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硬度的增亮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4166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硬度的增亮膜,包括基材层和抗蓝光层所述基材层的下方有第一扩散层层,且第一扩散膜层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增亮膜层,所述抗蓝光层设置在基材层的上方,且抗蓝光层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扩散膜层,所述第二扩散膜层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增亮膜层,且第二增亮膜层的上方设置有高硬度层。该高硬度的增亮膜,设置有高硬度层,高硬度层中的二氧化硅膜和三氧化二铝膜属于超硬耐磨材料,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增亮膜的耐磨指数和硬度,从而便于延长增亮膜的使用寿命,同时设置有抗蓝光层,抗蓝光层可对光学仪器散发的蓝光进行削弱和阻挡,从而便于防止蓝光直接与人的眼睛接触,进而便于丰富装置的功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硬度的增亮膜
本技术涉及增亮膜
,具体为一种高硬度的增亮膜。
技术介绍
增光膜也称BEF,是在透明性非常好的PET表面精密成型一层均一的棱镜图案的光学薄膜,将其组装在背光源前面,将光源发出的光向显示设备使用者方向聚集,视角外未被利用的光,根据光的再反射效应被循环利用,并以最适当的角度聚集向使用者,广泛用于光学和光电子
,制造各种光学仪器,经过海量检索,发现现有技术中的增亮膜典型的如公开号CN206557421U一种新型高透光增亮膜,包括基层和微棱镜结构,所述基层包括上增亮膜和下增亮膜,所述微棱镜结构包括上棱镜和下棱镜,所述上增亮膜上表面上设有上棱镜,所述上增亮膜与下增亮膜之间设有下棱镜,所述下增亮膜下表面上设有高透增透膜,所述高透增透膜为用混合材料制成的三层增透膜。其主要特点是改善了透光效果,优化了增亮效果,实用性强。综上所述,现有的增光膜大多结构较为简单,不便满足人们防蓝光以及高硬度的需求,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对现有设备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硬度的增亮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增光膜大多结构较为简单,不便满足人们防蓝光以及高硬度的需求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硬度的增亮膜,包括基材层和抗蓝光层,基材层,所述基材层的下方有第一扩散层层,且第一扩散膜层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增亮膜层;抗蓝光层,所述抗蓝光层设置在基材层的上方,且抗蓝光层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扩散膜层,所述第二扩散膜层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增亮膜层,且第二增亮膜层的上方设置有高硬度层。优选的,所述基材层的具体材料为聚酯薄膜。优选的,所述第一增亮膜层和第二增亮膜层的具体材料为聚乙烯,所述第一扩散膜层和第二扩散膜层的具体材料为PET。优选的,所述抗蓝光层的具体材料为丙烯酸类树脂。优选的,所述高硬度层的上表面等间距分布有棱镜,同时棱镜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状。优选的,所述高硬度层包括二氧化硅膜和三氧化二铝膜,且二氧化硅膜设置在三氧化二铝膜的下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高硬度的增亮膜,(1)设置有高硬度层,高硬度层中的二氧化硅膜和三氧化二铝膜属于超硬耐磨材料,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增亮膜的耐磨指数和硬度,从而便于延长增亮膜的使用寿命,同时设置有抗蓝光层,抗蓝光层可对光学仪器散发的蓝光进行削弱和阻挡,从而便于防止蓝光直接与人的眼睛接触,进而便于丰富装置的功能性;(2)设置有第一扩散膜层和第二扩散膜层,第一扩散膜层和第二扩散膜层可对仪器以及外界照明设备散发的光源进行扩散,从而便于人员对仪器呈现的图像进行查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二氧化硅膜和三氧化二铝膜在高硬度层内的位置分布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材层,2、第一增亮膜层,3、第一扩散膜层,4、抗蓝光层,5、第二扩散膜层,6、第二增亮膜层,7、高硬度层,701、二氧化硅膜,702、三氧化二铝膜,8、棱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硬度的增亮膜,如图1所示,基材层1的下方有第一扩散膜层3,且第一扩散膜层3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增亮膜层2,抗蓝光层4设置在基材层1的上方,抗蓝光层4的具体材料为丙烯酸类树脂,抗蓝光层4可降低光学仪器散发的蓝光对人眼造成的伤害,且抗蓝光层4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扩散膜层5,第二扩散膜层5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增亮膜层6,第一增亮膜层2和第二增亮膜层6的具体材料为聚乙烯,便于提高增加光源的穿透度,起到节能的效果,第一扩散膜层3和第二扩散膜层5的具体材料为PET,便于提高增亮膜的扩散光源性能。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第二增亮膜层6的上方设置有高硬度层7,高硬度层7的上表面等间距分布有棱镜8,同时棱镜8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状,便于增加高硬度层7表面的粗糙程度,降低其反射能力,进而便于对仪器显示的数据或者图案进行查看,高硬度层7包括二氧化硅膜701和三氧化二铝膜702,且二氧化硅膜701设置在三氧化二铝膜702的下方,便于提高增亮膜的硬度。工作原理:在使用该高硬度的增亮膜时,第一增亮膜层2和第二增亮膜层6便于提高增加仪器以及外界光源的穿透度,从而可达到一定的节能的效果,第一扩散膜层3和第二扩散膜层5起到扩散光源的作用,抗蓝光层4可将少蓝光对人的视觉造成的伤害,高硬度层7便于提高增亮膜的硬度和耐磨性能,棱镜8降低高硬度层7表面光泽度,增强视觉效果,这就完成了全部工作,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技术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内容的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硬度的增亮膜,包括基材层(1)和抗蓝光层(4),其特征在于:/n基材层(1),所述基材层(1)的下方有第一扩散膜层(3),且第一扩散膜层(3)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增亮膜层(2);/n抗蓝光层(4),所述抗蓝光层(4)设置在基材层(1)的上方,且抗蓝光层(4)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扩散膜层(5),所述第二扩散膜层(5)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增亮膜层(6),且第二增亮膜层(6)的上方设置有高硬度层(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硬度的增亮膜,包括基材层(1)和抗蓝光层(4),其特征在于:
基材层(1),所述基材层(1)的下方有第一扩散膜层(3),且第一扩散膜层(3)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增亮膜层(2);
抗蓝光层(4),所述抗蓝光层(4)设置在基材层(1)的上方,且抗蓝光层(4)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扩散膜层(5),所述第二扩散膜层(5)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增亮膜层(6),且第二增亮膜层(6)的上方设置有高硬度层(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硬度的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1)的具体材料为聚酯薄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硬度的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凤林宋国庆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卓英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