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主动降噪动态调控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84309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主动降噪动态调控方法、系统,所述调控方法通过获取多个预设位置各类噪音的声波数据;根据各类噪音声波数据特点并结合所述周围环境数据得到噪音类型;通过所述声波数据及数据周围环境数据分析权重配比,并根据所述权重配比进行实时动态调控区别降噪;可自动分析周围路面环境,在保证行车安全性的同时达到最佳降噪效果;对于不同来源的噪音可通过不同配比权重分析进行有针对性的、智能的、动态的、实时降噪处理;可叠加人为干预,有选择性的对噪音源进行降噪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主动降噪动态调控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车载主动降噪动态调控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的车载降噪一方面使用被动降噪的传统方法创造密闭环境,降低胎噪、风噪等外力产生的噪音;另一方面通过主动降噪技术进一步对发动机噪音等较难处理的噪音进行深度降噪,以此创造车内的静谧环境。但主动降噪在汽车领域应用中往往会出现过度降噪,即车内对于车外路面环境发出的交通提示类声音也同样的到了降噪效果,例如:降噪后车内对道路其他车辆鸣笛声不敏感。另外,此类主动降噪通常会把多源噪音统一进行处理,缺少人为干预功能,无法自定义决定降噪路径,要做到。因此现有技术可能会出现降噪要求高,但同时又对行车环境有可能造成安全隐患的矛盾状况。汽车的噪音主要来自于路噪、胎噪、风噪和发动机噪音等几个方面,汽车车厢内的噪音控制,是汽车技术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对中、高级轿车,对车厢噪音控制都具有很高的要求。而现有技术中,汽车车厢内的噪音抑制主要是通过改善车厢密封性、底盘的减震系统、发动机舱的隔音效果以及选用静音轮胎等。上述技术均属于被动降噪技术,其确实能减少车厢内的噪音分贝,但其降噪的程度有限,特别是在汽车高速行驶时,车厢内的噪音仍然很强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主动降噪动态调控方法及系统,可自动分析周围路面环境,在保证行车安全性的同时达到最佳降噪效果;对于不同来源的噪音可通过不同配比权重分析进行有针对性的、智能的、动态的、实时降噪处理;可叠加人为干预,有选择性的对噪音源进行降噪处理。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主动降噪动态调控方法,所述调控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多个预设位置各类噪音的声波数据;根据各类噪音声波数据特点并结合所述周围环境数据得到噪音类型;通过所述声波数据及数据周围环境数据分析权重配比,并根据所述权重配比进行实时动态调控区别降噪。可选地,根据各类噪音声波数据特点并结合所述周围环境数据得到噪音类型包括:通过车速、GPS定位、车载雷达传感器得到的周围路面环境及行车车况数据,分析出噪音类型。可选地,所述预设位置各类噪音包括:左前侧风噪及胎噪、右前侧风噪及胎噪、发动机噪音、左后侧风噪、右后侧风噪、左后侧胎噪。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车载主动降噪动态调控系统,所述调控系统包括:多处噪音源诱导子系统,用于获取多个预设位置各类噪音的声波数据;智能分析预判子系统,用于根据各类噪音声波数据特点并结合所述周围环境数据得到噪音类型;音源叠加计算处理子系统,用于将所述声波数据进行叠加,反向抵消处理;车内扬声器系统,用于对经过处理的声波进行扬声抵消降噪。可选地,所述多处噪音源诱导子系统具体包括:传感器模块,包括在车的发动机、轮胎、前后挡风玻璃处安装多个传感器;噪音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多个预设位置各类噪音的声波数据。可选地,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多个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包括发动机、轮胎、挡风玻璃。可选地,所述噪音采集模块包括多个麦克风,所述麦克风用于监控噪音,具体包括:左前侧风噪及胎噪、右前侧风噪及胎噪、发动机噪音、左后侧风噪、右后侧风噪、左后侧胎噪。可选地,将所述声波数据进行叠加,反向抵消处理包括:将多处音源声波进行叠加,在相遇区域内,为各列波单独存在时在任一位置所引起的振动位移的矢量和求得叠加的声波数据;对所述叠加的声波数据进行计算得到反向声波,两个相反声波实现抵消。