的材质和形状不限,线圈绕组120的材质例如可以为纯铜,线圈绕组120的形状例如可以为圆形或者矩形。线圈绕组120的两端与电极140相连通。其中,磁性包封件130包括第二本体与分散于第二本体内的若干第二磁性粒子,第二本体由包括第二热固性树脂的材料制备得到。第二磁性粒子的平均粒径D50优选为3.0μm~25.0μm。若干第二磁性粒子均匀分布于第二本体内。包括第二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感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器件包括:/n磁芯,所述磁芯包括第一本体与分散于所述第一本体内的若干第一磁性粒子,所述第一本体由包括第一热固性树脂的材料制备得到;/n线圈绕组,套设于所述磁芯的外围;以及/n磁性包封件,所述磁性包封件包括第二本体与分散于所述第二本体内的若干第二磁性粒子,所述第二本体由包括第二热固性树脂的材料制备得到;/n其中,所述第一热固性树脂的固化温度与所述第二热固性树脂的固化温度的差值小于或者等于30℃;/n所述磁芯与所述磁性包封件的界面处具有由第一热固性树脂与第二热固性树脂交联形成的网络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感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器件包括:
磁芯,所述磁芯包括第一本体与分散于所述第一本体内的若干第一磁性粒子,所述第一本体由包括第一热固性树脂的材料制备得到;
线圈绕组,套设于所述磁芯的外围;以及
磁性包封件,所述磁性包封件包括第二本体与分散于所述第二本体内的若干第二磁性粒子,所述第二本体由包括第二热固性树脂的材料制备得到;
其中,所述第一热固性树脂的固化温度与所述第二热固性树脂的固化温度的差值小于或者等于30℃;
所述磁芯与所述磁性包封件的界面处具有由第一热固性树脂与第二热固性树脂交联形成的网络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固性树脂与所述第二热固性树脂的种类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固性树脂与所述第二热固性树脂独立选自环氧树脂、酚醛树脂、氰酸酯、双马来酰亚胺与硅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粒子与所述第二磁性粒子的种类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粒子与所述第二磁性粒子独立选自羰基铁粉、还原铁粉、雾化铁粉、雾化Fe(100-x-y)SixCry粉、雾化铁基非晶软磁粉末、雾化铁基非晶纳米晶粉末、雾化铁硅铝合金粉末与雾化铁镍合金粉末的至少一种;其中,x=3.5~6.5,y=0.0~6.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峰汪贤付邦良周志雷金叶萍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磁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