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车载主动降噪动态调控方法、系统,所述车载音频加密方法通过获取多个预设位置各类噪音的声波数据;根据各类噪音声波数据特点并结合所述周围环境数据得到噪音类型;通过所述声波数据及数据周围环境数据分析权重配比,并根据所述权重配比进行实时动态区别降噪;可自动分析周围路面环境,在保证行车安全性的同时达到最佳降噪效果;对于不同来源的噪音可通过不同配比权重分析进行有针对性的、智能的、动态的、实时降噪处理;可叠加人为干预,有选择性的对噪音源进行降噪处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车载主动降噪动态调控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预设位置各类噪音的具体位置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车载主动降噪动态调控系统的结构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多处噪音源诱导子系统的结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种车载主动降噪动态调控方法、系统、可自动分析周围路面环境,在保证行车安全性的同时达到最佳降噪效果;对于不同来源的噪音可通过不同配比权重分析进行有针对性的、智能的、动态的、实时降噪处理;可叠加人为干预,有选择性的对噪音源进行降噪处理。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车载主动降噪动态调控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所述调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20、获取多个预设位置各类噪音的声波数据;S40、根据各类噪音声波数据特点并结合所述周围环境数据得到噪音类型;S60、通过所述声波数据及数据周围环境数据分析权重配比,并根据所述权重配比进行实时动态调控区别降噪。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载主动降噪动态调控方法,通过获取多个预设位置各类噪音的声波数据;根据各类噪音声波数据特点并结合所述周围环境数据得到噪音类型;通过所述声波数据及数据周围环境数据分析权重配比,并根据所述权重配比进行实时动态区别降噪;可自动分析周围路面环境,在保证行车安全性的同时达到最佳降噪效果;对于不同来源的噪音可通过不同配比权重分析进行有针对性的、智能的、动态的、实时降噪处理;可叠加人为干预,有选择性的对噪音源进行降噪处理。具体地,根据各类噪音声波数据特点并结合所述周围环境数据得到噪音类型包括:通过车速、GPS定位、车载雷达传感器得到的周围路面环境及行车车况数据,分析出噪音类型。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预设位置各类噪音包括:左前侧风噪及胎噪2021、右前侧风噪及胎噪2022、发动机噪音2023、左后侧风噪2024、右后侧风噪2025、左后侧胎噪2026、右后侧胎噪2027。基于同一专利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载主动降噪动态调控系统,可以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法,如下面实施例所述。由于该主动降噪系统解决问题的原理与一种车载主动降噪动态调控方法相似,因此车载主动降噪动态调控系统的实施可以参见一种车载主动降噪动态调控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以下所使用的,术语“单元”或者“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系统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主动降噪动态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获取多个预设位置各类噪音的声波数据;/n根据各类噪音声波数据特点并结合所述周围环境数据得到噪音类型;/n通过所述声波数据及数据周围环境数据分析权重配比,并根据所述权重配比进行实时动态调控区别降噪。/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主动降噪动态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多个预设位置各类噪音的声波数据;
根据各类噪音声波数据特点并结合所述周围环境数据得到噪音类型;
通过所述声波数据及数据周围环境数据分析权重配比,并根据所述权重配比进行实时动态调控区别降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各类噪音声波数据特点并结合所述周围环境数据得到噪音类型包括:
通过车速、GPS定位、车载雷达传感器得到的周围路面环境及行车车况数据,分析出噪音类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位置各类噪音包括:左前侧风噪及胎噪、右前侧风噪及胎噪、发动机噪音、左后侧风噪、右后侧风噪、左后侧胎噪。


4.一种车载主动降噪动态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系统包括:
多处噪音源诱导子系统,用于获取多个预设位置各类噪音的声波数据;
智能分析预判子系统,用于根据各类噪音声波数据特点并结合所述周围环境数据得到噪音类型;
音源叠加计算处理子系统,用于将所述声波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天放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省视讯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